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化学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现实世界是化学知识的丰富源泉,遵循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多从生活中“找”教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找”化学、“想”化学、“用”化学,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生活中处处用化学”,应当成为改革传统教学的新举措。  相似文献   

2.
中学化学教育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要求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文章探讨了课改过程中,化学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机结合的实践及思考。  相似文献   

3.
盛利 《考试周刊》2013,(89):143-144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有将化学知识应用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我们所学的化学知识来自生活,现实生活中处处充满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新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让学生逐步认识和感受化学对现代日常生活和社会进步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认为:学习化学这门学科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出发。让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成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根源。教学中让学生始终保持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相似文献   

4.
探索“生活化”的化学教学,使学生在真实情景中进行探究活动,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也有利于学生体验化学与社会、技术之间的联系。生活化的教学能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学生共鸣。笔者从以下几方面探索,使中学化学教学“生活化”,进一步激活课堂教学,还化学教学以生活的本色。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相似文献   

5.
“兴趣化学”教学是利用生活中司空见惯、不容易引起注意或思索的化学事实和现象激发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广泛、深人地学习、探究化学理论和化学知识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化学”是这一教学手段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6.
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尝试1.结合学习目的意义的教育,拓宽学生视野,激发起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在上“绪言”课时着重介绍了“二个面向”。一是“面向现代化”,介绍了化学与人类日常生产、生活和现代化建设息息相关的大量事例,重点是介绍石油在国民...  相似文献   

7.
结合实际生活开展化学教学能够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增加学生的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结合化学教学实践,探讨了在化学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化学素养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8.
1注重“双基”的巩固提升 化学学科是一门具有极强应用性的学科,它的这种特点在时代背景的影响下更加彰显。许多涉及经济、社会、自然、人口等关系和谐的热点问题,都与化学知识有着密切的结合。由此,新课程在推进中,要以高中化学教育教学经验为基础,以化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强化为依托,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进一步突出化学课程的时代性与实用性;要强调“方法论”的介绍与传授,新化学课程要求学生开阔视野,在落实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接触社会,探究自然,并在此过程中进一步增强细节的吸收能力,增强对生活与学习中与化学有关知识相结合的能力,增强运用适当的方法和于段,表达自己学习体会的能力,从而实现学习的升华。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将真实生活情景“移植”到化学课堂,增加化学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也明确提出创设真实、生动、直观而又富有启迪性的学习情景,能引发学生的思考,帮助学生建构大概念和核心概念,促进学生形成科学态度和价值观.本文从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以“暖宝宝的发热原理”这个贴近真实生活的情景为切入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设计教学案例,以化学实验现象为知识主线和问题驱动线,充分实现化学教学的“生活化”,希望对中学化学教学有所启发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
翟平 《云南教育》2008,(7):21-2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届国际化学教育会议都突出这样一个主题——“把化学带到生活中去”。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化学课程改革也提出,“化学课程应突出关注社会现实,结合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已有的实际经验提炼学习素材,从丰富、生动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学习主题”“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为什么化学教学要走向生活?如何使化学教学走向生活?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根据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应结合生活去上化学课,让化学课中有关生产的内容去指导生活;陶先生提倡的“教学做合一”的教学理论,是化学课最适宜的理论;“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法,能架起一座让学生通向会做、学会的桥梁,是化学教学的一大法宝。陶先生的生利教育的人才观,与小平同志提倡教育要”三个要向“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化学教师应让自己的化学课与培养具有改造社会精神的人才的教育目标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2.
几种版本的九年级化学新教材,取材上贴进生活,形式上图文并茂,更富有趣味性。设置了如“实验”、“科学探究”、“思考与交流”、“资料卡片”、“科学史话”等多个栏目;从而直接引导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新课程下的化学教学中,面对刚接触化学的九年级学生,我以实验教学为主,努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他们在乐学的气氛下,轻松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13.
化学教学生活化,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相整合,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文章以“鸡蛋壳中的化学”教学为例,阐述了如何利用鲜活的生活例子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14.
结合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和独立学院发展的需要,研究和探讨了独立学院化学教学改革的发展思路和实践方法;教材上采用教材整合的办法;课堂教学上结合新的方法,融入“绿色化学”理念的发展趋势;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中检验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能力,从而实现毕业即可上岗的实用型人才目标.  相似文献   

15.
张永 《考试周刊》2012,(68):153-154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作用,能从化学的视角去认识科学、技术、社会和生活方面的有关问题……”明确要求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生活化”教学,将课堂变为解决现实问题的场所。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善于发现、挖掘现实生活中与化学相关的现象和问题,通过课堂教学,学生体验到化学就在身边,化学已渗透到生活中.化学与每个人的现实生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高中化学教材中有大量的与社会生活常识方面有联系的教育内容,把这些知识加以整理挖掘和丰富补充,之后通过教学把社会生活常识与化学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在平时教学中合理地把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教学与社会、生活、生产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对课堂效率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从最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说,有相当部分与此有关,所以,加强“化学与生活”的教育与研究,也有助于学生提高应试能力。 一、以化学史为载体,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基于问题情境的化学教学,既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也使得课堂中的化学知识变得更加多维和立体,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科育人目标的实现.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六单元中碳单质的第一课时为例,从学生已有生活背景和经验出发,以“问题情境”为引导,结合金刚石、石墨和C60的教学目标,设计了问题情境视域下的化学教学实践案例,达到寓乐于教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龚云彩 《职教论坛》2003,(10):35-35
一、化学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提出1.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性学习是学生走向社会所必需的。教育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是“互交主体”关系。一方面教育为社会生产、生活服务;另一方面社会生产、生活也不断为教育提出新的研究课题,也在为教育服务。因此,必须在教学中学会研究,在研究中推进教学,整个自然科学教学如此,化学教学也是如此。2.化学作为中学的一门主修课,研究性学习是学生所必备的。通过在化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法的推行,可以从整体上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培养学生对社会、对人类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培养学生主…  相似文献   

19.
杨厚元 《学周刊C版》2010,(7):130-131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课堂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应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不应只是纸上谈兵,而应该将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还课堂教学以生活本色,使知识能够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合在一起,进而激活、唤起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兴趣和信心。  相似文献   

20.
日常饮食与化学息息相关,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结合化学课程标准,将我国传统典型饮食文化解构为舌尖上的味道、喝出来的文化、沉淀后的精华三个部分,分别包括油、盐、酱、醋、酒、茶、豆腐等代表素材。以“化学的眼光”,从主要成分、生产工艺、作用机制、营养价值等方面对以上代表素材进行分析。在教学实践中,可以将饮食相关素材作为情景,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基于工艺流程的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联袂化学原理和饮食传统,营造健康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