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姚明站 《化学教学》2002,(11):11-12
习题教学可以说是一个永不会老的话题 ,但总有一些说不尽的话题 ,本人就习题教学 ,说说自己的看法 ,也为学生的不幸讨回一个公道。1 且慢批评在习题讲评时 ,老师一不小心会冒出几句话 :①这个题目不是讲过好几遍了吗 ?②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 ?③看你又做错了 !其潜台词是“你真笨”。这些话往往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甚至恶化师生关系。说简单 ,其实不简单。那些题 ,教师不知看过做过多少遍 ,连答案都记住了。况且我们只教一门功课 ,因此当然觉得简单。而学生要学 10多门功课。可是 ,当初这个题目自己不也是花了很…  相似文献   

2.
物理习题评讲课是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一种重要课型,但是习题评讲课上的成功与否,效果怎样。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大家研究的问题。
  1.传统习题评讲课存在的问题
  从学生的层次看,我们可以把学生分为尖子生,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在传统的习题课中总是老师讲,学生听。我们试想在这样的课堂上,尖子生,优秀生可能有一两个不会做的题目,甚至没有错题,而中等生可能不会做的题目稍多一些。并且不会做的题目可能分布在不同的习题上。而后进生不会的题目就会更多一些。这样在老师评讲的过程中矛盾就出现了:老师把题目全讲吧,时间不够,并且做对这些题目的同学听讲就没有动力,那教师可以采用要题开讲法呀。可即使这样的方法尖子生在课堂上最后一段时间听的题目也可能是自己早已掌握的知识,所以他们自然又成为了陪听。而中等生可能在老师讲下一个题之前还在想着前面那个没有听得太明白的题,老师讲的这个题目他根本没听,或者又没听太明白,而后进生呢,可怜巴巴可能就听懂了几个题目,还没有时间去想。那么这种传统地"一人讲,众人听"的习题评讲课当然就成了低效课。  相似文献   

3.
评题有感     
韩庆洲 《新疆教育》2012,(18):24-24
进入高三后,随着一轮复习的深度推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及答题技巧的运用已日渐成熟。然而在评讲习题的过程中我却发现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①层次分化比较严重,程度好的学生几乎没有错题,程度差的几乎每道题都需要讲。②错题覆盖率大、不集中。⑧同样的一道题反复做错的现象比较严重。由于以上情况经常出现,以至于我的习题课堂上出现了这样一种困境:几乎每道题都需要讲,讲题的时候部分学生由于没做错所以不太注意听,但又不能去做其他事情,我又在不断地批评着学生:这道题哪次考试刚做过怎么还错……然后又做起了重复性的劳动。所以一节课下来教师非常累、学生挨批也不高兴、效果更不好,这样下去必然会影响到教学。  相似文献   

4.
“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初一学生首先碰到的难点,同时也提供了培养分析能力的极好机会。对应用题列方程没有机械刻板的方法,全靠根据题意分析。一个学习较好的高中学生可能一看题目就能写出方程来,一个刚进初中不久的学生就没有这个本领了。在开始讲授时,重要的是建立起合适的思考程序,也就是说,教师要指导学生按步骤解答问题。第一步:理解题意。在教学中经常有这样的事,学生向教师发问:“老师,这个题我不会做。”当老师与发问学生一起看题时,发问学生未等老师开口,就连说会了会了。这充分说明理解题意的重要。要正确理解题目里某些语句的意思。比如,在匀速运动里的速度是每天、每小时、每分钟还是每秒钟走的路程。第二步:设立未知数。设立未知数,一般说来是题目问什么,我们就设什么。有的题目问的是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胡晓华 《中学生物学》2011,27(7):32-33,63
习题教学对于深化基础知识、完善知识结构、培养解题技巧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有较大的比重。但如果把习题教学变成学生大量地、重复地、机械地训练,教师简单地纠错讲解,往往会造成学生只会做套路题,思维形成定势,题目一变,就无所适从。这显然违背新课程目标"发展能力"和"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要求。在习题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学生潜能,使习题教学过程成为知识和  相似文献   

