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生活在相同的时代,并且他们都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众所周知,两位是师生关系,苏格拉底作为柏拉图的老师,给柏拉图以深刻的影响,柏拉图继承和发展了苏格拉底的思想和学说。从哲学思想的传承来看,他们之间必然存在着联系与区别,文中从分析苏格拉底与柏拉图哲学产生的社会根源和历史根源入手,在概括了两位哲学家的基本哲学思想的基础上,着重对两者哲学的联系与区别作一论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同古典时代相比,广义上的哲学教育和伦理教育的位置发生了逆转,哲学教育取代伦理教育成为了基础教育的主要形式。这种情形背离了柏拉图等古典思想家对教育的论述。作为哲学教育的经典案例,苏格拉底与阿尔喀比亚德的交往揭示了哲学教育的成败与其内在特性的关系。对这一案例,古典思想家多有反思。色诺芬、柏拉图和普鲁塔克都为苏格拉底辩护,但方式有所区别,反映了他们对这一哲学史事件的不同理解。但同时,修昔底德帮助我们理解到,苏格拉底尽管没有"败坏"阿尔喀比亚德,但使阿尔喀比亚德败坏的诱因同哲学的内在特性有着某种相似,从而使哲学易被误解成某种具有败坏作用的东西。这是哲学教育的内在弱点,也是必须以伦理教育为其基础的理由。  相似文献   

3.
1 判断题1)以数的原理为基础的美的经验规范都可以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门徒波里克勒特的《论法规》里找到 ,例如 ,黄金分割率。 ( )2 )从整个希腊早期美学思想史上看 ,苏格拉底可以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 ,也是一个转折点 ,他将希腊早期美学的自然哲学基础转变为社会伦理学基础。 ( )3)苏格拉底是从效用的角度出发来界定衡量美的标准的 ,有用就美 ,有害则丑。 ( )4 )柏拉图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对话体作品《斐多》、《会饮》、《斐德诺》和《大希庇阿斯》诸篇中。( )5 )古罗马时代的普洛丁主要继承了柏拉图的哲学、美学思想 ,反对美在…  相似文献   

4.
1 判断题1)以数的原理为基础的美的经验规范都可以在毕达哥拉斯学派的门徒波里克勒特的《论法规》里找到,例如,黄金分割率。(√)2 )从整个希腊早期美学思想史上看,苏格拉底可以说是一个承上启下的人物,也是一个转折点,他将希腊早期美学的自然哲学基础转变为社会伦理学基础。(√)3)苏格拉底是从效用的角度出发来界定衡量美的标准的,有用就美,有害则丑。(√)4 )柏拉图的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对话体作品《斐多》、《会饮》、《斐德诺》和《大希庇阿斯》诸篇中。(√)5 )古罗马时代的普洛丁主要继承了柏拉图的哲学、美学思想,反对美在事物的感…  相似文献   

5.
当下现实的教育主要向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以使其获得外在于生命的生存能力。我们需要以培育心灵和爱智精神的教育来纠偏。对柏拉图对话的教育意蕴的探寻正是为此而做的具体尝试。苏格拉底终其一生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对话性教育实践,以培育人们的爱智精神;柏拉图书写对话回忆苏格拉底的教诲;柏拉图的对话体写作避免了口头谈话的时空限制和惯常的书面写作的僵化问题,生动地再现了苏格拉底的教育精神。柏拉图的对话期待真正的读者,怀着生命热情在阅读中进行爱智精神的自我培育,真正地把苏格拉底的教诲带入当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讨论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的人物形象,进而阐示了柏拉图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7.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是希腊哲学史上的三杰。他们师徒三人,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柏拉图     
大约公元前427年,柏拉图出生在雅典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母亲是改革家梭伦的后裔,父亲的家谱可以追溯到古雅典王卡德鲁斯.出生在这样的名门望族,柏拉图从小就接受了最好的教育. 20岁时,柏拉图师从苏格拉底学习哲学.苏格拉底顽强的探索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柏拉图.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派处死,柏拉图受到沉重的打击.从此以后,柏拉图再也不愿直接参与政治活动了,而是一心一意地研究哲学.后来,柏拉图离开雅典,做了一次海外旅游.  相似文献   

9.
古希腊艺术理想的核心是艺术模仿观,其哲学基础是关注艺术与真理(逻各斯)关系的艺术真理观.赫拉克里特把逻各斯当作真理的言说,认为研究自然可以把握逻各斯.苏格拉底主张从人的立场与自我完善的需要去追求真知(逻各斯),艺术只能在道德目的论原则下为人服务,否认艺术自身就是逻各斯的范畴.柏拉图强调理念就是真理,哲学就是研究和认识理念的途径,艺术只是理念的模仿的模仿,既非逻各斯,更非真理本身.亚里士多德扭转了苏格拉底与柏拉图歧视艺术真理性的哲学倾向,认为艺术模仿与哲学一样都是真理的言说方式.  相似文献   

