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性学习活动实施中的操作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基础教育课程中设置研究性学习,是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在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地位与以往相比有非常大的变化。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了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学生则由单纯接受教师传授间接知识的人转变成了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大量获取直接经验的学习主体。因此,研究性学习在具体操作上也面临了许多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教学一体化"方案设计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进庄 《河南教育》2007,(10):39-39
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围绕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来构建的,与教育有关的内容相应地也在发生着变化,如要求教材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要求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能力培养者转化,要求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向知识的探究者转化.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课堂知识结构、学生学习方式、课堂控制方式以及课堂常规经验等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就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更新观念,在知识传授、教学方法、教材处理和师生关系等方面产生相应的变化。一、从"以教师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学为中心"1.备课由过去的"筹备者"转变为"设计者"。在新的课改中,教师的角色已发生明显的变化,已不是单纯的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智能的开发者、学生成才的引路人,不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培养有学习能力的人。教师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设计学生学习方式、指导方法和能力养成的手段与环境。内容的设计要凭借教材,又要发展于教材,为完成教学目标要对教材进行适当的重组、拓展和延伸,充分发挥教材的"载体"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强调“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或其他成人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  相似文献   

5.
<正>上世纪末我国中共中央及国务院提出的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由此诞生了"新课改"的概念,目的是为了在新的世纪构建一个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新课改指出,教师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课程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学习态度,在获得基础知识内容的同时也能形成自主学习以及形成自我的价值观,这也符合课堂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的教育理念。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应用多维互动教学模式,通过多维互动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全面调动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听力及书写能力,有效提高了高中英语课堂的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新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师角色转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基础教育课程已于2001年秋季在全国27个省市38个实验区开始试行,并将于2004年在全国全面实施。随着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化和政策的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作为教学活动基本构成要素之一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性质和人才培养的质量。新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教师的角色将发生很大的变化:他已不再是传统课程体系下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者、自主学习的促进者和教学研究者。一、新基础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使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全面发…  相似文献   

7.
"研究性学习"课程正逐渐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内涵与"开放性、综合性、实践性、探索性、过程性、合作性"等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态度上做相应的策略转变。本文对此作了有益的评介。  相似文献   

8.
<正>在基础教育阶段,课堂是传授、探索知识的场所。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探讨学习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习能力,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素养,这是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对学生的要求。从广义上讲,素质教育是要提高全民族素质。在基础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改正"应试教育"的弊端,使学生全面发展。在学生义务教育阶段我们有责任培养他们的良好素质,素质教育是  相似文献   

9.
要培养出基础教育需要的教师,必须弄清什么样素质的教师适合基础教育,以此确定高校教师教育知识内容、技能培训的重心.通过调查了解到重庆农村教师在学科知识、教学技能等传统素质要求上体现出了较高的水准,而在新课程改革所强调的一些教师素质,如职业规划,教育反思等方面则有所欠缺.教师教育中没有处理好知识传授与实践探索的关系,没有成为教师工作所需知识和技能最重要的来源,教师教育应该将"最有价值的知识"真正纳入课程体系,知识传授与操作训练并举,培养学生的核心素质.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课程改革以后,随着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对现行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进行调整和改革,构建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型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简称《标准》)提倡教师改变传授知识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学生由偏重接受知识、被动地训练变成主动地认识科学现象,通过科学探究去体验成功  相似文献   

1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的角色被拓展定位于"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  相似文献   

13.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使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体系有重大的创新。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深刻变化,将反映在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新课程要求教师之间要更加紧密地合作,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要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政治、经济、教育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客观需要,它的根本任务是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以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体系。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改变传统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升学的价值取向,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形成正确、健康的情感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最终要靠教师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才会产生现实效应,教师是实现这一关系中华民族振兴和每个学生发展的历史性改革的关键。课程结构的…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这就要求学生必须由维持性学习向自主创新学习转变。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课程改革以后,随着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的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迎来了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潮,实施新课程标准带给学校教师的一个挑战,冲击着教师已有的教学观念,要求教师角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更应是学习共同体中的参与者与帮促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提到:"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学习伙伴)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获得的。"这就进一步明确了教师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位置,在课程改革中,以学生发展为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体现出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情感的支持者、学习的参与者、信息的咨询者等角色。下面笔者仅从几个方面谈一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作法。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也就是说,新课程把教学过程定位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互动式课堂中,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课程学习的开发者、研究者和实践者。任何学习都必然存在于某一具体的环  相似文献   

19.
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的思考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创新型教师的素质结构   随着时代的变化,教育要扩展视野,担负起新的任务,相应地要求教师的职能也应有所变化。第一,教师已不单纯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更应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第二,教师将突破保留文化遗产的传统功能,而成为学生未来的设计者。第三,在百科  相似文献   

20.
随着语新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实施,语教学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一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在重视语基础教育的同时,更多地关注人性教育。二是教师的角色也在悄然起变化,由原来的传授成为促进。三是教师的教学策略也发生改变,由原来注重知识的传授逐步向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四是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随着教师的策略发生着变化。下面本人就语教学中的几个关键环节来谈两点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