6.
在进行单元教学或单元复习时 ,每一单元做一些典型题是加深理解数学知识、强化记忆数学概念和数学定理的最好途径。然而 ,题海茫茫 ,教与学的时间有限。因此 ,要想提高教学质量 ,应该提炼一套省时、高效的单元配套习题。“习题对比化单元训练”即由此而生 ,通过实际运用 ,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习题对比化设计介绍传统数学习题设计存在着明显的问题 :第一 ,知识、方法是零乱的、孤立的一大片 ,本来特点、思路相同的题目也被分而割之 ,既不便于记忆 ,也不利于理解 ;第二 ,现行单元习题没有着重训练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 ,学生做过的题 ,若…  相似文献   

7.
许多教师,特别是新教师,非常关注"新授课"的教学,备"学情"、备"知识点"、备"教学手段"、备"板书设计"……可一到每单元安排的练习题时,就敷衍了事:或是简单地在课堂上让学生做一做,简单地讲一讲;或是把它们当成课后练习作业来布置,课堂上对对答案,就紧锣密鼓地进行下一个"新授课"的研究.等到再一次出现同类型题目,或者一模一样的题目而学生却照样漏洞百出时,教师就会埋怨:"这样的题目全都做过,老师也都讲过,你们却还是错,我真是拿你们没办法……"  相似文献   

8.
一年一度的高考早已过去,作为高三的一名教师,那时如同接受了一次战火的洗礼。对照试题回顾一年的复习,颇觉得问心无愧。试题中的每一道题目几乎都可以从平时做过的习题中找到影子,有些题目甚至还在考前原原本本地讲了。例如字题的绝大多数关键字,成语题涉及的几个成语,学常识题的错误项B项。  相似文献   

9.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打开数学教科书,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例题,一道道练习题,虽然也有色彩鲜艳的插图,但却是“冰冷的美丽”。如果教师只是教教材,由例题讲解——练习——再讲解,那么数学课堂就成了解题教学,学生也会对数学产生枯燥与厌倦之感,这与高质量的课堂生活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10.
正数学课堂上严重违背教育规律的"快教育"是普遍存在的,有的教师只讲难题,对课本上的练习、习题、复习参考题不让学生做,还美其名曰"难题会做了,简单题自然就会做了";平时测试题目就直接从高考中挑选,甚至有的重点高中计划两年,甚至一年讲完课本,用近两年时间来进行备考,快之程度可想而知.到头来,学生仅会模仿着做几道题而已,这还不如"慢下来",把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通过  相似文献   

11.
石磊 《化学教学》2001,(10):39-41
1 且慢批评在习题讲评时 ,老师一不小心会冒出几句话 ;①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做 ?!②这个题目不是讲过好几遍了吗 ?③看你又做错了 !其潜台词是“你真笨”。这些话往往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甚至恶化师生关系。有一位青年教师 ,曾经给我谈起一件事 :他在高中读书时 ,有一次板演完了 ,任课的化学老师在黑板上给他的评语是 :一个几乎充满整个黑板的圆圈 ,以示零分。这深深地刺痛了学生的心。从此 ,他怨恨这位老师 ,并且“恨屋及乌” ,也讨厌化学。可见 ,批评不当 ,后果严重。说简单 ,其实不简单。那些题 ,教师不知看过…  相似文献   

12.
花季青少年的心理是脆弱多变的,他们大多数的时间在校园度过,非常需要老师的理解、关爱和呵护,他们的向师性也使他们对老师的言行举止加以模仿,作为非权力因素的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作为教师,如果你性格不成熟,喜怒无常,甚至让人感到有点暴戾,你的学生就会觉得你琢磨不定,对你敬而远之,从而使你失去与学生交流的机会,也难以造就学生完美的人格。教师成熟、稳定的个性,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安全港湾。作为教师,你能给学生一个成熟稳定的性格吗?下面有25道题,每道题都有几个备选答案,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题目下面…  相似文献   

