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一菡 《大观周刊》2012,(41):46-46,66
本文通过对佛教的传入及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等进行介绍,阐述汉化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与演变,通过分析佛寺的建筑特点,展现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2.
旗袍是中华女性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服装,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旗袍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吸收融合了异质文化,文化的融合、传播环境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以及传播者的影响和传播媒介的利用等,进行了再生产和创新,生成了新的价值或意义,实现了其文化增值效应。  相似文献   

3.
理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概念是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的基础.从公共文化产品、公民文化权益与政策管理视角梳理公共文化服务概念的演变情况,进而在视角融合协同中定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内涵.  相似文献   

4.
目前中国的三网融合,其进展并不尽如人意。但这并不意味着三网融合会终止,作为技术演变的一个过程,三网融合必定会持续下去,在各种新技术的推动下,其走向也会发生变化。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是电信网与互联网融合的产物,也是三网融合升级的起点。移动互联网中的内容入口、社交入口、服务入口之争,将进一步改变三网融合的市场格局,而可穿戴终端也将推动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融合。物联网对三网融合的直接影响是促进智能家居目标下新一代广电网(NGB)的进一步升级,同时促进移动互联网的环境适配能力的增强。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的三网融合将演变为NGB、移动互联网及物联网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交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华民族与世界各民族物质与文化相互传播、接纳与融合的产物,其萌芽、发展、繁盛直到衰退,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价值.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演变过程,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各地的少数民族文化经现代媒体传播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电视媒体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渊源的追溯,对少数民族文化历史演变的描述,以及对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生活融合的报道,使不同地域少数民族文化的轮廓和内涵为更多受众所了解。但电视媒体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误读,以简单化、奇观化、模式化、标签化的镜头传播少数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7.
国内黄河文化研究虽然成果丰富,但高产学者群体和核心机构尚未出现,研究主体、发文刊物均比较密集地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学者间和机构间的合作均比较少。黄河文化研究热点不断演变,整体上黄河文化、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黄河、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文旅融合、文化产业等问题被学者们关注较多。高质量发展、生态保护、黄河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传承弘扬,以及黄河文化对传统文化复兴和民族文化自信建立的支撑等问题是近三年的研究热点,也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8.
胡红霞 《兰台内外》2024,(12):22-23+29
档案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与旅游文化存在紧密联系,将档案文化和旅游文化两者相融合能够获得创新性发展。本文联系档案文化和旅游文化的基本概述,分析了新形势下档案文化和旅游文化融合创新发展的可行性,并从政策推动、人们需求、资源挖掘、内容打造、形式创新等角度入手,提出几点档案文化和旅游文化融合创新发展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刘鹏  张峰岩 《兰台世界》2014,(6):149-150
武当武术是中华民族创造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自形成以来随着历史的推移而不断发展演变。本文将探讨武当武术在明代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10.
武当武术是中华民族创造出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自形成以来随着历史的推移而不断发展演变。本文将探讨武当武术在明代的历史演变。  相似文献   

11.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上的舞蹈作品《只此青绿》是传统艺术与传媒艺术高度融合的特殊样本。在审美领域,它将“象”与“意”融会贯通,形成符合国人审美经验的“意象”与“意境”。在传媒艺术领域,该作品演变成为具有独特意义的符号,唤起更多受众走近传统文化,探索“美”,发现“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总结国内外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研究设计/方法]采用关键词检索与引文追溯方法,系统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通过内容详读与分析,分别对国内外文献进行研究主题归纳。[结论/发现]将国外研究主题归纳为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业的相互作用、公共文化场馆的旅游潜力与局限、旅游服务、旅游模式、公共文化场馆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测评五个方面;将国内研究主题归纳为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业的关系、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文化场馆功能拓展、资源建设、服务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模式五个方面;并对国内外研究进行对比分析,提出未来我国发展建议。[创新/价值]对国内外公共文化服务与旅游业融合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评述,提出国外研究中值得借鉴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兰台世界》2015,(S5):61-62
<正>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与文化的融合与一体化是必然趋势,企业的一切活动都与文化有关,企业之间的竞争正逐渐演变为隐性的文化竞争。档案是人类的一种宝贵精神财富,它既是文化内容记载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承的使者,而档案文化已经成为整个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档案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发展的基础,对企业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我国核电经过多年的积淀,形成了博大  相似文献   

