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九叶诗派诗歌语言的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西方两个文化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九叶诗派,对诗歌本体的重视突出地表现在诗歌语言的建构上。九叶诗派诗歌语言的交流功能构成诗歌的潜层生命力,诗之表情与诗之内质表现为常态语言与多重意义。九叶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对新批评派理论的中国式实践。  相似文献   

2.
九叶诗派与中国诗歌的文体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叶诗派是中国现代重要的诗歌流派,它的主要特色之一是大量借鉴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经验,体现出明显的现代主义特征。但是,作为中国的诗歌流派,它同样与中国诗歌传统保持着密切关联。九叶诗人在艺术探索中批判地接受了诗歌传统的影响,尤其是在文体建设方面,他们注重诗歌的音乐性,追求诗歌的含蓄蕴藉,达到了较高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3.
艾略特的诗歌理论与新批评尹建民T·S·艾略特是西方现代诗派的先驱人物,他1922年发表的长诗(荒原)在世界文坛上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并因此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同时,艾略特又是一位著名的批评家,其“非人格”(Impersonalit)的诗歌批评理论对于现...  相似文献   

4.
九叶诗派以艾略特的诗歌主张为参照系,推崇“新诗现代化”的诗学理论,探寻并确立了“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这一新的诗美原则,在特定的战争年代建构了中国式现代主义的诗歌与诗论,他们是“新诗现代化”自觉的提倡者和实践者,有力地推动了新诗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由于受到艾略特的影响,以及个人对玄学的爱好,卞之琳的诗所呈现出的不同于其他现代诗人的风格特点得到了相当的肯定。而从现代诗发展看,正是卞之琳开玄学派诗风一脉,转变了抒情诗的传统,影响及于40年代以"现实、象征、玄学"为特征的"九叶诗派",从这个意义上讲,卞之琳在诗坛的地位远未得到深入的讨论。[1]从时代背景给予诗人的烙印、诗人自我养成的个人气质以及诗人创作与翻译诗歌的主张三个方面比较分析卞之琳的诗歌艺术。  相似文献   

6.
九叶诗派是中国现代史上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最彻底、最深刻的诗歌流派,由于中国所积淀的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对知识分子的深刻影响,使中国现代诗人在追求新诗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始终无法避开的问题,即探索新诗自身的艺术创造与现实生活和民族命运的关系,即诗人的现实关注与审美追求的关系.九叶诗派在反传统的同时又有意无意地继承了传统,从而成为中国诗歌传统最深刻的叛逆者和传承者.  相似文献   

7.
提起九叶诗派,人们似乎总是最先想起穆旦、袁可嘉、郑敏等等这些响当当的名字,而很少有先想到杭约赫的。近年来学术界对九叶诗人的个案研究做得不少,可是关注杭约赫的章却寥若晨星。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当是新中国成立后,杭约赫即掷笔不再写诗了,但即使就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诗坛来说,对杭约赫的诗歌所做的研究也还远远不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九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其中任何一叶认知的不足都可能导致对“九叶”整体研究的偏失;另一方面,九叶诗人虽有共通的艺术追求,但其中每一叶都不乏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对“九叶”整体的研究无法取代对其中个体的研究。所以,现在我们来对作为“九叶”中之一叶的杭约赫做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对九叶诗派做更为全面准确的把握,也有助于避免把“九叶”的艺术共性与其中每一叶的艺术个性混淆起来,从而进一步了解九叶诗人多姿多彩的艺术特色,对九叶诗派有一更为客观详尽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从初期象征诗派到现代诗派再到“九叶”诗派,中国现代派诗歌由兴起到发展臻于成熟,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方法都发生了深刻而显著的变化,诗歌在艺术与现实、个人性与社会性、感性与知性、中外诗艺的交融等方面,由不平衡到平衡,达到了现实主义精神与现代派艺术方法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九叶诗派与三、四十年代的主流诗歌在艺术本位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前者主张“人的文学”,后者倡导“人民的文学”,由此导致了它们在艺术目的、艺术效用上的明显差异,前者更注重诗歌的艺术价值,后者则主要关注诗歌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0.
“九叶”诗派的“新诗戏剧化”理论是对西方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的融汇和创新,是中国40年代新诗的一次成功的突破,它与“九叶”诗派的现代诗歌观念密切相关并有着自己独特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意象历来是诗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在20世纪40年代,九叶诗派诗人、诗学家唐浞通过对诗歌历史与现状的考察,对意象及其特征进行了自己的独特描述,认为意象就是诗歌本身而不只是传达手段,意象是灵魂与意志的凝合,是潜意识与意识之间的桥梁,并认为凝定的“姿”是诗歌意象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2.
九叶诗派即中国新诗派,由穆旦等九人组成。他们的创作体现了他们共同的诗歌取向、理念与态度,凭借反叛的立场与异质寻求不完美的残缺的诗意。  相似文献   

