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新提法和新论断,为我国能源事业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站在新的起点上,该如何准确理解新型能源体系的核心要义,新型能源体系包含了哪些重点建设任务,应当在哪些关键点寻求突破,又有哪些重要关系需要揭示和兼顾,文章基于我国能源领域当前面临的背景形势对上述问题予以梳理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为我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全球能源变革呼唤能源经济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减缓碳排放的大背景下,世界范围内正在掀起能源体系革命性变革的浪潮。当前以化石能源为支柱的传统高碳能源体系,将逐渐被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主体的新型低碳能源体系所取代,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将不再依赖地球有限的矿物资源,也不再侵占和损害地球环境空间,从而使人类社会形态从当前不可持续的工业文明向人与自然相和谐、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社会形态过渡。  相似文献   

3.
《世界发明》2003,26(12):13-13
近年来,可再生能源,不再仅仅是环保人士热衷的话题,而且也成为能源专家认真思考的课题。现在,欧洲的科研人员,也把注意力放到了隐含在潮汐中的海水能量。科研人员将来准备利用风能发电技术,在海下开发隐藏在潮汐中的巨大能源潜力。  相似文献   

4.
建设新型能源城市是我国未来城市发展的导向,太阳能热发电是未来我国解决能源为题的主要途径,通过对国内外能源发展的研究分析,提出未来城市的发展必须要把握住新能源,逐步促使兰州市通过对多槽式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的开发与利用,加快其向新型能源型城市转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能源与环境问题逐渐凸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是破解能源供给与环境约束双重难题的关键所在,当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国家广泛采用上网价格政策作为扶持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核心政策。本文在对中国当前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的发展与上网电价政策情况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探寻产业发展与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的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6.
在碳中和背景下,我国能源系统需要深度转型,而发展新能源是能源转型的核心。文章利用综合经济社会效益评价模型框架,比较了当前能源系统转型力度下和未来能源系统加速转型下的经济社会成本和收益。研究表明,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系统深度转型是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和美丽中国的空气质量要求的必要条件;风光发电的大规模发展将促进自身成本和我国用能成本的进一步下降,带动我国光伏和风电设备出口及其他出口行业的发展,驱动经济的持续增长。加速能源转型还将带动就业岗位的净增长和环境健康效益,避免大量因碳排放造成的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7.
基于Logistic模型,利用1965—2010年度世界一次能源消费历史统计数据,数值优化并建立世界能源年度消费总量和中国、美国、日本、巴西、法国等国家能源年度消费总量函数,绘制至2120年的相应能源年度消费总量预测曲线。模拟数据表明,在当前能源资源禀赋下,中国、美国、日本、巴西、法国和世界的能源年度消费总量极值分别为3200mtoe、2910mtoe、570mtoe、306mtoe、295mtoe、19300mtoe。面对我国当前和未来中长期的能源消费紧迫形势,结合世界和主要能源消费国家的能源消费发展趋势,针对我国的能源消费特点和具体国情,提出我国未来能源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分布式能源系统因其具有高效、清洁、环保等优势而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分布式能源的发展不仅与各种发电技术、能源储存技术、电力电子控制装置的开发密切相关,而且还将面临政策、法律、监管等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以广东能源发展历史轨迹为分析基础,对广东能源利用与保障给出基本判断,结合国际国内能源环境诊断广东能源发展将面临的形势,对广东未来能源走势进行预测分析,并梳理能源发展战略设想,提出保障广东能源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一世纪伊始,随着全球化能源形势的日益紧张,经济快速发展和能源匮乏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恶化,全球范围内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和重视的呼声日益高涨,迫干严峻的能源形式,世界各国都在致力于寻找和开发清洁、环保、可替代常规能源的可再生能源。本文将以太阳能光热利用为例,探讨目前在光热利用领域最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所要研究的是辽宁省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等方面问题,对于我国北方严寒地区城市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从辽宁省经济发展状况、能源利用情况、采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设备的技术特点等方面的分析,从而得出了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在节能、环保、发电、供热、供冷、系统简单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并建议采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作为今后投资重点。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发电技术为工业发展和社会进步做了至关重要的贡献。同时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多,社会化和工业化的用电需求量巨大,传统的发电技术需要耗费巨大的自然资源,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发展新型能源发电技术已经成为发电技术的一种趋势,甚至在特殊场合,新型发电技术已经可以替代传统发电技术。  相似文献   

13.
可再生能源发电经济激励制度比较研究——以风电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再生能源因其成本难以与传统的石化能源相竞争,政府的激励政策是否得当对于该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以风电行业为倒,借鉴国外在价格优惠、财政补贴、配额,税费减免以及清洁发展机制方面相关制度的经验,对完善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经济激励制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发展电动汽车和清洁可再生能源是保障永续能源安全、转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有效途径之一,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本文以智能电网环境下电动汽车与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互补效益为切入点,引入二者综合应用的基本概念与典型模式,分别从规划设计、运行控制、协同调度等层面探讨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综合应用的发展现状与关键技术。最后,分析了上述应用模式在我国智能电网建设中的应用前景,指出了未来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发电能源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电能源结构的科学合理与否,对国民经济的优化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我国近年来电力能源统计报告的分析,从能源的不同类型、储存量等诸方面,采用比较经济学的方法,分析、研究了我国现阶段发电能源结构的合理性及经济性,进而为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并为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针对分布式能源在智能电网环境发展应用进行相关的研究,本文首先对我国分布式能源的类型,发展特点以及分布式能源在电网发电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然后对智能电网建设的理论进行了分析,并从国内实际运用角度出发,分析了智能电网的特点。最后针对智能电网环境下分布式能源发展方式进行了探讨,着重从新能源电网的统一建设、微网的构建、农村分布式发电综合系统的构建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希望本文所体现的理论研究能够为实践运用过程中提供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青海科技》2016,(4):87-88
正能源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动力。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能源革命蓄势待发。面对能源供需格局新变化、国际能源发展新趋势,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必须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是长期战略,必须从当前做起,加快实施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十三五"时期是我国低碳转型的关键期,我们要在节能提效、减煤、发展非化石能源、稳油增气、推进新型城镇化等多个方面发力,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共赢。  相似文献   

18.
海南省作为我国以绿色发展为主体的国际旅游岛,更应将新能源的发展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以海南省绿色发展为依托,结合新能源的发展形势及优势,归纳出能推动新旧能源互补发展的政策理论,以期加快海南省能源互补的长效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地域广阔,太阳能和风能源资源十分丰富,足以满足我国社会生产生活等需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技术已趋于成熟。文章梳理了国内外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产业、应用和成本的现状,指出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规模迅速发展,发电量持续增长,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清洁电力能源;在技术进步和市场规模扩大的推动下,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的成本还将快速下降。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的技术和经济性都将达到与常规能源相当的水平,从而推动能源变革与转型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蔡立亚  郭剑锋  姬强 《资源科学》2013,35(2):250-260
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发电是各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各种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特点,对各国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的潜在资源量予以定义和整理,以此为基础提出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发电绩效指数(REPPI),对八国集团和金砖四国从2000年-2008年的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发电绩效进行动态评价.之后,使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发电绩效与宏观经济条件、技术进步、电力消费和R&D投入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了各国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发电绩效的驱动力.结果表明:发达国家的REPPI普遍高于发展中国家,但REPPI的增长速度却低于发展中国家.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资源量丰富的国家,REPPI普遍低于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资源量匮乏的国家;技术进步和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R&D投入比重在推动REPPI提高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最后,给出了促进我国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电力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