14.
陈蕗 《出版广角》2019,(4):65-67
古籍装帧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的载体,源远流长,影响至深。文章通过对中国古籍装帧演变的梳理,阐明其艺术传播的路径与特点,揭示古籍装帧艺术的特点和内涵。古籍装帧艺术把工艺上的技以载道,审美上的中正雅致以及思想上的天人合一融合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神,建构其文化整合性之特征,并以文化整体性的合力进行艺术传播。  相似文献   

15.
孙志逾 《东南传播》2010,(7):98-100
手机,作为通讯工具,须臾不离现代人的生活;作为信息终端,集成了众多媒介的特点。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文化影响将远大于手机本身所固有功能的影响。在手机新媒介产生并日渐繁荣发展之际,手机与其他媒介的关系不是取代,而是融合;手机特点不是其他媒介所不具备,而是其他媒介的"集大成者"。  相似文献   

16.
李健 《军事记者》2012,(3):28-29
新闻在其制作过程中被赋予着一定的文化内涵。以大众传媒为裁体进行传播的军事新闻,只有将适当的军事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乃至世界先进文化融入其中,使军事新闻以最大的包容性涵括更多的文化信息,才能满足不同受众需求,实现有效传播。要注重挖掘军事新闻文化的普遍性价值。突出人文关怀。做到军事文化与大众文化的融合、传统文化与国际文化的融合、刚性文化与美学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7.
人文社科     
《全国新书目》2014,(11):34-35
文化科技蓝皮书:文化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4)于平李凤亮牛奔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97875097655552014-10 89.00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在文化繁荣发展和科技迅猛前进的当下持续成为热门话题,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已成为时代潮流。本书在分析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的内在机理和战略途径的基础上,集中探讨了文化科技融合趋势与数据革命、经济复兴、业态裂变和跨界融合、产业转型等问题,通过分析国内外典型文化企业和产品、历史与时尚文化科技融合成功经验,从多角度提出文化与科技融合的发展政策和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18.
李薇 《青年记者》2017,(17):8-9
相比技术创新,一些管理学者更为注重文化创新,即意识形态机遇.他们认为,创新管理战略中文化维度应占据重要地位,文化创新是“更佳捕鼠器”的蓝海.①新旧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下,品牌文化建设逐渐演变为具有动态性和社会化特征的过程.融合代表了一种文化变迁,它鼓励消费者获取新信息,并把分散的媒体内容联系起来,形成一种由消费者互动、参与,且自下而上运行的品牌文化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19.
西部民族娱乐文化历史悠久,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共同的演变趋势。首先,各民族相互交流,娱乐文化被相互借鉴和吸收,形成不断融合的状况;其次,西部民族传统娱乐活动原本都与宗教有着密切的关联,后来逐渐抖落了附在身上的信仰意识形态,娱神、娱鬼功利不断弱化,成为纯粹的娱乐活动了。再次,在长期的演变过程中,西部各民族的娱乐形式日趋完美和定型,风格也越来越突出,民族色彩更加鲜明。第四,西部各民族娱乐活动的向着大型化和综合性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舆论沿着混沌、室语、众意和主流民意的路径演变。如果舆论诉求得不到满足,或受到打压,将出现舆论激化和冲突,以至于导致民变。舆论演变有社会燃烧、社会激波和磁场引力三种模型,不断充满众意的分化、组合与融合,还可能酿成舆论张力,使社会框架的稳定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