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读2月3日一家晚报,二版有一个标题《将扫雪进行到底》,让我感觉总有点“别扭”,这可能是“将……进行到底”这种句式的标题出现频率过多的缘故吧,把人弄“腻烦”了。不就是扫个雪吗,犯得着这么小题大做吗? 为弄清此类标题的使用频率到底有多高,我上网检索了2000年的三家晚报,结果是:有两家用了8次,一家则用了多达17次。标题的内容五花八门,什么《将女足进行到底》、《将“贺岁”进行到底》、《将“新概念彩电”进行到底》、《将炸酱面进行到底》、《“美少女”能将青春进行到底吗?》真是没完没了。 自从电视连续剧《将爱情进行…  相似文献   

2.
标题莫效颦     
贾岳 《军事记者》2001,(8):13-13
读(XX晚报》,二版的一个标题——《将扫雪进行到底》让我感觉总有点“别扭”,这可能是“将……进行到底”这样句式的标题出现频率过多的缘故吧,把人实在弄“腻烦”了。不就是扫个雪吗,犯得着也这么小题大做吗?报纸还会不会好好说话?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一些晚报、晨报热衷于传播明星绯闻,而许多是似是而非,无中生有的。《南京晨报》在2月7日头版二条位置用大字标题刊登出《毛阿敏被传上吊自杀(详见18版)》的标题新闻,笔者大为震惊。经细看,该报在报道内文中却承认了这是谣言。文曰:“就在毛阿敏刚刚‘站’着出来粉碎‘她要瘫痪’的谣言后,一则更离谱的消息又‘漫天飞舞’起来:毛阿敏自杀了!是上吊!”该文称,记者为求证此事,与毛阿敏  相似文献   

4.
何谓“报村”?这个名称绝非笔者杜撰,某日,我接待了几位上访的农民,他们要“告”村委会。当我随口问及“有没有找《××晚报》反映过这件事”时,他们表现出一脸的无奈和不屑:“我们是有名的‘晚报村’,找他们反映村委会的事,他们能管吗?你又不是不懂这里头的关系!”我不禁哑然。  相似文献   

5.
张芹 《新闻实践》2001,(10):33-35
有人断言:“未来的人们,或许将不再渴望‘独家新闻’”因为“我有‘我的报纸’,‘我的电视’,完全个性化的内容设置,切合个人的需要,对我本人来说,这难道不是真正的‘独家新闻’吗?”“网络时代的受众人人都拥有‘独家新闻’”显然,这里的所谓“独家新闻”是“个人化新闻” 那么,到底什么是独家新闻?独家新闻对新闻媒体、对记者编辑、对新闻接收者,意味着什么? 甘惜分主编的《新闻学大辞典》解释说:独家  相似文献   

6.
经过2003年的全国报刊治理,晚报面临更严峻的挑战,读者对晚报重要组成部分的经济新闻,也随之提出更高要求。时下,有人把标题———晚报经济新闻的“眼睛”形容为:“铁一般硬梆梆,水一般平淡淡,雪一般冷冰冰。”此话虽带片面性,但晚报经济新闻标题大多数叙述冗长,语言干瘪、数字堆砌、结构老化等现象确实存在。文章难写,标题难作。晚报编辑望经济新闻而兴叹。如何制作好经济新闻呢?笔者结合在三峡晚报社的实践,认为可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探索:1.选用大白话、俏皮话、老实话,使读者感到亲切这种标题,雅俗共赏,生动形象,富有立体感,常常装点着较为重大的主题。请看《三峡晚报》制作的标题:《生意经弃“洋”归“土”锅碗瓢重坐“正席”》、《三百多名“泥瓦匠”成了“小秀才”》、《舍得金弹子打下“巧凤凰”———宜昌机床集团“科技型经销员”身手不凡》、《骑着毛驴儿想着开汽车》、《甘为“铁妹子”做“嫁衣”的好小伙》、《“思念”雪糕怎让人思念?》。这些标题是“从活人的嘴上搬到纸上来”的,简洁有力,叫人爱听爱看,过目不忘。经济新闻标题不仅要“短些,短些,再短些”,还要“软些,软些,再软些”。晚报经济新闻出现“内行不屑看、外行看不懂”的现象,根本原因在于作...  相似文献   

