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建设对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是不可缺少的东西。教育是道德建设的主要手段 ,学校教育是整个道德教育体系的核心和主干 ,学校优良的硬件设施 ,为德育提供了物质保障 ,使德育不再空、不再虚、不再是说教。现代社会的教育作为社会文明的源头 ,为人师表的教师群体已成为衡量社会道德的标准之一。因此 ,学校德育建设的关键是师德建设 ,学校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关键是师德建设 ,即加强教师道德修养。自古以来 ,从中国的孔子 ,雅典的柏拉图 ,到当今各国的教育家 ,都十分重视德育 ,重视师德修养是我国教师的传统美德。“为人师表”、“言…  相似文献   

2.
我国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对教师素质提出了全方位的要求,教师职业道德素质成为教师教育的关键.明确师德建设目标,探究师德建设途径,加强师德建设在当前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高尚的师德是教师完成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多年来,我们高度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始终把职业道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从而确保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确保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一、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强化思想政治教育酒泉市教育局在《关于加强师德教育和建设的意见》中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都要严格落实每周一次的政治学习制度,组织教师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法律法规和有关教育的重要文献,学习教育部历年表彰的“十杰”教师等模范…  相似文献   

4.
国外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张桂春 《教育科学》2001,17(1):33-36
国外重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尤为注重师生关系准则,强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自主内化及行为习惯养成,我们应借鉴其经验,重建符合社会主义民主与市场经济制度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师德规范及师德教育应从“理想”回归“现实”,从“高尚”走向“朴素”,从强制“灌输”转向自主“养成”。  相似文献   

5.
教师职业道德包括师道与师德两个方面。“师道”是指教师的为师之道、为学之道、为人之道;“师德”是指教师必须遵循的专业道德行为规范。当前我国大学教师师德状况存在一些问题,各高校需要加强对大学教师的思想政治领导,建立大学师德建设的综合机制,不断增强大学师德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6.
试论师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德以爱为本,师爱是中国教师的传统美德,师爱是兴趣,是真诚,是责任,是奉献;师爱以“五爱”为前提,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要求,热爱学生是教师的独特品质;师爱是教学相长的助动器。  相似文献   

7.
师德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良好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学校应该高度重视,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思想教育和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如今师德缺失不仅成为教师个人问题,也演变成了教师群体  相似文献   

8.
职业道德是教师素质的灵魂,高尚的师德是教师完成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多年来,我们高度重视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始终把职业道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从而确保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确保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华传统师德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其中“诲人不倦、为人师表、有教无类、交以为师”等优秀传统基本成为社会和教师认同的道德规范。教育要适应社会发展.当代师德建设要在传承师德传统的同时,不断丰富其内涵,树立依法执教、爱岗敬业、团结协作、不断创新等师德观念,并通过加强领导机制、教育机制、管理以及监督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建设,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可持续发展的事业来抓。  相似文献   

10.
师德是教师之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师德建设的意义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 ,重视知识创新与应用已经成为这个时代一切民族生死攸关的大问题。知识经济使一个国家的成功 ,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她的科技水准和国民素质的提高。知识经济使“教育成为立国之本”。未来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取决于人才的竞争 ,而人才的竞争将导致教育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取决于教师素质的高低 ,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 ,是教师之魂。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师德建设就是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重铸师魂和提高师能的过程。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实施者 ,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 ,是…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思想和行动指南。在当前,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指导思想,对于加强师德建设、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也一定要把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师德建设的一项重要  相似文献   

12.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并实施了高校、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及配套处理办法,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学习师德规范的热潮。师德规范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基本手段,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成为学生的灵魂工程师,因此世界各国都非常注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并且已经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结果。文章通过对目前国内外师德规范的建设、核心内容及实施方式等进行分析和比较,得到了几点关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启示,希望对我国师德规范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7,(27):31-32
师德建设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然要求,师德建设作为我国教师队伍素质建设的核心内容,因其直接关系着教育质量的提升,在不同的建设时期都被放在教育发展的重要地位加以强调与重视。师德是教育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文章以师德和教师职业道德共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中国知网"关于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与师德建设文献的分析比较,研究总结了教师职业道德与师德的界定问题,以及教师职业道德与师德的未来发展方向,归纳总结了师德与教师职业道德的界定问题,我国的师德建设还缺乏理论性、系统性、实践性研究,以期把握义务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脉络,更好地促进才是职业道德专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本文从牢记职责使命,让师德建设成为一种教育理念和思想;爱岗敬业,以身作则;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加强实践教育,努力提高业务水平,成为双师型、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等四个方面讨论了加强教师队伍师德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德体现了教师个人、教师群体与社会主义事业利益的一致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新的内涵.目前师德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师的敬业意识淡薄、示范作用欠缺、精力投入不够、重业务轻道德、育人意识淡化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对教师素质的要求,既是教师师德修养的目标,又是教师教育活动中要遵循的行为准则,是学校师德建设的方向.完善的师德规范只有通过有效的途径才能内化为教师的师德意识,进而成为教师的师德行为.新时期教师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趋向多样化,学校的师德建设是一个塑造人格的系统工程,必须开辟新途径,探索新办法,创造新经验,从战略上、内容上、方法上有新的突破,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6.
师德师风建设是教育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2009年上半年,上海市教卫党委、市教委召开了2009年上海师德师风建设推进大会,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上海市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目前,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核心,以“以德立教、德识相长”为主题,以“塑师德、正师风、  相似文献   

17.
“师德,就是为师的德行”,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在执教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教师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的综合反映。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师德建设已成为校长关注的焦点和难点。如何把握新时期师德建设新特点,以新时期教育新文化思想,教育新价值观以及教育新思维在实践中积极研究新方法,开辟师德建设新途径,这是当前校长们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师德,就是为师的德行”,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它是教师在执教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教师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的综合反映。在学校文化建设中,师德建设已成为校长关注的焦点和难点。如何把握新时期师德建设新特点,以新时期教育新文化思想,教育新价值观以及教育新思维在实践中积极研究新方法,开辟师德建设新途径,这是当前校长们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而发展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推进,师德建设再一次提到议事日程。2005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关于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中明确提出要“以热爱学生、教书育人为核心”,新形势下,“以人为本”将成为当前师德建设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20.
师德建设关系到学生的道德品质 ,关系到教育领域的道德观念 ,关系到社会的思想道德水平 ,关系到“以德治国”战略决策的实施。在新世纪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我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道德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教师道德建设的内涵和内容等也随之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战略 ,又对师德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因此 ,加强和完善师德建设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