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农村小学体育游戏的校本课程开发是农村体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其开发程度关系到小学体育课程的创新与发展。因校本课程所具备的教育品质令其在体育教学中得到有效开发,在开发过程中存在一些注意点,通过探究农村小学体育游戏的校本课程开发,以供专业人士加以借鉴。  相似文献   

2.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小学体育学科进行了校内课程和综合课程开发的研究与探索。校内课程开发主要采用对原有教材进行拓展和补充(软排、小绳、口袋、呼啦圈、皮筋等)、有效实行课程改编、大胆尝试课程整合;综合课程开发包括开发丰富多彩的、富有学校特色的课间操,利用兴趣小组活动搭建开发校本特色活动平台,以增强趣味性、扩大参与面为目标,设计金秋体育节等。通过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促使教师不断地反思自身的教育教学,积极探索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规律,从而真正促进学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学校体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体育教学中,校本课程的开发变得越来越重要。它承担着补充完善体育教学内容、丰富活跃体育课外活动、大课间,以及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职责。广大初中体育教师和学校应当将校本课程开发作为重要着力点,以学生兴趣和运动能力为出发点,多项措施并举地提高课程开发的质量,并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笔者主要针对初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中的几个重点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农村小学科学开发校本课程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确保校本课程的实践价值是实现校本教育的前提和保障,可以有效凸显教学目标、落实教学特色,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选择,大幅提高教学效率。目前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削弱了校本课程的价值,磨灭了校本教材的研发功能。本文主要结合农村小学校本课程的实践价值,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开发策略,希望可以加快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进度,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5.
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利用现有的资源还可以促进整个教学的进步,既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还可以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来进行课程的开发,更适合学校的发展,也能提高老师教学的效率,应该在日常教学时多尝试校本课堂的开发。本文主要针对小学体育游戏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课程、体育课程和校本课程、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等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阐明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学校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形成办学特色、发挥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和教研的主动性并实现因材施教等意义,并针对当前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和开发各地区本土体育教育资源、建立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评价体系和提高教师个人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需要等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对课程、体育课程和校本课程、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等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阐明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有助于学校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形成办学特色、发挥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学和教研的主动性并实现因材施教等意义,并针对当前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和开发各地区本土体育教育资源、建立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评价体系和提高教师个人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适应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创新需要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校本课程的开发对高中体育教学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具体工作中要抓住五个要点:一是体育校本课程一定要体现心理教育疏导;二是体育校本课程一定要兼顾学生兴趣爱好;三是体育校本课程一定要适应高中学生特点;四是体育校本课程一定要加入乡土体育特色;五是体育校本课程一定要有利于学生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王金淮 《考试周刊》2013,(54):128-128
对校本体育课程资源内涵、价值取向、教学方案的制订、组织实施及评价进行分析研究,依据本校特色,结合本校实际开设校本课程,既顺应了体育课程改革的潮流,开发了学生喜欢的体育校本课程,又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能力,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实验角度对小学周边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内容选择及实施评价等进行了探讨,突破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提高了课程的适应性和开放性,大幅度优化了课程结构。  相似文献   

10.
校本课程的开发目的是为了保证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可选课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内容,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校本课程是语文教学的补充,能够在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本文主要探讨了校本课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的重要性,并详细阐述了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和实践,校本课程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开始着手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但是在开发过程对开发的程序存在误区,文章对小学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进行探析,以期为学校和教师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随着小学教育体系的逐步改革,个性化教育要求日渐提升。在“阳光体育”教育背景下,小学短式网球教学逐步发展。如今,传统小学体育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短式网球教学的要求。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要求,教师应在遵守体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重视创新教学模式,积极开发相关校本课程。本文立足“阳光体育”理念,针对小学建构短式网球校本课程的意义展开研究,并分析短式网球校本课程建设问题,最终提出了有效的构建策略。  相似文献   

13.
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源自西方,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名词,但对我国的课程改革有重大意义。本文以轨道交通类岗位为例,分析了高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境,提出了改善学校管理机制、充分重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打破传统的课程设置、多方参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充分考虑学生职业体能需求、加强高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三个解决办法。希望能对相关工作者有所帮助,对高职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有助于促进新课改下教师与学生作为教学关键环节的落实、推进以人文本教学目标的实现。校园足球作为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比较喜爱的一项活动,它能够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和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教师如何基于校园足球活动有效进行校本课程的开发?本文从提升教师自身的足球素养,奠定校本课程开发的基础;融入人文性与道德情感,丰富校本课程的开发内涵;转变校园足球活动课程模式,提升校本课程的开发质量三个方面阐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高中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为研究重点,针对现实的高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在现实的高中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需要认清校本课程开发的本质,避免出现高中体育校本课程建设需有自制教材;体育校本课程开发非常神秘;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会增加课时总量;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越多越好等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深化,在高职高专院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课程教学必将成为高职高专院校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立足于高职高专院校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实践,文章阐述了职业实用性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基本含义,探讨了高职高专院校职业实用性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依据、原则和必要性,分析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职业实用性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辅导员》2012,(18):16
2012年5月9日,北京市朝阳区"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实践研究"课题现场会在京通小学召开,会议主题为"构建智慧教育,启迪真善美人生",充分展示了以京通小学为代表的朝阳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方面结出的丰硕成果。2003年起,京通小学即开设了体育类校本课程,并随之拓展成为体育艺术类的课程体系,随后在校本课程开发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成为北京市校本课程先进校。2010年,学校参加了"北京市国家级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当前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所面临的实践危机,提出了以网络校本培训催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走特色化与时尚化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之路,以教师共同体为载体推进体育校本课程纵深开发的具体方略,旨在为新时期高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危机化解与持续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21,(29):35-36
小学语文教师既是小学阶段的主要科目之一,又是学生语文学习的最基础阶段。再加上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文基础,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同时,注重培养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而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础的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则助力于培养学生的文化基础性、自主发展性以及社会参与性。因此,这种教学研究方法应该值得大力提倡推广。文章笔者将以现阶段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研究现状为切入点,结合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从提高教师文化素养、小学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以及优化开发策略三方面来谈论这一课程,希望对小学语文教育从业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种理念与模式,在我国仍处于初始阶段。目前,对初中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还很欠缺,缺乏必要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尝试性地从德育、智育和体育三方面对初中校本课程进行开发,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弘扬民族精神,教会学生做人;开发智育校本课程,拓展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发体育校本课程,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