7.
虽然银发覆额,却是精神矍铄。今年79岁高龄的束纫秋曾长期主持《新民晚报》工作,1989年从总编辑岗位上退下来之后,又致力于晚报协会的工作,现任全国晚报协会顾问、学术委员会主任。日前,笔者就当前我国晚报业的现状及走势,访问了束老。 成熟:“小孩子是‘补充’,长大了就不再是‘补充’了。” 针对一些人认为“晚报是日报补充”的观点,束老作了一个分析:现在全国有145家晚报,保守地估计,每天发行也有1000万份,如果每份报纸有4个读者,就有4000万人受到晚报的影响。所以,很显然,现在晚报已不再是“补充”,而是宣传战线一支重要力量,一支方面军。  相似文献   

8.
2008年底,《南阳晚报》正式划归《南阳日报》管理。为了“做得更好,让读者更满意”,从2009年1月1日起,《南阳晚报》高扬“责任传媒,民生立报”的旗帜,以“读者至上,新闻优先,创新第一”为改版遵循的原则,从形式到内容进行了全新改版。凭着“欲与大报试比‘高”’的胆略和气概将小报大作,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成绩。改版后的《南阳晚报》亮点频现,读者喜爱、领导表扬、同行侧目。  相似文献   

9.
8月25日,新华社播发了国务院严肃处理“渤海2号”翻沉事故的决定,第二天全国各报都刊用了。我们粗粗翻阅各报,发现绝大多数报纸都把“国务院严肃处理‘渤海2号’事故的决定”作为主题,如人民日报的主题是《国务院作出决定严肃处理“渤海2号”翻沉事故》,工人日报、光明日报的标题是《国务院作出关于处理“渤海2号”事故的决定》。唯有羊城晚报、甘肃日报独树一帜。羊城晚报的主题是《提请解除宋振明石油部长职务,给予康世  相似文献   

10.
朋友:你见过官场“两面人”吗?如果了解不多,那么请读一读《检察日报》12月1日第七版刊登的通讯《官场“两面人”:跳舞就花了数十万》吧。通讯用了3个小标题:“第一次受贿终身难忘”、“权钱交易是‘买卖双赢”、“用‘福利’堵住群众的嘴”。在这篇3600多字的通讯中,作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当着大众表现出很强的上进心,“乐为”群众谋福利;而在背后却又是十足的贪婪,疯狂地进行权钱交易,中饱私囊的官场“两面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11.
朋友:你见过官场“两面人”吗?如果了解不多,那么请读一读《检察日报》12月1日第七版刊登的通讯《官场“两面人”:跳舞就花了数十万》吧。通讯用了3个小标题:“第一次受贿终身难忘”、“权钱交易是‘买卖双赢’”、“用‘福利’堵住群众的嘴”。在这篇3600多字的通讯中,作者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当着大众表现出很强的上进心,“乐为”群众谋福利;而在背后却又是十足的贪婪,疯狂地进行权钱交易,中饱私囊的官场“两面人”的形象。这个“两面人”是江苏省泰兴市自来水公司原经理沈耀宗。这个“靠水吃水”的“水老板”,是怎样一步步走向堕落的呢?第一…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 1989年2月20日起,人民日报版面内容作了较大调整。尽管人民日报总编辑谭文瑞称这次版面调整“只是在进行新闻改革中迈出一个不大不小的步子”,海内外对此仍反应强烈。广东《羊城晚报》2月20日载文说,“记者今晨看到的《人民日报》,有‘面目一新’之感:标题醒目了,新闻增多了,编排较活了。头条大字标题《义务植树七十亿株大多数人尚未尽责》,有褒有贬。《十堰市万人解囊相助女学生刘云伤愈出院》这样的“社会新闻”上了一版。国际新闻在一版多达三条,也为过去所少见。”“记者认为,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的《人民日报》的这次‘版面调整’,实际上是一次版面改革。预料这次改革会引起公众(首先是新闻界)的注意,并将促进全国各大报的改革。”老新闻工作者、中顾委委员梅益认为改版后的人  相似文献   

13.
近日,看到某报一则转载《中国青年报》的新闻,标题为《婴儿报户口,不批第三姓———家长将派出所告上法院》说的是“一位新生儿进行户口登记时,要求派出所按父母之外的第三姓给孩子进行户籍注册而遭到拒绝的女士,把户口所在地的海淀分局大钟寺派出所告上了法庭”。“原告黄女士之所以要为其新生儿报和孩子父亲同音不同字的第三姓,是因为其丈夫的父辈曾姓‘萧’。解放后,在一次全社会提倡简化字的运动中,‘萧’姓被改为‘肖’姓了……”云云。读后真让我啼笑皆非。“肖”与“萧”原本就是两个不同字义的同音字,可是以后怎么会让“肖”字在姓…  相似文献   

