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育在中小学教育中占据的比重非常大,并贯穿于中小学教育过程的始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入德育,能够使学生从内心感受到品德的力量,促进学生养成优良品质,为学生今后能够真正立足与社会打好基础。通过参阅文献资料,依据小学音乐目前的教学现状,并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探讨德育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注重对学生的德育培养,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时机。小学语文学科是基础性工具学科,德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就是教师凭借小学语文教材,发挥自身优良品德的影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3.
小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是启蒙智力与能力、培养优良品德和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学段。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有以下四点:钻研教材,找准课本中的德育教学点;琢磨学生,把握教育主体进行德育;课外延伸,抓住课堂外阵地进行德育;实践活动,牵出良好习惯养成进行德育。  相似文献   

4.
教育不应止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应以形成完整的人格为最终目的。小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是启蒙智力与能力、培养优良品德和良好生活习惯的最佳学段。小学教师的品德修养尤为重要,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出于对学生成长的关爱和负责,让学生成为德育主体,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明辩是非能力,力求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懂得进行自我教育,培养学生道德教育的自我享用功能,并尊重德育主体的"个性",因人施教。  相似文献   

5.
<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是教师利用小学语文教材,充分发挥自身优良品德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是德育的重要阵地,而教材中如爱国主义、民族自豪感、坚强意志、自强不息等都是德育的重要内容。因此,语文教学与德育应该积极相互渗透,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与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一、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实施德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方法等,领略作者的写作意图,进而将道德教育深入学生内心,让学生  相似文献   

6.
小学品德课程是德育中至关重要的一环,而品德课程标准是品德课程的最重要的依据。正确认识和分析小学品德课程标准的基本特征,准确把握小学品德课程价值取向是小学品德课程的顺利开展和取得的实质性进展的必要保证。  相似文献   

7.
王国东 《考试周刊》2014,(8):185-185
在小学开设品德与社会课,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及日常行为习惯,提高小学生的综合道德素质,是小学教育中最重要的德育阵地。本文就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进行分析,旨在为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的有效进行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品德与社会"是一门专为小学高年级学生开设的课程,主要是以学生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对学生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本文对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所渗透的德育策略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王唱 《教师》2020,(10):95-96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音乐教学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小学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利用音乐的学科特点和自身的专业特长,注重挖掘音乐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通过课堂教学和音乐艺术活动,帮助学生塑造良好品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刘彩华 《教师》2019,(18):78-78
体验式教学法体现了我们对学生客观主体地位的认识和尊重,在教学活动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法主要是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知行统一。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是学生接受德育和情感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育活动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文章着重分析体验式教学方式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仅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语文是基础性工具学科。语言文字作为表情达意的工具,具有强烈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在语文教学中就应该注意和兼顾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思想品质教育,这是语文教师应尽的责任与义务。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就是教师凭借小学语文教材,发挥自身优良品德的影响,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可以结合学校中的各种语文活动来进行。  相似文献   

12.
小学德育是我国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小学生品德发展的规律来分析,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作为小学开设的一门德育课程,比较系统地进行了小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本文将基于现状,针对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教学特点,探讨进一步提升教学实效性的对策,这是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都是培养学生优良的品德素养。目前,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对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完善,德育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在当今多变的社会环境中,职业教育中的德育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因此本文在分析当前职业教育中德育出现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解决的对策,最后深入研究职业教育德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德育课程是变化较大的领域之一。小学低年段设置《品德与生活》课,在中高年段设置《品德与社会》课。新课程力图为学生的品德学习开辟一条通向学生生活的渠道。品德课程回归生活已成为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的主题,德育生活化理论也成为新课程实验重要的理论支撑。德育生活化理论认为,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教育是培养小学生德育的基础,也是小学教学管理中的主要任务。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小学教育要注重素质化教育,而良好的品德是所有素质的基础,智力高低影响学生的读书成绩,最终不过是在职业选择上,智力高的要优于智力低的,但是品德的好坏却会影响一个人的生存。因此,加强小学教学管理中的德育是有关学生将来立足社会的大事。  相似文献   

16.
从学理、实践和意识形态三方面论述了小学数学教育中德育的存在价值,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状况和未来品德发展规律,从爱国情感、合作精神、环境意识、优良意志和唯实意识五个方面讨论了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德育内容和价值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7.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德育课程是变化较大的领域之一。小学低年段设置《品德与生活》课,在中高年段设置《品德与社会》课。新课程力图为学生的品德学习开辟一条通向学生生活的渠道。品德课程回归生活已成为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的主题,德育生活化理论也成为新课程实验重要的理论支撑。德育生活化理论认为,  相似文献   

18.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对学生的成长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这门课程,积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最有效性途径是实现与实际生活的结合,让学生在真实的体验过程中感受教育,教师对学生的社会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小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小学德育的重要性得到了更好的体现,所以教师应该重视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  相似文献   

19.
正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是实施小学德育的主要渠道,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品德与社会和文明行为习惯起奠基作用。然而,由于品德与社会大多都是理论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讲,内容显得枯燥乏味,这就对教者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我们如何突破这些难点呢?下面,我就自己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应用的教学方法谈一些体会。一、现实演绎法品德与社会课的明理可通过小品表演或现场演示,让学生亲  相似文献   

20.
《中国德育》2015,(23):83-83
成都市万春小学,位于成都市青羊区黄田坝街道高坎社区,校园小巧精致、环境优美。在三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为本地居民子女和流动人口子女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默默践行着平民教育,逐步提炼出"让优质的平民教育润泽孩子成长"的办学理念。学校坚持德育为先,培育学生优良品德:确立"正直、自信、进取"的学生发展目标,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优良品格作为德育的主要内容;坚持智育为重,狠抓课堂教学,发展学生学习能力:推进多层级教师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