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四肢主干血管损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方法 采用显微外科器械,无创缝线和显微外科技术,对损伤血管施行端端吻合、自体静脉桥接移植或直接缝补血管。结果 24例血管损伤病人,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后,肢体功能恢复良好。经半年至2年随访,多普勒仅检查所有吻合血管正常,血流通畅。结论 四肢主干血管损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手术方法:于阴茎上先划定两条环形切开线,一条在冠状沟处;另一条在阴茎根部。两条环形切开线的距离为自冠状沟至包皮最远端距离的两倍。然后沿两条环形切开线分别环形切开阴茎皮肤。再于两环切线之间,将阴茎背部皮肤纵形切开,于血管浅面分离皮肤将其剥下,将远端皮肤向上牵拉与近端皮肤对端吻合。  相似文献   

3.
足跟是人体重要的负重区,因此供区皮瓣的选择要慎重.最好与修复区有相似的组织结构,且有感觉,能够起到耐磨,耐压和防卫的作用,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完全能够达到上述要求.自1996~2004年,我们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伴有足底部损伤的足跟软组织缺损6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近十多年来得到蓬勃的发展,已经成为神经血管疾病的重要诊断及治疗的手段,已逐渐被临床医师及患者、家属的肯定和接受,并逐渐显示出其优势。但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作为一项有创的诊疗技术,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对于进修医师进行规范化的神经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带教,既要达到进修医师进修的目的,也要保证医疗的安全及减少医疗纠纷。本文通过对在介入教学过程中对进修医师的带教所积累的一些经验,来谈谈我们对进修医师进行神经血管介入诊疗过程中带教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5.
谭军 《考试周刊》2011,(13):240-240
小血管吻合技术是显微外科技术的基础,其基本操作的训练与提高有助于尽早掌握这门显微外科必备技能。在训练中要重视基本功的训练,掌握小血管吻合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并熟练掌握常用的基本吻合方法。总之,临床医生或医学生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显微外科医生,必须经过小血管吻合技术的专业操作训练。  相似文献   

6.
脚是由多块骨头、肌肉、肌腱和血管、神经等组成的运动器官。脚上汇集着六条经脉的66个穴位,并有许多与内脏器官连接的神经反应点,故我国传统医学认为“脚是人体之根”。它不仅支撑人体的全身重量,还要负责行走、跳跃等各种活动。人的一生中80%清醒时间都需要用脚,因此脚已被外国学者誉为  相似文献   

7.
肱骨髁上骨折是青少年外伤后常见病,其位置大血管、神经较集中,解剖较复杂。手术处理不当,易损伤血管及神经。手法复位对损伤复杂骨折又难以解剖对位。我院自1990年—1992年共对12例手法复位失败者施行X光直视下穿针撬拨复位,克氏针外固定。本组年龄最大27岁,最小6岁,平均12岁,满意者11例,欠佳1例,经两年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带血管蒂皮瓣、肌(皮)瓣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重建功能、再造器官和改善外形的效果。方法:采用带血管蒂皮瓣、肌(皮)瓣,通过局部转移或移位,进行血管、神经吻合,覆盖因创伤造成的下肢软组织缺损。结果:本组共26例患者,一期治愈23例,治愈率88.5%;二期治愈3例,治愈率11.5%,总治愈率100%。结论:由于不同于传统的随意皮瓣,切取范围不受长宽比例限制,手术一次完成。极大可能的修复缺损的皮肤及软组织,保持患肢的长度及功能。  相似文献   

9.
脑循环由自身调节、代谢和神经源性机制调控。尽管脑血管有丰富神经支配,但脑循环神经调节的作用仍不完全清楚。近年的研究表明,在各种血管区域包括脑血管,血管周围的交感神经对血管壁结构的营养、机械和化学特性产生影响。交感神经影响的研究通常利用高血压大鼠,假定有增强的交感神经活性。  相似文献   

10.
心脏"搭桥"即冠状动脉搭桥术,其主要原理是:使用病人自身血管作为移植材料,一端吻合在主动脉,另一端吻合在有病变的冠脉,在主动脉和病变冠状动脉之间建立旁路("血管桥"),把主动脉血液通过血管桥引至冠状动脉狭窄处,从而恢复心肌供血,对缓解心绞痛有良好效果。许多患者在接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第二天便可离床,几天后便能够走出病房。若恢复良好,一周后便可出院。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 B)对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protein,Aβ)、tau蛋白毒性及两者引起的PC-12细胞和SH-SY5Y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对神经发生、血管生成的影响。Sal B能抑制Aβ的原纤维成形、聚集,降低Aβ毒性并减少其引起的细胞凋亡;抑制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促进神经发生和血管生成。基于Sal B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故其可能作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在药物。  相似文献   

