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人们常说,记者要有一双"新闻眼",要善于发现新闻,尤其是要善于抓住好新闻。同样,编辑也要有一双"火眼金睛",要善于辨别真假,识别优劣,当好伯乐,发现好新闻,使好新闻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说,记者要有一双"新闻眼",要善于发现新闻,尤其是要善于抓住好新闻。同样,编辑也要有一双"火眼金睛",要善于辨别真假,识别优劣,当好伯乐,发现好新闻,使好新闻锦上添花。  相似文献   

3.
驻站记者如何采写独家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现身说法,论述了驻站记者只要发挥自身优势,深入基层,注意积累,炼就一双发现新闻的慧眼,就一定能从看似平常处发现好新闻,挖掘出独家新闻。  相似文献   

4.
身为记者,谁都想写出独家好新闻并获新闻大奖,但是真正做到着实不易。事实上好新闻常常就在身边,关键记者没有“慧眼”。下面,我们结合多年的新闻实践谈谈发现好新闻的点滴体会,以及如何“磨”亮发现的“眼光”。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名普通的政法新闻记者,如何从有限的新闻素材中挖出“好新闻”,记者从多年的实践中发现,关键是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只要做到事事留心,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从一条新闻线索剥离出事件的本质,那么“好新闻”往往就在你身边。  相似文献   

6.
郭梅尼 《新闻实践》2002,(12):33-38
记者要有一双时代的慧眼“记者要有一双时代的慧眼”,这一句话,是我走了许多弯路碰了许多钉子才体会到的。我1953年6月份调到《中国青年报》当记者,整个武汉市就我一个人,这么大一个地方到底写什么?写什么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两会"是记者综合新闻素质的考验场,记者想考出"高分"挖掘出好新闻,既需要沉着耐心地倾听和观察,又需要对新闻事件进行思考、调查、验证,使新闻有深度有温度.本文结合实例阐述了如何挖掘"两会"好新闻.  相似文献   

8.
作为策划编辑要想做到选题精准,组稿恰当,就应该练就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文章从"慧眼看市场,把握机遇不错过"、"慧眼看读者,贴近需求靠创新"、"慧眼看专家,为选题物色好作者"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培养和提高策划编辑发现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曙光  王芳 《声屏世界》2010,(12):58-58
用美好的意识去发现 记者是时代的观察者,学会发现“美好新闻”要练就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观察与比较中.留心那些动人的、感人的故事,发现蕴含其中的美好情感、美好精神。  相似文献   

10.
基层记者要做好新闻,关键要做新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善于思考,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以小见大.这样就能发现好新闻,从而采制出许多鲜活生动、好听好看深受群众欢迎的好新闻.  相似文献   

11.
编辑要善于和记者沟通,尽可能多地了解记者在一线获得的信息,据此挖掘记者稿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要素进行再加工,使稿件更具深度。编辑要广泛阅读,收集信息,尤其是其他媒体的信息,往往能从中发现"金子",并指导记者写出好新闻。编辑也要走出去了解信息,尤其是对于一些尚处于酝酿阶段的信息,编辑更要主动出击,积极介入,指导记者如何跟踪采访,为成功写就好新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由于一些地方会议过多、过长、会议内容枯燥等原因,导致了一些媒体对会议的报道多重于形式,形成固定格式,缺少深度。在会议上捕捉到“硬头货”、“好新闻”似乎就更是难上加难。可是,只要换脑筋想想,换角度看看,就不难发现,能否在会议上“淘得真金”,从会议上发现、挖掘出有价值的新闻,关键就看记者是否练就一双慧眼。  相似文献   

13.
"什么样的人才能当好记者?"这是新时代新闻工作者时刻应该思考的问题。诚然,要当记者也许不难,但要当好记者则需要经过千锤百炼,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才能实现。同样是记者,有的记者能够采写到有影响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好新闻,而有的记者却只能跑跑"豆腐块",写写"应  相似文献   

14.
好新闻,是每一个新闻从业者的追求。好新闻,就像养在深闺人未识,需要记者具备识别的火眼金睛,把握驾驭的能力,更要有筛选剔除的舍得。具备这些,好新闻就可遇又可求。  相似文献   

15.
新闻敏感是记者发现新闻线索、拍摄出好新闻的先决条件,也是衡量一个记者工作能力的重要尺度。我们常说,记者要有高度的新闻敏感,就是指他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敏感而熟练地发现问题,随时观察到具有新闻价值的事物,拍摄出深受群众喜欢的好新闻。那么,怎样培养和增强新闻敏感呢?笔者认为,要想增强新闻敏感,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新闻需要发现,需要记者有一双慧眼对发生的新闻予以及时准确地发现。记者缺少发现的能力,就无法占有新闻资源。新闻为什么需要发现?按照现代传播学理论,新闻本质上是一种信息。而且这种信息是一种社会信息。事实上,信息有显现的也有暗含的。既然有的信息是暗含的,那么发现或者找到世界上迄今还没有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广泛传播的、鲜为人知的新鲜事实,是我们众多媒体每天所必须做到的。我们一些媒体,尤其是对于党报来说,很多新闻还是通过记者的新闻眼从众多隐藏着的信息中筛选鉴别出来的。这一类信息不是像发生了什么车祸、自然灾害,  相似文献   

17.
借我一双慧眼,这首歌唱出了现代人的迷惘和无奈,也唱出了新闻工作者的心愿与企盼。作为记者,不仅需要自己理解、体会,还必须深入浅出地去阐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潜移默化地去引导、帮助群众。因此,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要说,“借我一双慧眼”吧! “借我一双慧眼”的目的在于,很多事情都不是黑  相似文献   

18.
能够引起社会共鸣、称得上价值高的新啊,往往不在于被动地抓取,而在于主动地发现。好新闻,好似璞中玉、沙中金,具慧眼者识之,勤奋者得之。新闻从业者,无不想望好新闻诞生在自己手下。然而,又并非所有的记者如愿以偿。本人自步入新闻界的那一天起,时时都在想望写出好新闻来。可至今让己、让人满意而又产生显著社会效益的报道,却微乎其微。  相似文献   

19.
党报记者只有不断增强"四力",练就一双"铁脚板"和一双"慧眼",提升"脑力",优化"笔力",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党报宣传的使命任务,在新时代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相似文献   

20.
美联社驻北京首席记者维多利娅说: “好新闻不但要有重要的事实,还必须让读者读起来有趣,要有人情味。一条好新闻必须在即刻抓住读者的心。一条好新闻还必须注意时效和表达方法。”合众国际社驻京记者龙布乐说: “判断好新闻的标准有3条: 1、事实必须准确无误; 2、最重要的事实放在文章的最前面; 3、能激发起读者的感情。”挪威《晚邮报》驻京记者弗尔塞特指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