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王守仁从祀孔庙是明代礼制和学术史上的重大事件。嘉靖七年(1528年)王守仁去世后的政治现实,决定了嘉靖年间不存在讨论王守仁从祀的可能性,然而王守仁的弟子们通过努力,为日后王守仁从祀奠定了学术传统和社会舆论的基础。隆庆元年(1567年)王守仁从祀孔庙的首次讨论因反对者较多而未能成功,但在此次讨论中耿定向突出了王守仁的事功,确立了王守仁相对于其他从祀对象的优势;宋仪望撰写的《阳明先生从祀或问》系统回答了王守仁从祀的诸多理论问题,成为王守仁从祀的纲领性著作。万历年间,因张居正、陆树声等内阁重臣反对,而使得万历初年的两次从祀廷议均告失败,但王守仁从祀的格局已经基本确立。张居正去世后,万历十二年(1584年)十一月,王守仁终得以从祀孔庙。  相似文献   

2.
王守仁通过实行"十家牌法"、颁布《南赣乡约》、兴办社学等手段,把其基层社会管理思想融合到实践中去,达到了维护基层社会秩序、弘扬传统美德的目的。我们可以从王守仁的社会管理思想中汲取智慧,借鉴运用。  相似文献   

3.
曹文霞 《兰台世界》2014,(7):115-116
本文将系统分析苏轼的教育思想,从他的教育哲学出发,分析他对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另外,笔者将从女子教育和童蒙教育两点出发,分析苏轼如何针对这两类群体进行教育,并提出苏轼教育思想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系统分析苏轼的教育思想,从他的教育哲学出发,分析他对学生的人生观教育,另外,笔者将从女子教育和童蒙教育两点出发,分析苏轼如何针对这两类群体进行教育,并提出苏轼教育思想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5.
王守仁为官多年,战功政绩显赫,但明王朝腐朽的政治局面和靡靡之风盛行的社会风气让王守仁50多岁即告老还乡,开书院、立学说。他总结一生的经历提炼而成以知行合一为代表的哲学思想,极大丰富了宋明理学。  相似文献   

6.
杨晓光 《兰台世界》2014,(10):93-94
中国古代蒙学教育源远流长,承担着启蒙和养正的职责,在文教盛行的宋代,蒙学教育更是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文章就宋代新编童蒙读物进行了研读,以期有助于人们对传统“蒙以养正”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王守仁著作的文献学研究王守仁(成化八年九月三十日、1472~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529)是近世儒学史上与朱熹齐名的儒学大家。同时,在他生活的时代,还是一位以足智多谋著称的军事家。由于生前便享有盛名,所以王守仁的语录、诗文集等在其生前已有多种出版问世,在他去世之后不久,友人、弟子、后学以及他曾经留下足迹的各地地方官们又陆续编辑刊刻了各种版本。隆庆六年(1572)出版的《王文成公全书》,实际上是对这些在王守仁生前及身后流传于世的著作做了一次集大成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蒙学教育源远流长,承担着启蒙和养正的职责,在文教盛行的宋代,蒙学教育更是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文章就宋代新编童蒙读物进行了研读,以期有助于人们对传统"蒙以养正"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明代著名思想家王守仁以心学思想著称于史。他心学思想的基础在于"灭人欲、存天理",内涵在于"知行合一""、致良知",这两点最终将他心血思想推向"去人欲,存天理"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0.
贵州的"龙场悟道"是王学的起点,王守仁成道于贵州,他提倡"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学说,打破了思想界的一片沉寂,开启一代新风,成为近世启蒙思想的先导。  相似文献   

11.
王守仁是明朝仅有的四位以本朝人身份配享孔庙者之一。但与其他三位相比,王守仁配享孔庙的过程格外艰难,先后三次争论。究其原因,表面上是因为明朝中期王学与理学学术观点的冲突,但更多是因为其中穿插着太多的政治斗争。  相似文献   

12.
李朝运  李世前 《兰台世界》2013,(10):126-127
贵州的“龙场悟道”是王学的起点,王守仁成道于贵州,他提倡“心即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学说,打破了思想界的一片沉寂,开启一代新风,成为近世启蒙思想的先导.  相似文献   

13.
王守仁倡导身心之学,并立有圣人的志向,他认为,学者就应该学圣贤经略之志,破心中之贼,从而实现天下一家的大同世界,这就是王守仁德育中去人欲、存天理的社会条件与基础,同时也是其迈向圣学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4.
黄宝权 《兰台世界》2016,(22):75-78
《幼学琼林》是我国古代一部颇有代表性的综合性童蒙读物,该书在童蒙教材编纂方面集各家之所长。其编纂特点主要表现在:采用"类书"的编纂形式;内容丰富而精彩,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特点;灵活多样的句式结构和表达风格等。其独特的编纂思想对我国当代的童蒙教材编纂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守仁,字伯安,浙江余姚人,曾筑室会稽阳明洞,世称阳明先生.王阳明是集心学之大成者,他在前人的思想基础上,将儒释道三者融合,再加上自己的切身体验,最终构成了庞大的心学体系,从而把中国占代的唯心主义推向了一个博大精深的境地,造就了中国思想上少有的学术繁荣景况.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强国富民之本,而教育应该从儿童入手,正所谓童蒙养正。中华民族传统蒙书《弟子规》,就是一本对少儿具有启发意义的经典书籍。文中阐述的孝悌之道、诚信友爱、亲仁、爱众等德育思想,对于青少年完美人格的塑造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其中德育思想的重要理念,对于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乾隆五年(1740年)创刻的《汶邑路氏族谱》载有不少明、清两代与路氏有关的原始资料。有关王守仁的文献资料有正德十一年丙子(1516年)王守仁致路迎的三封书信,后路迎将其辑为《阳明公文卷》,正德十二年丁丑(1517)年林达撰写的《同心之言诗卷序》,  相似文献   

18.
近出《四库大辞典》(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1月版)集部别集类有一“龙溪全集”的辞条,其文如下:《龙溪全集》二十卷明王畿(1498-1583)撰。王畿,字汝中,号龙溪,山阴(今属浙江绍兴)人,嘉靖进士。官至兵部武选郎。受业于王守仁之fi。著有《格全集》、俄溪全集人忧溪语录》是集为其子应斌、应吉所编,凡二十卷。其中语录八卷,书序杂著九卷,诗一卷,祭文、志状、表传二卷。乃其门人萧良干所刊。王钱虽受王守仁良知之学,而渐失本旨。如认为虚寂微密是于圣相传之秘,从此悟入,乃范围三教之宗一又对佛氏所说:“本是吾儒大路。”…  相似文献   

19.
走在去往郊外的路上,我背着手向前踱着,宠辱不惊。白云苍狗在心里翻腾,风如游丝在我面颊滑过。同样的行走,我记得明朝思想家王守仁发过"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慨叹。  相似文献   

20.
近读明代哲学家、教育家、军事家王守仁的著作及有关传记.见到他的一首小诗: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人有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