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朱明雅  董萍 《海南教育》2014,(10):46-46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四、五两段,了解爱迪生救妈妈的过程;知道镜子聚光的原理。 2.透过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研读,品析文中的表达特色。 3.尝试看图将人物的神态、动作展开描写,将文本进行补白。 【教学重点】透过文中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研读,品析文中的表达特色。 【教学难点】尝试看图将人物的神态、动作展开描写,将文本进行补白。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组第17课。【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2.品读感悟,体会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及标点符号等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目标】1.抓住课文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读懂人物的内心,体会方志敏的品质。2.从第三者角度,变换课文自述故事的口吻,运用增加人物心理描写的方法,根据讲述需要调整课文顺序,讲述方志敏《清贫》手稿里的故事。3.通过讲述故事、补充资料,理解“清贫”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正>【教学目标】1.借助三封电报和一份批示,提取关键信息,借助情节导图,概括课文各部分的内容。2.创设任务情境,聚焦言行神态,运用联系资料等方法,了解毛主席作为父亲的内心世界和旷达无私的伟人襟怀。(教学重点和难点)3.学习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内心并尝试运用。(教学重点)【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搜集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七组"习作七"。【导学目标】1.能从一个人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之中,发现其特点。2.学习并运用描写人物的方法(刻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外貌及心理活动),完成习作,突出人物特点。【重点、难点】如何指导学生写出鲜明的人物个性。  相似文献   

6.
<正>【教学目标】1.能回顾本单元课文,结合习作例文和批注,梳理写人的基本方法。2.能选择典型事例,通过语言、动作、外貌、神态、心理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3.能通过同伴互助、教师点评等方式,自主修改习作,感受习作乐趣。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借助字典或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理解描写人物神态、情绪变化的词句,能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课文,体会刘伯承的坚强意志;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人物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采用"读中感悟"的基本策略,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要途径,架设文本与学生交流平台。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刘伯承的钢铁般坚强意志,要学习他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目标】1.通过快读默读,借助图示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2.借助阅读提示,关注人物对话、动作、心理等描写,感受老班长的崇高形象,体会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3.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查阅红军长征的相关资料,加深对“长征精神”的感悟。【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师:同学们,  相似文献   

9.
<正>【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细节描写的含义、作用,掌握细节描写的方法。2.通过学习细节描写,来突出人物形象,抒发思想感情。3.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媒介素养。【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领悟细节描写的具体要求——真实、典型、细腻。【教学难点】学习细节描写,突出人物个性,抒发思想感情。【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懂得无论胜利还是失败都应冷静仔细地分析局面,把握时机,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2.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体会孙膑的聪明才智。【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教学难点】理解孙膑为什么能想出这样的好主意。  相似文献   

11.
赵华梅 《课外阅读》2011,(1):112-113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点面结合,写一个活动片段。  相似文献   

12.
正【教学内容】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文《皇帝的新装》"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中《聪明的野牛》《穷人和富人》《月亮谷》其他:高考满分作文《选择》【教学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把握文章主要内容。2.学习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具体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3.以丰富的阅读为契机,以浓郁的情感为依托,训练颁奖辞的写作。4.学习孩子、野牛和穷人以及小摄影家在关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语文>四年级下册习作七. 教学目标: 1.选择身边值得佩服的人,通过具体事例表达敬佩之情;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精神品质,做到内容具体、语言通顺. 2.学会评改习作,感受写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选择具体事例,通过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品质特点.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2.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并学会运用。【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自主读书中,把握课文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感悟出“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教学难点】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并能提炼出文本的表达手法,学会将这种先详写后略写的“一波三折”手法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目标】1.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揣摩语言,体会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2.欣赏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品味描写音乐的诗句中蕴含的情感脉络,感受诗歌的语言魅力。【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激发兴趣白居易去世后,唐宣宗李忱写诗吊之:"童子解吟  相似文献   

16.
<正>【教学目标】1.运用提取概括信息的方法,完成作业本鱼骨图,并借助图示简要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2.抓住人物对话、心理等描写来感受人物形象,体会革命党人崇高的精神品质。3.通过写感悟、读经典、访基地等多种形式寻找红色回忆,理解革命信仰。  相似文献   

17.
【教学目标】1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感悟,体会残疾青年的美好品质和"我"对这位残疾人深深的感激之情。3.进一步领会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理解"别饿坏了那匹马"的不同含义;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善意的谎言背后的真情。【教学难点】体会残疾青年的美好品质和"我"对青年深深的感激之情。【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设计理念】从背景出发读革命故事,构建学习任务群,任务情境驱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交流中品读,在品读中感悟,从而使学生在受到人文教育的同时,习得读懂英雄人物精神的方法。【教学目标】1.认识“役、屡”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晕”。2.默读课文,能从课文描写黄继光语言、动作的相关语句中,感受人物的英雄精神。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唯一”的内涵。 2.圈画并交流描写“我”心理、行动变化以及描写老人语言、神态的句子,理解课文的主旨,品味课文的语言。  相似文献   

20.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9课。【教学目标】1.通过总分式概括,了解小说内容;通过多角度揣摩,品析欣赏语言;通过分层次表述,感受评说人物。板块推进,用"课文"教"语文"。2.抓住对主人公的生存环境和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品析课文的艺术特色。旨在关注课文内容的同时,关注语言的表达形式。【教学重点、难点】根据小说的特点,指导学生抓住对主人公的生存环境和心理活动的细腻描写,品味语言,感悟形象,熏陶情感。【教学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