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鲁迅的《野草》是一部具有神秘色彩的象征主义散文诗集。发表方式的独特,出书编序的慎重,隐晦难懂的意蕴,说明《野草》的创作有别于《呐喊》和《彷徨》。鲁迅似乎并不在意读者懂不懂,但《野草》却是鲁迅的最爱。鲁迅一再申明,他并不希望青年读他的《野草》,《野草》只属于他自己。真正走进《野草》的艺术世界,才发现这部诗集实为爱情讴歌,为爱情作证。其实,《野草》是一部具有象征意蕴的爱情散文诗集。  相似文献   

2.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课本选入了鲁迅的《风筝》这篇文章,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理解它所蕴涵的深刻的思想意蕴,实非易事。众所周知,鲁迅的思想是极为深刻而复杂的。他的散文集《野草》中的所有篇目,可以说集中了鲁迅深邃而复杂的全部哲学思想,的确不易被人理解。因此,后世不少学者对此皓首穷经,孜孜苦研。《风筝》是《野草》中的一篇,教读此文,我觉得关键在于教师要能正确地理解、把握文章所包含的多层思想意蕴,并对其进行由浅入深的分析。不能为了照顾学生的认知理解水平,而把文章思想意蕴的分析停留在浅表层面上,一定要提到文章  相似文献   

3.
《野草》是鲁迅一生当中唯一的一部散文诗集。鲁迅在不同的场合表示过,《野草》包含了他的全部哲学。鲁迅自己并未曾明言《野草》到底包含了他的哪些哲学。《野草》主要包含了鲁迅的批判精神、对绝望的抗争、对生与死的超越和对事物发展的辩证等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4.
《过客》作为鲁迅散文诗集《野草》中非常独特的一篇,其独特的意象群并以独特的文学样式表现出来,其思想意蕴的丰富几乎涵盖了鲁迅的全部浓郁的悲剧意识、直面惨淡的人生和坚定信仰、反抗绝望的"过客"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5.
鲁迅的杂文《拿来主义》一直备受学术界的关注和探讨,其文章中渗透出来的主题意蕴也是异彩纷呈。《拿来主义》是一篇具有高度文化特性和强烈思政元素的一篇杂文,也是鲁迅先生杂文中形象化说理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篇。本文试图将《拿来主义》进行文本分析,以期探寻本文中有关民族大义的文化观,从中提炼出对于当代青年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鲁迅《野草》的文本分析,以死亡和梦这两个意象为基点,力图寻找鲁迅心理投射的基本模式,以达到对《野草》意蕴的把握。  相似文献   

7.
文学史家严家炎说:"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鲁迅小说的历史地位》)鲁迅的小说,以其"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顶峰。苏教版《短篇小说选读》选录的《在酒楼上》,是一篇意蕴丰富、曲折幽深的文本。周作人认为,在鲁迅的小说中,此篇写得最好,是一篇"最富鲁迅气氛"的小说。"最富鲁迅气氛",就是集中表现了鲁迅思想的复杂性、深刻性以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鲁迅对西方象征主义思潮的接受与使用入手,阐明鲁迅如何在《野草》中糅合中国传统诗学理论,并与当时革命形势相结合,以期对《野草》中各种意象的象征意蕴加以破译解读。  相似文献   

9.
《在酒楼上》与《门》分别是鲁迅与夏目漱石的经典之作。历来对这两篇文本的解读,大多是对知识分子形象的分析,而对其小说的意象研究则略显不足。该文试图以意象分析为研究契机,探讨两篇小说的意象选择与深层意蕴的内在联系,并在小说意象的艺术凸现中,探索鲁迅与夏目漱石的精神世界和文化思考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鲁迅的短篇小说《示众》所表现和揭示的国民性问题展开论述。作者认为:《示众》中诸多看客形态各异的外貌及言状举止是以国民劣根性为其性格核心和意蕴内核的象征表演。这一表现形式的成功把握,促成了小说意蕴结构的最佳表达。本文还应用接受美学的观点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国民劣根性成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从表层结构上看,小说《非攻》的语义是以反侵略对抗侵略;其深层结构则在亦古亦今的写实中蕴含着无尽的悲剧美学意蕴,同时又体现着鲁迅对中华文明兴衰的思考。鲁迅在对历史与现实思考中发现着中国社会独特的愚昧与黑暗,关注着中华文明的现在与未来。  相似文献   

12.
《药》是鲁迅先生"五四"时期的一篇力作。在这篇小说中,作者凭借深刻的艺术思想和驾驭语言的纯熟功力,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描绘环境、渲染气氛、表达感情,布局谋篇意蕴精深。其技法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死火》写于一个艰难的时代,文本构思新鲜,意象奇特。随着《野草》研究的不断深入,"死火"的意蕴得到了新的不断的阐释,"死火"象征了鲁迅内心的矛盾心境,是鲁迅反抗绝望心理与生命哲学的例证;《野草》在整体上表达的主题是,希望和绝望之间绝境,死火象征一种悖论的世界;觉醒之后的现代性追寻。"死火"意象超越了当时普遍的悲观主义的梦魇,成为一种凝结的生命意象。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在他的创作中无疑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鲁迅说过他的全部哲学都在《野草》里。蕴含着作家自己深沉凝重的生命体验的《野草》,反映出了鲁迅灵魂的“真”与“深”。运用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的原理,对《野草》中几篇和梦境有关的散文诗进行分析,力图探索作家写作的心路历程以及其中所蕴含的丰赡的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15.
李红梅 《学语文》2010,(3):19-19
《雪》是鲁迅先生的名篇。被选入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中。其意蕴深邃,境界高迈,文笔优美,语言洗练隽永,是初中生学习语文不可多得的好材料。然而,多年来,关于它的主题始终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6.
鲁迅收入《呐喊》、《彳旁徨》的25篇小说中几乎三分之二的小说都着墨不同地勾勒、描写了看客的形象。鲁迅以其敏锐的眼光窥探到了我们民族的病根,捕捉到了国民的恶习,揭示了深刻的悲剧意蕴。分析鲁迅笔下的看客,对于处于当代社会中的人们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从表层结构上看,小说《非攻》的语义是以反侵略对抗侵略;其深层结构则在亦古亦今的写实中蕴含着无尽的悲剧美学意蕴,同时又体现着鲁迅对中华文明兴衰的思考。鲁迅在对历史与现实思考中发现着中国社会独特的愚味与黑暗,关注着中华文明的现在与未来。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课本选人了鲁迅的《风筝》这篇文章,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理解它所蕴涵的深刻的思想意蕴,实非易事。众所周知,鲁迅的思想是极为深刻而复杂的。他的散文集《野草》中的所有篇目.可以说集中了鲁迅深邃而复杂的全部哲学思想,的确不易被人理解。因此,后世不少学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过客》被作为散文诗而被淹没在鲁迅的创作中.其实,《过客》是一部象征剧.在意蕴上,它体现了鲁迅的生命哲学,他对于时间、人生和存在的思考;在形式上,它具备话剧的基本形式,也具有象征主义话剧的基本的艺术要素.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过客》可以说是现代象征剧的拓荒之作.  相似文献   

20.
【教学设计】 《祝福》是鲁迅先生的一篇经典小说,也是中学文学阅读教学中的精品范例。但对高中藏族班学生来说,课文篇幅显得过长,语言意蕴过于丰富,主题深奥难懂,且课文背景文化远离其生活实际,要读懂它,实属不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