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曾多次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关注人的价值、权益和自由,关注人的生活质量、发展潜能和幸福指数,最终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报,作为党的“耳目”、“喉舌”,[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贾成仓 《新闻世界》2013,(5):333-334
在中国传统的哲学体系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根本、和谐的关系,即所谓“天人合一”。而在西方文化的传统观念中:人处于万物之灵的地位,或宇宙中心的地位;别的一切都是为了人的利益而安排,都得服从人的需要,听从人的摆布。当今园林界,景观“以人为本”几乎成为“金科玉律”。这原本是一件好事,说明了我们的园林工作者对人的关怀、对人性的关注。然而,  相似文献   

3.
彭蜀湘 《新闻窗》2007,(6):53-54
电视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就是强调对“人”的关注:关注人的真实情感、人的生存发展状况以及人的命运。注重人文关怀,是时代的需要,是电视新闻节目创新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电视事业的迅猛发展,电视宣传的巨大影响,已经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他们或者写文章著书立说,或者编教材授课,纷纷指出电视宣传的长处和短处。他们当中,有的是热心关注电视宣传的“局外”人,虽不从事电视这一行,但电视看得多了,得出印象,于是坦诚地“进一言”;有的是电视从业人员,他们从自己的实践体会中得出结论:电视宣传有优势,也有劣势。不管是“局外”人还是“局内”人,他们对电视宣传的长处、优势,几乎众口一词:传播快,声像俱全、形像直观,现场感最强。而对电视的短处,也几乎是异口同声。例如,一位对“几种各具优…  相似文献   

5.
三足鼎立稳中求进——《北京青年报》的三字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传媒》1998,(4)
《北京青年报》发展中有一个有趣的“三字经”,曾引起一些人关注。这个“三字经”指导思想就是“三足鼎立、稳中求进”。三足鼎立以求稳;稳不是目的,目的是前进。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才有动力。(一)经营思想三字经:1、经营规模的“三化”目标,即报纸要日报化,报业...  相似文献   

6.
麦尚文 《新闻实践》2005,(12):28-29
访问者:麦尚文(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以下简称“访”) 被访者:徐列(《南方人物周刊》执行副主编,以下简称“徐”) 《南方人物周刊》是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旗下“南方周末报系”打造的又一强势品牌。它以“记录我们的命运”为办刊宗旨,关注那些“对中国的进步和我们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人、在与命运的抗争中彰显人类的向善力量  相似文献   

7.
经济新闻“目中无人”,由来已久。这使得经济新闻每每陷于季度生产报表式的数字汇编中,越来越跟不上“经济形势”了。有鉴于此,本文想疾呼一声:经济新闻该“睁眼看人”了!经济新闻必须以关注人为取向与目标。一、经济与人的关系──经济新闻必须以人为主体从哲学和社会学角度考察,经济与人的关系无不表明一个事实:人是主体。这是经济新闻必须确立的首要概念。1、人与物的辩证关系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考察经济,其本质就是“人”对“物”的依赖关系的社会化交往形式。生产者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生产活动,要以“物”的联…  相似文献   

8.
高铭 《新闻窗》2013,(1):33-34
一、目前我国新闻媒体人文关怀缺失的表征 传播学者施拉姆说过:“传播是各种各样技能中最富有人性的”。新闻传播应人民的需要而产生,因服务人民而存在。“为人并有利于人”是新闻传播的出发点和归宿。这些属性决定了“以人为本”就是新闻传播的题中之义,而“人文关怀”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延伸和发展。然后,令人遗憾的是,近年来,尽管多数媒体高呼“关注民生冷暖”、“倡导人文关怀”的口号,但是不少新闻作品却频频出现违反人性、  相似文献   

9.
新闻摄影的平民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勇 《传媒观察》2007,(6):52-53
随着“荷赛”的引入中国,以及近几年来中国摄影人在“荷赛”中屡屡获奖,特别是获奖名单中诸多摄影后生的出现,让人们对新闻摄影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其实新闻摄影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已经淡化了过去摄影家们所拥有的一般人很难掌握的技术,淡化了作品中一味追求的纯美学概念,让人感觉到新闻摄影更多的是关注新闻场景的记录和摄影观念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所有节日中最受人关注、最为隆重的一个节日。春节年年过,新闻报道年年搞。如何出新意、有创意?笔者认为。应通过精心策划.打破春节报道的“贺年体”:突出服务。强化春节报道的实用性:深入挖掘,增强报道的文化味。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生活越来越受到百姓的关注,经济宣传的地位也越加重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虽然在新闻工作中不能简单化为“以经济报道为中心,”但无疑,它是当前新闻宣传中的重头戏。在每一部经济报道的电视作品中,记者都要面对着素材中无数个人点和出点。因此,找准出、入点是我们在宣传中需要研究的一个问题。一、入点:要善于沉入宣传中去寻找视角在当前社会接轨、利益重构的关键阶段,电视经济宣传无疑应当聚焦“领导关注的中心工作”。但另一方面,“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也应是记者们“大写特写”的镜头,因此寻找一个好…  相似文献   