14.
1 不应忽视的“说明”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1986年10月10日重新发表《简化字总表》时,有一个简短的说明(简称《说明》)。这个说明印在大标题之下,位置不很明显,未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因而在《简化字总表》重新发表后四年有余的今天,乱用简化字的问题仍然经常在很多报刊上出现。例如:《说明》中指出:“‘叠’、‘覆’‘像’‘啰’”不再作“‘迭’、‘复’、‘象’‘罗’的繁体字处理”,而有的报刊在该用“像”字的地方,仍然使用着“象”字。  相似文献   

15.
尹薇 《新闻知识》2006,(7):69-70
俗话说“看书看皮,看报看题”。一张报纸在手,读者第一眼就是先看标题。标题“抓”住了读者,他才会继续往下读;否则,读者就很难再看下去。近年来,一些媒体特别是都市类媒体为了“抢夺”读者的视线,在标题上或刻意渲染、大肆炒作;或矫揉造作、跟风媚俗;或故弄玄虚、凭空杜撰,什么“某某明星‘自杀了’”、“某某大腕‘出事了’”等标题频频撞入人们的眼帘,还有什么“动奶酪”、“一路走好”、“闪亮登场”、“将什么进行到底”之类的新潮八股和另类套话,在报刊上也多如牛毛。而看看题下的文字,大多是空穴来风,掺杂兑水,读者大有上当受骗的感…  相似文献   

16.
“从这片风景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春风得 意马蹄疾,一日摄尽闽都花’的壮观场面;通过这片风景,使广大读者领略了一幕又一幕‘榕城春风殿,影坛百花开’的盛况。……从这片风景里,我们也看到了‘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美好前景”。这是福建省文联党组书记、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张宇以《风景这边独好》为题撰写的读福州晚报《摄影大观》百期有感中的一段话。 如同“摄影”不只是写真,更是心灵感应的道理;“大观”也不只是走马观花的浏览,更是细细咀嚼生活的意蕴。七载共出200多期的福州晚报《摄影大观》,让各种镜头向层层叠叠…  相似文献   

17.
“民情是什么?张家的孩子上幼儿园成了问题,李家对拆迁政策有疑问,王家附近道路不畅通……老百姓在想什么,急什么,喜什么,忧什么,这就是民情,这些民情,就是我们这个《民情日记》开张的原因;解决这些民情,就是《民情日记》开张的目的!……”这是钱江晚报《民情日记》第一期上的开篇语,它基本上传达了开设《民情日记》这个专栏的思路、目的。才短短的两个多月时间,《民情日记》已成为钱江晚报70万订户心目中不可或缺的“食粮”,成为钱江晚报的“名牌产品”。在杭州,它在居民中的影响力,已与搞得轰轰烈烈的“12345,有事找政府”——“杭州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的影响力不相上下,以致“杭州市长公开电话受理中心”派员上门,希望携手合作,更好地为百姓服务。一位领导撰文赞扬《民情日记》专栏:“既是‘投诉台’,也是‘回音壁’,更是连心融情的‘桥梁’和‘纽带’。……有如一片片晨曦一片片晚霞,亮人眼目,暖人心扉,给人信心,给人希望——好个《民情日记》!”  相似文献   

18.
晚报的事业红红火火,晚报的读者群越来越庞大,甚至晚报的编辑、记者们也自然而然或多或少地沾了点“牛气”。然而,晚报的质量到底怎样?晚报的总编、编辑、记者的新闻观念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为了探个究竟,笔者对1997年《新民晚报》、《羊城晚报》、《钱江晚报》、《北京晚报》、《齐鲁晚报》5种近500份报纸的一版、二版的头条新闻稿作了  相似文献   

19.
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和一线,《苍梧晚报》历时半年精心打造“‘画’说港城·‘漫’谈文明”聚焦身边的美德故事系列漫画,并首次采用全媒体发布、立体式传播方式,受到广大市民特别是中小学生的喜爱。这是《苍梧晚报》在江苏省乃至全国都市报首创以整版漫画的方式,解读发生在身边的美德故事,旨在用身边人说身边事...  相似文献   

20.
新闻传媒不要宣扬“吉祥数字”北京某报4月16日刊登题为《北京要“6”、广州想“8”》的消息,报道北京、广州电话升位的新闻。消息说,“升位的办法是北京加‘6’,广州加‘8’,可谓占尽两个‘好数’”。“北京加‘6’是送来的,不是刻意追求,而是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