10.
柏拉图在其《书简七》的开头讲述了自己的生平,故称柏拉图的"自传"。本文细致分析了苏格拉底、雅典以及柏拉图在这部自传中的角色,通过解析柏拉图的笔法。揭示出柏拉图在自传中对苏格拉底的辩护,对雅典的两重态度,以及柏拉图通过自我教育从政治上升到哲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作为苏格拉底的学生和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在哲学史上居承先启后之地位。如果说,《理想国》代表了柏拉图的政治社会理想,那么,《法律篇》则是柏拉图晚年所作的面对现实的对话体著作。在《法律篇》中,三位老人,即克里特人克列尼亚斯、斯巴达人梅奇卢斯、雅典来客(暗指柏拉图本人),夏日里在克里特相遇,讨论法律的优劣以及一个优秀制度应该有什么样的法律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是古希腊哲学的奠基人和集大成者,但二者在对公正和至善的社会追求上却存在诸多的差别。从伦理学的视角入手,探讨他们伦理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目标及影响上的不同,进而可加深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3.
柏拉图是西方教育史上的重要奠基人,他在人性本质、教育目的及其实现方式、教育内容与方法等方面做出了深刻的论述,教育思想丰富、深邃。在古希腊最为知名的三位哲学家中,柏拉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发展并丰富了苏格拉底的思想,又为亚里斯多德提出新的教育观点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养料,对西方的整个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第欧根尼既延续了犬儒派的自然法的生存信念,又开发了自己独特的身体训练和德性训练的方案,着意于"世界公民"的培育。第欧根尼的哲学源于苏格拉底,属于"小苏格拉底学派"。他所开发的自然教育传统明显不同于以柏拉图哲学为代表的苏格拉底学派,又明显不同于以阿里斯底波为代表的小苏格拉底学派。第欧根尼与阿里斯底波维护了自然法和自由意志的古典哲学精神。就此而言,真正传承苏格拉底哲学的也许并非柏拉图或亚里士多德,而是第欧根尼和阿里斯底波。  相似文献   

15.
柏拉图在其《理想国》中,为了给哲学家成为哲学王的正当性做理论论证而提出了名的洞穴比喻。这个比喻以其理念论为其哲学基础,并涉及到对理念认识的全部过程。而其洞穴喻视觉的内在化方式,则代表着整个西方哲学的视觉中心主义最初的完备形态。柏拉图正是从此处出发构建了理念世界的在场的隐喻。这种在场一方面构成了理性的哲学启蒙,但是在另一方面,这种在场在其本质上只是一种权力话语。  相似文献   

16.
师生在同一个起点上探讨问题的课堂平等对话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方式,其哲学基础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提出的知识理念论。通过平等对话来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更多地是以"思者"的身份出现,而学生的积极发问是教师思考的触发剂。  相似文献   

17.
<正> 在科学尚不发达的古代,人们往往借神话表达自己的世界观,神话是古代哲学理论中最重要的构成要素和表达方式。作为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个将其哲学观点体系化的杰出哲学家柏拉图,未能摆脱这种局限,其哲学体系也笼罩着浓烈的宗教神话色彩。柏拉图哲学与宗教神话的联姻,已经了引起哲学史学家的注意。黑格尔指出:“柏拉图用神话的方式来表达哲学思想、是很受到称赞的”①。但他在承认我们从柏拉图那里看见的“只是神话”的同时,又认为“这种神话与哲学并无关系,也显然不属于柏拉图哲学”②。这种观点既自相矛盾,又存在偏颇。我们认为,柏拉图哲学与宗教神话存在着  相似文献   

18.
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也是西方哲学最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之一。他与其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大哲学家。《理想国》是他最重要的对话体著作之一。该书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构造了一个理想的国度。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它无疑也是教育理论的瑰宝。  相似文献   

19.
不论是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还是孔子的"仁学",哲学的目光始终聚焦在"人应该怎样活着"和"人与世界"的伦理学思考.本文的观点来自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以及中国重要哲学、美学观点的启发,试图梳理"本源"这一根本前提产生的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以及审美基本理念,即重视"对立".  相似文献   

20.
存在主义哲学传入我国已经有较长的时段了,其对我国教育理论更新的影响还未被深入地考察。本文从柏拉图《理想国》一书中苏格拉底与司拉雪麦格(Thrasymachus)的一段对话入手,分析作为一种教育实践方式的“对话”,如何经由雅斯贝尔斯的存在主义哲学式的解读.跃升为“苏格拉底式的教育”。进而,以杜威的教育哲学为参照,对“苏格拉底式的教育”作更进一步的理解,力图展现存在主义哲学对教育理论发展提供的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