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编写的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充满了创新之处,习作单元就是其一。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每册专门安排了习作单元。我们从下图中就能清楚地了解到习作单元的编排具有序列性。其中,四年级下册安排了“写景”习作单元,意在指导学生初步把握按游览顺序写景物的知识与方法。笔者在调研时发现,相比于“写事”“写人”,  相似文献   

2.
<正>【作业目标】1.能在语境中借助不同形式的练习巩固本单元生字词。2.能按一定的顺序把观察到的一处景物写下来。3.能按游览顺序写一个地方,把游览过程写清楚,把印象深刻的景物作为重点,写出特点。4.能与同伴交换习作,相互交流评改,并提出修改意见。【作业内容】导语:妙笔写美景,巧手著奇观。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我们不仅欣赏了美丽的自然风光,  相似文献   

3.
<正>一、任务目标多维统整(一)立足教材看目标本单元为了帮助学生梳理习作顺序和构思习作内容,围绕“写景”选编精读课文、习作例文,安排“交流平台”“初试身手”和习作。课后习题累计五次涉及写路线、画路线,还提示“观察附近的一处景物,和同学交流看到了什么”,要求回忆“游览过的地方”“印象最深的地方”,提出“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可见,本任务群应力求从教材或实际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运用图示等方法整合信息,通过书面或口头有效传递信息。  相似文献   

4.
<正>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由四篇课文、一次口语交际、一次习作和一个语文园地组成。本单元人文主题聚焦“成长”,语文要素分为两个,阅读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习作要素是“按一定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结合本单元的实际情况,开展“我学会了_____习作教学活动,一要把握好阅读与表达的整体,二要协调好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关系,牢固树立单元整体意识,推动积极语用产生,为学科素养赋能,让习作教学增值。  相似文献   

5.
六年制语文第六册《基础训练6》的习作题,要求学生“游览一处地方,然后把看到的景物有顺序地写下来”。这次习作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并让学生学习按参观、游览顺序叙事的基本方法。学生写游览、参观一类作文的难点,主要反映在把握不住重点,不容易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具体,往往记成“流水帐”。因此,根据三年级学生年龄小及其思维尚不广阔的特点,采用“图示法”可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标示重点,减缓难度。另外,“图示法”直观形象,能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有  相似文献   

6.
<正>统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是本册教材的习作单元,习作主题是"游____",要求选取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下来,写出自己的游览心情。关于写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习作"推荐一个好地方",要求写清楚推荐理由;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我的乐园",要求把心中的乐园介绍给同学,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7.
在新课程背景下,儿童习作中的“拼凑”“海编”“移植”等现象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作文难写、作文难教的问题依然存在。在一些年轻的教师看似很美的教学设计背后,我们常常感到不少意想不到的缺憾。任务驱动,湮没“童趣”语文教材中的习作训练要求学生写一篇参观或游览记。为了让学生成功地完成本次习作,教师针对地域文化特点,慎重地选择一个参观游览地点。在活动前,为了让学生体会写作顺序,特地为学生设计了一条游览路线,并且告诉学生,这次参观游览活动是为本次习作服务的,参观的路线就是习作的表达顺序,因此在活动过程中,必须认真看,仔…  相似文献   

8.
游______     
<正>习作要求这是一篇半命题写景类作文,要求按游览的顺序写一个地方,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重点把印象深刻的景物特点写清楚。段与段之间可以用上合适的过渡句,使景物的转换更自然。习作指导定描写对象这个游览过的地方可以是你外出旅游时去过的景区,也可以是身边熟悉的小公园、学校等。不管在身边还是在远方,不管是只去过一次还是每天经过,这个地方都必须是有特色的、你有话可说的。  相似文献   

9.
张依芳 《福建教育》2005,(6A):59-59
人教版第九册语文第一单元的习作课是《校园里的一处景物》,习作前,我布置学生:课间按一定的顺序仔细观察学校操场的各种景物,想想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上课时汇报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可以写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写之前要想想主要突出哪一点奇特之处,大体按怎样的顺序写。希望通过你的习作,读者能够想象出画面,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相似文献   

