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岷江上游两岸分布着砂岩、石灰岩、花岗岩、页岩等岩石,上游水流湍急,中下游河床宽阔,形成了很多大片的河滩,闻名全国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飞沙堰河滩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
田磊 《初中生辅导》2014,(15):F0002-F0002,F0003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是由我国历史上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率众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完工于公元前256左在,  相似文献   

3.
《甘肃教育》2009,(8):F0004-F0004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距成都56公里,建于公元前256年,由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率众修建,是一个全世界年代最久、唯一留存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两千多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一直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作用,使成都平原成了“水旱从人”的”天府之国”。  相似文献   

4.
2006年6月29日都江堰晴今天乘车来到了都江堰。都江堰是战国时秦蜀郡太守李冰主持修建的。整个工程设计巧妙,技术精湛,尤其是那无坝引水的设计,使都江堰成为古代科学治水的伟大创举,即使在当今,都令人赞叹不已。都江堰共分为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部分。我由玉垒山走索桥,先到  相似文献   

5.
田磊 《初中生辅导》2014,(13):F0002-F0002
Du JiangYan 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是由我国历史上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率众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完工于公元前256年左右,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该水利工程至今仍在服务灌溉农田,造福一方百姓.  相似文献   

6.
都江堰 为前秦昭王时(公元2200多年前),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主持修建的排灌水利工程。把岷江一部分江水有计划地经宝瓶口分流进入灌区后,顺着自西北向东南倾斜的地势,通过渠道自流灌溉农田,灌溉面积盛达2000km~2。解放后经整修和扩建,目前灌溉面积可达5334km~2。 灵渠 公元前221~公元前214年  相似文献   

7.
一条大河裹挟着历史的风尘穿越成都平原。公元前256年,都江堰令岷江两岸从洪水滔天变为千里沃野。  相似文献   

8.
都江堰位于今四川都江堰市城西之岷江中游,是名震寰宇的水利工程。建于秦昭王时,距今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了。堰名也几经更变。近世“都江堰”的含义一般是指分水鱼嘴、金刚堤、飞沙堰、宝瓶口四大工程;而古代则不然,仅指分水鱼嘴和金刚堤。“都江堰”这一名称最早见于史籍是在《宋史》。《宋史》卷95《河渠志》云:“皂江支流迤北曰都江口,置大堰”。卷247《赵不(?)传》云:“永康军岁治都江堰,笼石蛇绝江遏水,以灌数郡田。”为何称“都江堰”?唐李泰《括地志,云:“郫江一名都江。”郫江即鱼  相似文献   

9.
田磊 《初中生辅导》2014,(14):F0002-F0002
正都江堰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西侧的岷江上,是由我国历史上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率众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完工于公元前256年左右,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该水利工程至今仍在服务灌溉农田,造福一方百姓。战国后期,秦国为了增强国力,统一中国,以兴修水利来发展农业。秦昭襄王命令水利专家李冰为蜀郡太守。李冰上任后,考察了蜀郡的农田水利情况,发现蜀地四面皆高山,中  相似文献   

10.
岷江是成都平原的母亲河。当都江堰的调控力与岷江水势相平衡时,是兴利的最佳时刻;当岷江自然伟力超过都江堰的调控力时,岷江洪水就会给成都平原带来洪涝灾害,并损毁都江堰水利工程设施,有的洪灾甚至又进一步引起成都平原的旱灾。二千余年来,这类灾害常有发生,并有日益严重的趋势。本文试对成都平原上的旱涝灾害作一历史考察,以资当今对这一问题作正确的环保风险评估,并采取相应的对策以改善成都平原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1.
都江堰     
《下一代》2002,(Z1)
我去都江堰参观,正值秋季,山麓(lu)上的林木花草,姹紫嫣红,色彩丰富,岷江水流平缓,山水相映,令人心旷神怡。都江堰距成都市区54公里,融人文历史与自然景观为一体,景区由渠首工程、伏龙观、二王庙和沿江古道四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2.
《史记·河渠书》中“凿离堆,辟沫水之害”一语,在都江堰创建史上布下了疑云。因为“沫水”常被人指为大渡河,而都江堰却位于岷江。在这一矛盾面前,说者大致分为两派:一派以为岷江古时也有“沫水”之称,所以离堆当是今都江堰宝瓶口;另一  相似文献   

