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信息论看,语文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依据教材输出信息.学生从教师和教材输入信息,并交换、储存、输出信息,教师对学生输出信息作适当评价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不断输出信息、吸收信息,其间不停地进行反馈。教师从反馈信息中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程序;学生从反馈信息中了解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情况,发现并改正错误。  相似文献   

2.
从信息论看,语文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依据教材输出信息,学生从教师和教材输入信息,并交换、储存、输出信息,教师对学生输出信息作适当评价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不断输出信息、吸收信息,其间不停地进行反馈。教师从反馈信息中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程序;学生从反馈信息中了解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情况,发现并改正错误。如果教师能在这个过程中及时抓住有利时机,迅速有效地处理来自学生方面的反馈信息,实施最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就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同样,学生在这个过程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反馈,是指教与学双方各种信息的相互传递和相互作用,它的输出和回授、增强和减弱、顺应和调节都始终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从信息论的观点看,整个课堂教学就是信息场,师生都处在教学信息场之中,整个过程就是信息流,信息的输出、传递、反馈、调节和再输出,不断交替上升。在教学活动中,如果只有教师通过教学活动将信息输向学生,而没有从学生那里回授反馈信息,这样的教学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之中,不利于学生对信息的理解与掌  相似文献   

4.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说,课堂教学实际上是教与学双方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展开的信息获取、处理、输出的流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都会在信息输入和输出的基础上获得信息反馈。因此,反馈是教学流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教者从中观照教的效果,调控教学行为;学生从中检测学的质量,完善学习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有效的反馈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实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反馈”的理论用于语文教学,我的理解是这样的:教师欲达到教学目的,要不断地把头脑中储存的信息输送给学生,这些信息作用于学生,必然引起学生的反应,表现为把教师输入信息再以不同方式输出来。学生的信息输出情况能反映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智能的差别,对信息的输出不会相同,有的部分输出,有的原型输出,有的同时发出新的信息。经验丰富、反馈能力强的教师能根据学生信息输出情况.灵活地、及时地调整讲课进度、深浅程度及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从信息论看,语文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依据教材输出信息,学生从教师和教材输入信息,并交换、储存、输出信息,教师对学生输出信息作适当评价的过程.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不断输出信息、吸收信息,其间不停地进行反馈.教师从反馈信息中了解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程序;学生从反馈信息中了解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情况,发现并改正错误.如果教师能在这个过程中及时抓住有利时机,迅速有效地处理来自学生方面的反馈信息,实施最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案,就会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所谓教学反馈,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输出的信息,经过学生处理后产生的教学效果再输送回来,并对教学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过程。教师从反馈信息中掌握学生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程序;学生从反馈信息中了解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情况,发现并改正错误。  相似文献   

8.
夏国文 《成才之路》2009,(31):I0008-I0009
反馈一词来源于控制论。控制论的主要创造人韦纳曾对反馈做过如下定义:“以实际演绩,而不是以其预期演绩为依据的控制,就是反馈。”反馈是输出信息的一部分.而这部分输出信息必须再返回到输入信息中去,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按照控制论的观点,我们可以把体育教学的过程看做是一个控制系统,这个系统是通过教师、学生之间的信息疏通.及时反馈、调控并保持教学系统的动态平衡,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9.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反馈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的、有控制的活动过程,它由师生双方共同控制,控制的方法就是信息的传输和反馈。“课堂教学反馈”是指师生之间互相输出信息,又反回来作为输入信息,并对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起到控制和调节教学过程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互为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语言是最主要的信息媒介。从“教”和“学”的角度看,课堂教学反馈包括两个方面: 1.教师对学生“学”的反馈。或称学习反馈。学习活动是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过程,也就是个体吸收和输出信息,通过反馈和评价知识正确与否的过程。信息反馈不但是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影响学习进程与效果的重要因素。学习反馈是指教师帮助学生  相似文献   

