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与生活联系较为密切的学科,它在学生成长的过程当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利用生活场景来进行品德学习,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投身到实践探索当中,加深对知识的运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所以本文就以生活情景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实践来进行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2.
小学阶段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让整个教学活动的落实具备更强的实效性,能够真正贴合学生实际生活,并且能够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保证学生的整体体验,让学生在实际参与的过程当中得到更好的引导与发展。分析和探讨了如何对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进行提升。  相似文献   

3.
教师通过小学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主要就是教给学生如何生活,因此,品德与社会课程和小学生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儿童品德的形成主要是源于他们对于生活的认知和体验,因此,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联系生活,使学生参与到生活当中,在学到知识以后回归生活。本文简要阐述了品德与社会是如何联系生活,又是如何回归生活的。  相似文献   

4.
实现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的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教学改革的要求,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改革当中拥有巨大的优势,但其是一项涉及各个层面的系统化工程,需要进行全面的考虑。本文从小学品德和社会课教学生活化中暴露出来的不足及优势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品德与社会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品德与社会教学由于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难以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新课改下的品德与社会教学要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教师要用生活化的学科教学让小学生感受到这门学科和现实生活的关联,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当中体验品德,在生活化的教学讨论当中构建正确的道德观念并在生活化的课外活动当中践行品德,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6.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是完善学生道德修养的平台,在学生的人生发展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全面提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环境之下,教师在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也要将塑造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作为重点,科学有效地进行教学方法的处理,彻底打破固定化的教学模式,让核心素养观照下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做到创新发展的新阶段,更为小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下面将重点就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核心素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价值观中,"诚信""友善"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多次作为学习的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融入,实现了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内容日渐丰富的发展成果,积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通过更加准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去审视生活和学习。如何在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渗透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8.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日益重视和打造课堂情境的生活化,注重学生在课堂和学习生活中的体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本文主要从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基本概述入手,认真分析当前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总结提高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力求提高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堂育人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及其部分教材已经使用,为了更好的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和功能,深刻体会和真正发挥其教育的实效,本人就其课程的基本特点谈点自己的认识,以求方家指正。一、课程结构的综合性《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在小学阶段开设的主要的综合活动实践课程。首先,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品德与生活”将品德教育、生活教育、社会文化、科学教育进行有机整合;“品德与社会”将品德、行为法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国情、历史与文化、…  相似文献   

10.
<正>在现代社会身心健康的人才能称之为一个健康的人,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探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对提高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有重要意义。作为一名品德与生活课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儿童心理,这样才能使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效果更加明显,从而培养出品学兼优、心理健康的学生。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也要重视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品德与生活课提倡"活动、综合、开放",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其具有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小学的思品课教材理论性较强,而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则将其变为小学品德与生活了,这足以看出品德课已经不再是理论的说教了,而是贴近学生的思想以及走进生活中来了,这样可以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最佳效果。笔者对小学品德与生活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探讨,并且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2.
通常而言,小学学习阶段是学生奠定下坚实的学习基础的重要的时期。在当前我国持续深化的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下,如何来有效地拓展小学品德教学,也成了当前教育界实践与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依据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经过深入的分析与研究,在本文当中重点阐述了小学品德教学与生活的有效整合的策略,以期能够提供给教育工作者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能否积极有效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关系到本课程性质、目标的实现,制约着课程实施的质量.”小学品德课程作为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生活性、社会性、活动性较强的学科,其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其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并运用,以凸显小学品德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在此,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小学品德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  相似文献   

14.
小学品德与生活学科是以培养小学生思想品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为目标而设立的学科,这门学科本身就是贴近生活的,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后,明白在生活中如何做人做事,因此,也只有把生活化教学模式和品德与生活学科更好地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将学习与生活相结合,提高学习热情。本文立足于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实际,从多方面探讨生活化教学模式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运用,使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更贴近生活。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品德与生活》已在小学开展了,我们要对小学品德教学进行新课程改革,无疑是因为多年来我们的品德教育工作备受重视,因为这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的综合性课程。其宗旨是通过对学生生活的引导,发展他们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  相似文献   

16.
小学教育阶段中学生的价值观正处于迅速发展和逐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品德与生活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需要不断培养班级中的学生个体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不仅是品德与生活教学的教学目标,更是素质教育的教学要求之一。小学阶段中品德与生活教学活动中,应关注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杨昌礼 《教师》2011,(4):90-90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规定: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以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核心,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课程。那么,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中,如何体现  相似文献   

18.
韩巴特尔 《考试周刊》2014,(22):161-161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是以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生活能力为主要目标的一门学科。体验式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认知德育,而且能积累生活技能经验。作者结合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实践,对体验式教学方式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规定: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是以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核心,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课程。那么,在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中,如何体现  相似文献   

20.
史英杰 《考试周刊》2013,(47):133-133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新时期人才培养的目标。合作学习的方式运用于小学品德与生活课中,符合小学品德课程性质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改善学生的人际关系。作者在总结多年品德教育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品德与生活课的培养目标,对合作学习在小学品德与生活课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