11.
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围绕自己游览过或了解到的一处自然景观,写一篇习作。可以写著名的旅游景点,也可以写身边的景物。写之前要想想主要突出哪一点奇特之处,大体按怎样的顺序(xù)写。希望通过你的习作,读者能够想象出画面,感受大大自然的奇妙。  相似文献   

12.
学生学习了四篇写景的课文后,要在介绍自己家乡景物的口语交际基础上,进行写一处景物的习作训练,要求能“写出景物特点、按照一定顺序来写、表达出热爱家乡景物的情感”。  相似文献   

13.
一、以法导学理解内容根据《颐和园》课文按游览顺序写景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及本单元习作训练的重点,教师教中授法,以法导学。学生通过学习就能够很好地理解颐和园主要景点的特点。如:第一课时,老师精讲描写长廊特点的课文。帮助学生总结出学法。第二课时,  相似文献   

14.
<正>一、整合“词句段运用”范例,细化习作力训练序列景物推介类习作有其习作力序列,“词句段运用”景物描写有其语言力序列。如何将两个序列链接,让景物描写力序列更有效呢?1.梳理“词句段运用”景物描写范例,厘清语言力目标指向我们细读三到六年级“词句段运用”,通过梳理,语言力目标指向词句积累、想象训练、五官调动、关注变化等。同一内容在不同年级前后勾连,层层递进。2.解读“景物推介类习作”描写力目标,  相似文献   

15.
又到了习作的时候了,仔细看看第四单元习作要求,是“写一件感人的事”。我决定精心指导,让学生的习作都写得感人至深、催人泪下。于是,我结合本单元课文,大讲特讲如何捕捉感人的细节,如何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如何描写自己的心理活动……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我暗自佩服自己作文指导得法。  相似文献   

16.
从《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的目标来看,小学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第三学段为“习作”。从小学三年级起,学生就开始学习习作。由于现行语文教材没有以往教材那种循序渐进的习作教学目标,很多教师在习作教学中,不知从何人手。其实,人教版现行语文教材的编排具有“单元整体”的特色,从单元导语到课文,再到口语交际与习作,每一个语文活动都紧紧围绕单元主题展开,尤其是综合性学习,更是单元习作的铺垫,与单元习作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写景指导     
1.写景要有条理有条理就是描写景物的时候要按顺序写。这个顺序可以是参观、游览时的路线顺序,也可以是景物本身的空间顺序。  相似文献   

18.
<正>【教材分析】“我的动物朋友”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习作内容。本次习作要求是“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这是继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写一个身边的人,尝试写出他的特点”这一表达要素的提升。二、三年级写过“我想养小动物”“介绍国宝大熊猫”,学生已经习得了一些写动物的方法。和以往描写动物习作不同的是,本单元习作创设了三种不同的情境,并鼓励学生自己创设情境,强调要根据交际和表达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2011,(6):43-44
【设计理念】 “让笔下的人物会说话”是对应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所作的习作讲评课。学生并不是第一次接触写人的习作,但对习作中“人物对话描写”的认识并不是很清晰。学生平时的习作,很少写到人物的对话;或者即使写到,表达形式也很单调,内容也不生动。为了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对话、写好人物对话,我们结合“人物描写一组”,从小处着眼,把“让笔下的人物会说话”作为这次讲评课的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观察、抓住人物特点进行语言描写。  相似文献   

20.
<正>【文本解读】《海上日出》是四下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文章写出了太阳形状、光线、主色调的变化,再现了日出的壮美。基于课文写作特征以及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编写意图,运用跨学科学习,以设计、绘制日出漫画这一任务为径,旨在引领学生抓关键词句,感悟文本之美、描写之妙,学得“抓主要特征,按景物变化的顺序写”的表达方法,并在迁移运用中习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