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卫平 《职大学报》2006,26(3):23-27
本文从楚辞的语句形式("兮"字句)、曲式构成的基本单位(四句"歌节")和乐章结构的音乐处理手法("乱"、"少歌"、"倡")等方面,论证了楚辞的"乐体文学"特性,并对其中包含的"文体"做了尝试性的分类.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高校立德树人(思想政治)教育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的必然选择。高校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结合现代化教育理念和活动形式,突出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性和文化优越性。本文以广州华夏职业学院创建的"三合一"模式("三合一"模式是指"以党建为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半军事管理相结合的学生工作模式")为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高校文化建设格局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对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儒家教育实质是德教.儒家德教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精华,其中教为政本,寓教于乐,修身为本,重行力行,对我们今天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均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天道与人道的关系是分析中国传统道德主体性不可或缺的视角.天道虽为人道设立了一个本原性的价值根据,但作为道德本体的人道却始终笼罩在天道范围之内,人成了被规定的主体性存在.德性虽包括仁智,但总体倾向是以仁统智,作为德性实践条件和桥梁的工具理性意义上的知识在传统文化土壤里很难破土而出,德性成果也难以通过实践主体巩固落实.这种天道与人道的关系以及受其制约的德与智的关系,束缚了人的主体性的发展,传统道德主体性的缺失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5.
<豳风·七月>是一篇规模宏大的农事诗,描写农民一年四季的劳动过程和生活情况,具有巨大的史料价值,艺术价值.本文试从全诗的主题、结构布局,情感色彩等角度切入,对诗歌文本的三处内容("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九月肃霜,十月涤场")进行辨析,以期能够产生对<豳风·七月>的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6.
基于OBE理念对毕业设计(论文)目标及管理、选题及开题、全过程管理、评审与答辩四个模块的教学过程重新完善,通过探索与实践使课程目标高质量达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针对毕业设计提出毕业设计全过程多院校联合、校企联合、教师联合("三联合")培养模式对毕业生进行指导;针对毕业论文提出毕业论文全过程依托教师科研项目、依托大学生...  相似文献   

7.
康德把"道德"和"幸福"的关系称之为"实践理性的二律背反",他的"道德学"正是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依他的观点,道德和幸福完全可以在"至善"中实现统一,一个有道德的人最有资格配享幸福,以此,他高扬了德性的旗帜,提升了道德的崇高性。  相似文献   

8.
"附近"的词汇化完成至现代汉语的发展进程中,其语义经历了衍生性演变,词汇化完成到唐宋时期主要体现为动词形态("附近1"),而其现代汉语中形容词与名词形态("附近2")则是萌芽于唐宋,其主体地位至晚在明代就确立了。由于早期汉译佛经基本不受文言文的局限,系统地保存了从东汉以来的口语材料,在对"附近"的演变考察中,充分表明了早期汉译佛经对常用词演变研究具有的重要的无可替代的语料价值。  相似文献   

9.
认为现阶段我国公民道德人格的培育应采取以法促德、道德自律和道德人格升华这三个步骤。  相似文献   

10.
跨文化语言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拥有广阔的应用空间。《跨文化英语语言教学法》("An Intercultural Approach to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一书具有立意高远,富有想象力;观点新颖,富有启发性;重理论性,也重操作性等特点,对以跨文化为路径进行英语语言教学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其中提及的相关理念和方法对大学英语教学具有相当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