13.
一、总体教学设计原则1.以素质教育观念为指导,运用正确的观点和理念。2.依据课程标准提出的不同层次要求组织教学。3.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4.提倡教学形式的生动活泼和别具一格。5.注重知识的联系与比较。6.发掘教学内容中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二、教学目标[课程标准]1.以都江堰等著名的工程和建筑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2.列举音乐等方面的主要成就。[知识与能力]1.通过阅读课文内容,了解并能陈述修建都江堰的原因(必要性)及修建的时间,所建位置以及编钟出土的地区,加…  相似文献   

14.
都江堰地处成都平原西北,水系极为发育。岷江进入都江堰流域后,通过著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在城区如指掌般分为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江安河、金马河等多条分支水系,流人并灌溉成都平原。发育的水系使得桥梁在城市交通乃至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的作用极其典型,具有重要研究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小词典     
李冰战国时代伟大的水利专家.泰惠文王时他任蜀郡太守,曾和他的儿子组织蜀地(四川)人民共同治理岷江水患.经他正确设计,在四川灌县附近修建了都江堰,使江水可以灌溉成都平原十四个县的三百多万亩田地.从此水患变成水利,农业繁盛,四川遂成了"天府之国".他的治水方  相似文献   

16.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灌县(今更名为都江堰市)城西岷江上游,是世界上目前惟一存留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古代水利工程。战国秦昭王时期蜀郡守李冰借鉴前人的治水经验,与其子率众人兴建都江堰。他们巧妙地利用岷江出山口的特殊水文和地形特点,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  相似文献   

17.
"五帝"不是指五个具体的人,而是不同时代的代名词,其中每一古帝都经历了若干世;"五帝"不是传说时代,而应该是一个历史时代。根据《春秋命历序》及其它古代文献研究,排出五帝时代框架为:黄帝代公元前4420~公元前2900年;颛顼代公元前2900~公元前2550年;帝喾(包括尧)代公元前2550~公元前2150年;帝舜代公元前2150~公元前2100年。少昊的年代重合于黄帝、颛顼的年代之中。同时可以将中国新石器时代众多的考古学文化分别归入前五帝时代(下限公元前4420年)和五帝时代两大段,后者又可分出黄帝时代(下限公元前2900年)与颛顼、帝喾、尧、舜时代(下限公元前2100年)。五帝时代与考古学文化年代对应,多是大体相当,无法严格要求;五帝文化与考古学文化的对应,也应该允许学者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8.
本科传统专业水利水电工程——治水之患兴水之利专业描述千年古堰润天府,泽被万物惠苍生.得益于都江堰的修建,才有了今日成都平原的辉煌,可见,自古以来,水利在人类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兴水利除水害,从农耕社会的水库、大坝到近现代的水电站等水利设施的修建、维护,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既古老、又现代.  相似文献   

19.
湖南是中华文明的最早发祥地,是中华龙凤文化的最早家园,根据丰富的历史典籍、出土文物和方志家谱等民间民俗文化资料研究证实: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太皞伏羲氏公元前5800年左右诞生于湖南怀化的洪江高庙;炎帝神农公元前5080年辛巳诞生于湖南怀化的会同连山乡;黄帝轩辕氏公元前4660年左右诞生于湖南的长沙寿丘(即今岳阳君山的轩辕之丘);帝少皞青阳氏公元前4600年前诞生于湖南怀化芷江县;颛顼公元前4491年诞生于湖南怀化会同县的若水镇(或洪江的高庙);尧帝放勋公元前2317年甲申诞生于湖南株洲市攸县皇图岭镇;舜帝重华公元前2277年甲子,诞生于湖南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此外,战神蚩尤和"霸九州""平九土""步十日四时"的江淮"水正"共工等人亦于公元前4300年以前分别诞生于湖南娄底市的新化大熊山麓和怀化洪江的高庙。  相似文献   

20.
拜水都江堰     
伍振 《少年月刊》2014,(12):41-41
拜水都江堰,问道青城山。都江堰成功地驯服了奔腾咆哮的岷江水,成就了一段"膏泽千古"的佳话。它是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成都平原能够如此富饶,被人们称为"天府之国",从根本上说,是李冰创建都江堰的结果。《史记》记载: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