10.
姚翠玲 《现代教育》2003,(14):51-51
教学反馈是指教师输送给学生的教学信息在教学中产生反映并返回教师,从而对教学信息的再输出发生影响的教学控制过程。反馈的原理用于指导教学,教师能根据学生信息输出情况,灵活的、及时地调整讲课进度,深浅程度和教学方法。教师还能通过教学信息的反馈检测教学效果、调控教学过程、强化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11.
正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的地控制的活动过程,这个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控制的,控制的方法就是信息的输出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的稳定和平衡,最佳目标的达成,主要是靠反馈控制来实现的。反馈信息越及时,学生学习成果的正确度越高,反馈信息的转换频率越高,教学的成效也就越大。现代教学理论主张课堂教学应有多向的信息传输:既有教师传输给学生的信息,也有学生传输给教师的信息,还有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  相似文献   

12.
任秀馨 《教育》2011,(4):51
笔者非常赞同这样一个观点:教学是一个信息输入、贮存(加工处理)、输出、反馈的可控制的密闭系统。这就决定了教学过程的双主体性:即教师是教的主体(教材是媒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媒体)。所以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这就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3.
批改是作教学的一个环节,工作量非常大。有的教师常采用学生间互评互改的办法来解决。我认为,这种方法不宜经常使用,更不能滥用。因为它有如下的不足之处:一、不符合信息论反馈原则。作指导是教师对学生的信息输入过程,作批改是教师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再次处理、加工和反馈的过程,而讲评则是教师将处理加工的信息再一次对学生进行信息输入的过程。在这个动态过程中,作批改成为构连过程两端的中枢,固不可缺。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是一个有目的的控制活动过程,这个过程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控制的,控制的方法就是教学信息的输出与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和学的稳定与平衡,教育目标的达成,主要是靠反馈控制来实现的。反馈信息越及时,学生学习成果的正确度越高;反馈信息的转换频率越高,教学的成效也就越大。  相似文献   

15.
一、"活动"是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主线 教学是师生双方互动的结果,教学双方都给对方提供信息,教学活动就是为了促进这种交流.课堂活动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思想、情感、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学双方都为对方提供信息,教师的输出对学生来说就是信息的输入,学生通过感知、理解、归纳、记忆等活动接受、处理、储存、运用信息;学生的反馈作为信息输出对教师和其他同学来说又是信息输入.活动的每一步都是如此:信息的输入--转换--输出,通过反复、多项、多渠道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知识,逐步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前言: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经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过程。”学生的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交流既有输出、交换和反馈信息的过程,又有输入、处理和储存信息的过程,教学是师生互动。  相似文献   

17.
反馈,是一种物理、生理、心理现象。物理学把系统(由一些相互制约的部件组成的整体)的输出又反过来送到输入端,对输入产生影响的过程称为反馈;教师的信息输出后,接受信息的学生将效应传递给教师,教师据以调整教学活动,称为教学反馈。教学反馈协调着教与学各方面的活动,研究语文教学工作的科学化不能忽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广水 《地理教育》2011,(12):44-45
按照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观点,地理课堂教学是一个以教学目标为中介,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要素所组成的动态系统。从系统的输出转变为系统的输入叫做反馈;借助反馈信息,按照一定的目标进行的定向制导与调节称之为控制(课堂信息控制的流向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涅以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8种心理活动(即期待、注意、编码、储存、检索、迁移、反应和强化)为依据,用信息加工理论来解释学习活动,将学习过程分为动机、领会、获得、保持、回忆、概括、动作和反馈8个阶段.换言之,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对信息的输入、加工、贮存和输出的过程.而要使学生精确、有效的掌握知识,对信息的加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此外,在学习进程中,  相似文献   

20.
从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个信息的摄取、储存、提炼、加工和记录的过程,学生摄取、储存的信息越多,输出信息也就越易、越畅.输出信息的易与畅又能激发学生大量地摄取信息.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中信息流程的指导,逐步提高他们输入、输出信息的能力.本文结合数学教学实践,谈如下几方面的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