13.
在数学教材的编排体系里,每一章节内容结束后都安排有一个小结和一定量的复习题,以便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地小结与复习。可是有的教师只是让学生围绕该章的知识结构复述一遍,便将复习题中稍难或较难的题目(拓宽探索)选择几道来给学生示范讲解(有的甚至逐题讲解),然后将复习题中的基本题(复习巩固)指定两道留给学生作业练习,从而完成了教师用书中安排的1~2学时的小结复习。显然,这种做法没有从该章内容所涉及到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以及数学理念等方面来开展综合地、有效地复习。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通过精选例习题做好小结复习,在以下四个方面做了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在高三生物教学中,一轮复习主要是对基础知识、基本概念的复习,二轮复习是在构建知识框架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和评讲完成的.传统的二轮习题评讲课的模式是学生对对答案,教师就题讲题,这样往往造成即使是简单的题目,学生还是屡做屡错,教师经常做无用功.而二轮复习目的是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所以,如何将二轮复习过程中的习题评讲课落实到实处,是每一个高三老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本文就高三生物二轮复习习题讲评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谈谈我的尝试与心得.  相似文献   

15.
中学阶段,我们需掌握的知识点不过1000多个,假如每一道题仅涉及一个知识点的考核,理论上做够一千多道题就该都学会了。可是,为什么有的同学做过成千上万道的习题,考试时还是会有错题呢?有调查者研究发现,多数同学答卷中所出现的错误,90%是错误的重犯,真正的新错误不足10%,而且有80%以上的学生不会利用平时作业、试卷中出现的错题  相似文献   

16.
跟着老师走     
在考试前,老师们都不惜跳入"题海",精心研究、选择供学生练习的题目.这是一种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管学生还是会抱怨每天留的作业太多了,负担太重了,但其实那些作业已经是被老师们筛选多遍的"精选题目"了,选择它们自然会有选择它们的道理,其中很多题目都是经典练习题,对眼前的考试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与其自己盲目地到处找题做,不如先从这些题目入手,效率一定不会低的.其实,我也并不太赞成题海战术,但学习知识还是要有一定的习题量来保障的.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人们形成了这样一种认识:学习数学主要靠做大量的习题,这样才能熟能生巧、提升成绩。有些家长总对我说:"老师,孩子做计算题还行,就是解应用题不会分析,有的题孩子解答不出时,只要我将题目读一遍,有时甚至读到一半时,他就会叫道‘哦,原来如此!"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出在学生的阅读能力上。培养学  相似文献   

18.
中学阶段,我们需掌握的知识点不过1000多个,假如每一道题仅涉及一个知识点的考核,理论上做够一千多道题就该都学会了。可是,为什么有的同学做过成千上万道的习题,考试时还是会有错题呢?有调查者研究发现,多数同学答卷中所出现的错误,90%是错误的重犯,真正的新错误不足10%,而且有80%以上的学生不会利用平时作业、试卷中出现的错题改进自己的学习,同一错误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  相似文献   

19.
创新教育是现阶段的热门话题 ,也是今后教育工作的灵魂 .笔者认为 ,在创新教育当中 ,除要遵循其一般的理论之外 ,转变传统观念 ,开拓思维 ,根据中学各学科的自身特点 ,不断丰富这一新型教学方法的内涵尤为重要 .比如在物理习题课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从多种角度变化题设条件 (变化条件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 ) ,然后与学生共同采用探讨式的方法给予解决 .每年高考都出现一些新题 ,可以说没有一道和以前做过的完全一样 ,但很多题都是由以前已使用过的优秀题目创新变化而来的 .实际上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师在讲习题时 ,千万不要为讲题而讲题 ,一切照搬 .题海茫茫 ,如何引导学生走上岸 ,关键是在教师讲题时 ,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 ,也就是变化习题给定的条件 ,拓宽学生的思维 ,培养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一节课不要求讲很多题 ,只要把一、两道题从各种角度进行变化 ,把学过的知识能够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 ,就是一堂非常成功的习题课 .这要求教师要有创新意识 ,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经过这样长期的创新教育 ,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思维活跃 ,创新能力强 .下面是笔者针对一道物理习题的条件进行多种变化 ,从而得到不同的结论 ,以...  相似文献   

20.
卢妙兰 《中学文科》2009,(14):95-96
很多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老师讲的时候会做,自己做就不会了;课本的题会做,试卷的题不会做;容易的题会做,难的就无从下手了.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没有学会总结归纳解题方法,只会就事论事,就题解题,不会扩展思路,寻找解题规律.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解题时多注意帮助学生学会总结知识,不但要解出题目,更重要的是掌握解题的方法,以便在考试过程中快速地找到最合适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