12.
脑内微血管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内微血管的发育可分为三个时期:早期发生、出生至微血管发育成熟、成熟后至老年。脑内微血管的早期发生又分为神经周血管区、神经间血管区和神经内血管区三个有明显区别而又密切联系的血管区建立的过程。在成熟阶段,毛细血管继续生长发育,毛细血管的数量增加,毛细血管形态发育成熟,血-脑屏障也进一步发育成熟。成熟后至老年期,微血管发生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减弱,毛细血管密度减小。  相似文献   

13.
灯盏花素是中药灯盏细辛主要的有效单体之一,属于黄酮类活性成分.研究表明,灯盏花素在脑损伤中具有很好的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包括:改善能量代谢,清除自由基,抑制细胞内Ca2+超载、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炎症反应,调节脑内血管活性物质的产生,抑制神经元凋亡等.灯盏花素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该文对灯盏花素近年来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刘桂萍 《生物学教学》1993,(5):43-44,F003
内皮素(endothelin, ET)是在1988年由日本Yanagisawa等人从猪的主动脉内皮细胞中分离纯化出来的。这是一种由21个氨基酸组成的血管活性多肽,主要分布于肾、肺、肝、心、脑、主动脉和静脉等血管内皮细胞中,其中肾脏含量最高,可达520拍克/毫克蛋白。近年来的研究证明,内皮素不仅是血管内皮细胞所产生的一种激素,而且也可作为一种神经介质,广泛分布在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元内,其中以桥延脑——心血管调节中枢的含量最高,可达43.8拍克/毫克蛋白。ET对神经、内分泌、心脏、肾脏、胃肠道、细胞分裂增殖等都有广泛影响,并在高血压、动脉粥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创伤性周围神经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1例患者(35条神经)临床诊断周围神经病变进行高频彩超检查与病理或其它影像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周围神经神经外膜、神经束膜及神经纤维束走行及内部结构,根据不同周围神经超声声像图特征,能判断其损伤部位、程度、范围及损伤类型。结论: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不同类型周围神经损伤,准确判断损伤部位及程度,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邻近关节的骨化性肌炎形成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分析、总结了18例近关节处的骨化性肌炎病例,对其发病诱因、关节功能影响,神经、血管受压综合征候群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防治方法.结果 18例近关节骨化性肌炎均有不同程度外伤史,其中12例骨折病例都有多次暴力程度不同的骨折复位史;另有6例伴随继发性神经、血管压迫症状;受累关节活动严重受限,呈僵硬状态.结论 近关节损伤形成的骨化性肌炎对关节功能影响大,对神经、血管的继发性压迫较远关节处危害大,本组病例的总结,为近关节处的骨化性肌炎防治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7.
筛孔是分布到颅前窝硬脑膜、鼻腔侧壁、鼻中隔上部、额窦和筛窦血管神经的通道。筛孔的位置对于在眶内侧麻醉筛前神经以及鼻腔上部出血结扎筛前血管,对临床的应用具有实际意义。过去在这方面可做的工作为数不多,为了给临床应用提供参考资料,因此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我们所用的材料是张家口地区出土的男性颅骨。总共观察和测量了五十个颅骨左右眶区的筛孔计100侧。在测量中除观察到各经典的解剖教科书中所描述的筛前孔和筛后孔外,在二孔之间还出现一孔,我们暂称为筛中孔,右侧者多于左侧。有的文献还提到四孔出现,但为数极少,在我们观察的材料中未发现。我们的测  相似文献   

18.
鱼类的神经垂体激素在水盐代谢方面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但其作用机制与哺乳类的神经垂体激素明显不同。另外。鱼类的神经垂体激素在应激反应、代谢、血管运动、生物节律及行为等方面也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如果说人类的第一张人体解剖图把我们的器官、组织,诸如骨头、血管、心脏、神经、眼睛等基本结构都描绘出来之后,才有了今天的现代健康理论与医学手段,那么,人类基因图将奠定21世纪医学发展的基础。科学家说,若将人体所有基因拉直,足有2米长;要搞清人体46条染色体上30亿个碱基对的准确位置,还只是人们的希望和梦想。  相似文献   

20.
近三十年来,认知神经科学的兴起和发展,为我们打开心智的"暗箱",更进一步揭示道德的心智结构开辟了一条可行的路径。通过有关病例分析、反社会行为文献的梳理,分析了情感和认知在人类道德结构中的功能和联系;通过对神经成像学研究的分析,揭示了人类道德心智结构的神经物质基础和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