13.
艾略特诗歌复杂性和多样性根源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把艾略特对但丁诗歌的阐释性评述与艾略特诗歌《荒原》并读的方式 ,从两个方面认识和探究艾略特诗歌复杂性和多样性的根源 :其一 ,艾略特诗歌中频繁的引经据典和多种文字的交织目的是构筑人类文化精神家园的基石 ;其二 ,艾略特诗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是与代表中世纪思维的寓象方法有关  相似文献   

14.
论九叶派诗歌的感性与知性的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叶诗派的创作在很大速度上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影响之一就是在诗歌中追求感性与知性的融合。所谓感性与知性的融合,就是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段诗篇所关注的现实、诗的历史理性、他人的经验以及诗人个人的人生经验等等。这种综合经验具有更多的生命真理性,使诗人能够在广泛的人生思考中比较准确地确立自己的生命理想,而这种理想又具有广延性,使他们的诗歌具有丰富的思想含量与启恒作用。在具体作品中,九叶诗人主要是通过  相似文献   

15.
四十年代的“九叶诗派”诗歌既与民族的、人民的苦难和斗争紧密相连,又有些超出常规经验、常规语言的意蕴。历史的使命感、人生忧患和个体生命意识作为内在精神而参入他们的艺术营造之中,它构成了诗歌的情感、灵魂和精神的主体。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历经意象主义、象征主义到后期象征主义,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方法都发生了深刻而显著的变化."九叶"诗派在"新诗现代化"进程中,从诗学主题、诗思、戏剧化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创新,把中国现代主义诗潮推向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7.
九叶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活跃于诗坛的诗人群体,其主要阵地是<诗创造>与<中国新诗>.但在两家刊物上发表作品的诗人远远超过九位,而最终进入"九叶诗派"的诗人只有九位.在其他诗人中,有一部分可以看成是该诗派的外围诗人.本文根据当时的历史对"九叶诗派"的外围诗人的确认进行了探讨,并对其中一些诗人的诗歌特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时间”是艾略特重点思索的主题之一。这一主题随着艾略特的影响而出现在九叶诗人的创作中,但双方对无意义的世俗时间的超越是不同的。艾略特通过对柏格森、奥古斯丁和布拉德雷哲学观的整合得出了超越一切矛盾对立的时间观,而九叶诗人则通过对现实矛盾的强烈关注来迎接时间的新生。在九叶诗人对矛盾的强调中,隐现出他们对启蒙任务的承续以及对诗歌艺术独立性的伸张。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历经意象主义、象征主义到后期象征主义,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方法都发生了深刻而显著的变化。“九叶”诗派在“新诗现代化”进程中,从诗学主题、诗思、戏剧化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与创新,把中国现代主义诗潮推向了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20.
九叶诗派在充分借鉴中西意象理论,并且有机结合本国新诗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诗歌美学观念的核心应当是“意象”。他们认为意象是思想和情感互为表里的凝合,并就意象与人类潜意识、意象与意义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讨。九叶诗派根据意象发展的精神特点,将意象的发展归纳为自觉意象、悟性意象和凝合意象三个阶段,并对意象运动的二种范式及其动力来源作了详细阐释。在20世纪40年代中国诗坛,九叶诗派的意象理论无疑是一个独特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