12.
“收视率”对电视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闻改革的又一轮浪潮中,电视界的新举措让人目不暇接:中央电视台部分节目的改版以及地方电视台新闻频道和影视、教育、都市、公共等各种专业频道的接连推出和栏目改版,让业内人士和广大观众颇为关注。在这些改革中,“市场”牢牢掌握了指挥棒,“文化”——这一带有社会责任标签的指标却有被冷落弃置的趋势,而充当“市场”角色的主要是以“收视率”为代表的量化数据。一种声音在不断地被强化:收视率就是电视改革的风向标,唯收视率马首是瞻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13.
一、注意力资源及其价值 所谓注意力。是指人们把心理活动指向或集中于某一对象的能力。注意力具有以下特点:(1)有限性,“一心不能二用”,人不可能同时关注所有或大量主题:(2)时间性,不同时间关注不同的信息内容;(3)传递性。人与人的注意力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传递。  相似文献   

14.
“小悦悦事件”引发了全国上下的道德大讨论,日本媒体也对该事件投以关注,矛头直指中国人道德失范,并将“小悦晚事件”与之前发生在南京的“彭宇案”相联系。日本时政节目主持人说:“因为有这样的前例,所以许多中国人都不愿意去救助别人。”  相似文献   

15.
幽默从笑中来─—读《电视幽默论》张庆常亚里士多德说:“人是唯一会笑的动物”。笑是人生活中奇妙的调节器,人的生活中不能没有笑,人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着买:“笑一笑,少一少”,“一笑泯恩仇”、“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笑比哭好”、“笑问客从何处来”。“嬉笑...  相似文献   

16.
柏松 《新闻世界》2013,(10):12-13
随着市场经济的繁荣,经济新闻日益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受众对于经济信息的需求,使得经济报道在新闻领域中日渐显现重要的位置。但新闻从业人员都有一种同感:经济报道经常是“业内人不愿看,业外人看不懂”。因此如何把经济新闻写得鲜活,化“生硬”为“灵动”,就要求经济新闻写作必须不断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17.
丁宏伟 《大观周刊》2012,(25):108-108
近年来,随着离退休人员不断增多,人口逐渐趋向老龄化.关注老年人身心健康就势在必行了。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政治上关心老同志,生活上照顾老同志.将加强老年活动场所建设列人重要议事日程,作为“民心工程”、“敬老工程”来实施,加大投人、设施配套、服务优良,使老年活动场所建设和老年活动得到全面提升和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8.
“红二代”“高干子弟”“西纠司令”“中信集团董事长”这一个个标签聚集了当代中国种种令人关注的元素。六十多年人生岁月伴随着共和国的一个甲子,孔丹几乎在每一个时期都站在时代的风口浪尖之上。谈及自己的际遇,孔丹屡屡提到一个词“裹挟”:“我这个人一生所经历的事多半是被裹挟进去的。”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人们将“人文关怀”、“以人为本”常挂嘴边。这说明,一是大家都在追求时尚,不甘落后,是与时俱进一族:二是表明每个人都高度重视他人和自己了,是否被“人文关怀”,是否“以人文本”了。作为新闻传播的载体——报纸,就更应该始终不忘“人文视角”,因为平常百姓都“人文”了.你不“人文关怀”、“以人为本”.何谈在激烈的报业竞争中“俘虏”读者的心,让读者对你保持高度的忠诚度。何谈这与我们常说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高度契合。所以,媒体从业人员必须保持对人的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生活目标追求等等。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有这样一类人,他(她)们的降临仿佛天生就是为了某一项事业的创造和推进。题记如果说人总是因为一种感应和沟通而偏爱和关注某一个事物,那么《北京青年报》作为十几年被读者经久不紊地偏爱和关注的一张地方报纸,在它从众多报纸中脱颖而出的初期和中期,一种叫做“社会大特写”的报道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体裁的一个重要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就是北京青年报记者杨菊芳。有人曾经讲过这样的话:“有的人是通过《北京青年报》认识了杨菊芳,有的人是通过杨菊芳认识了《北京青年报人”从被称为“北京青年报社会大特写的里程碑”、评为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