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有人说语文就是丰富多彩的艺术,我们学习语文就是在鉴赏、体验美,感受文学和文字的魅力,陶冶人情操,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老师要营造引人入胜、生动具体的语文教学情境,在语文教学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从而使老师寓情于教,使学生寓情于学,在紧凑、轻松、快乐的氛围中使教学成果更高效。  相似文献   

2.
一、以学故事的方式轻松进入课文 我们小学的语文课文中几乎都有故事。有些课文本身就是故事,像《草船借箭》、《三借芭蕉扇》、《负荆请罪》等都是故事类课文。学生被故事的情节所吸引.理解应该不成问题。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去读这样的课文,感受故事的精彩.激起阅读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刘晓华 《学语文》2009,(1):32-33
刘心武在《百家讲谈》时说:“《红楼梦》不能随随便便地读,要慢慢地咀嚼,要读小味来”,由“咀嚼”而“读出味来”可谓一语道破文学文本解读的奥义。中学语文的文学教学也同样如此,不能光把文本当成完成教学任务的工具来使用,而更应当把文本当作传播美的载体、鉴赏艺术的媒介,让学生体验内心的情感碰撞,感受出隐藏在文本深处的心灵震撼,从而达到喜欢阅读自觉阅读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感受“爱心”是本课的教学的重点。诚然,这篇课有着鲜明的主题,如果。我们把主题教育放在很重要的地位上,这是不是很合适的语教学呢?语就是情感教育吗?感受情感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关注什么?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借助朗读、想象等方式,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3.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1.吟诵感受田园生活的意境。2.体会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探索未知美师: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宋词——《清平乐村居》。谁愿意来读课题?师:古人写词之后,要配上相关的曲子进行歌唱。“清平  相似文献   

6.
我在教学陈然烈士所写的《我的“自白”书》这首悲壮的诗歌时,是以充满诗意的方式来作总结的。实录如下: 师:同学们,陈然同志是在敌人威逼他写自白书,也就是要他投降时写下这首诗的,陈然同志写的这首诗实际上是对蒋家王朝必然灭亡的宣判书。学完这首诗,我们能不能也用诗一般的语言来表达我们的感受? 生:陈然同志,您所写的“这就是我——  相似文献   

7.
未读<诗经>,已闻其名.当学生真的有一天面对<诗经>时,他们想得到些什么?我们又能帮助做些什么?何以引导他们走进这一文学世界,触摸这一中国文学的源头?现结合<关雎><蒹葭>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8.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瀑布》(六年制语文第五册)一课的教学重点。叶圣陶先生的这首诗歌描绘了瀑布雄伟壮丽的景象,其中贯穿着作者“听到———远看———近看”时所产生的不同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是要把作者的情感脉搏把握住。教学中,我抓住七处比喻和三处感叹指导学生读出相应的语气,效果显著。1.读“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这里,作者未见瀑布,先闻其声,循声而来,心情开始不平静,随着距离的越来越近,心里越来越激动,总想找到合适的字眼表达此时的感受。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浪…  相似文献   

9.
《关睢》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翻开中国文学史,首先遇到的就是这首小诗。以往该诗的教学出现在高中,自2002年后,人教社才将它选为九年级教材。  相似文献   

10.
张艳 《考试周刊》2013,(77):49-49
小学语文对话教学.很多对话没有真正关注孩子的需要,没能聆听到孩子的心声,导致对话教学中儿童文化的缺失。在课堂中我们要努力从儿童的视角审视语言,用儿童的感受体验文学,用儿童的智慧感受文化,从而让对话为学生插上一双翅膀,让对话带领学生走向远方。  相似文献   

11.
邓忠  邓珂 《学语文》2005,(7):1-3
今朝苗圃花又开,现代诗文“花”正艳。 著名作家巴金说:“我们有一个丰富的文学宝库,那就是多少代作家留下的杰作。它教育我们,鼓励我们,要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我们这现代诗文的“今朝苗圃”,就是使“我们变得更好、更纯洁、更善良,对别人更有用”的文学宝库。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根据文学作品形象性、情感性强的特点.可着重考查学生对形象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然而,当前语文教学没有注意根据文学形象的特点展开教学。不能使形象鲜活生动起来。我们教师在进行语言基本功教学的同时,应根据作品形象特点,通过感知鲜活的形象,认识事物、启迪思维、发展语言、获得审美情趣。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也是语言学课程中的基础课和先行课。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我们本着服务社会、服务本专业的态度,加大《现代汉语》课的教学力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培养学生的整体思想,教学和科研相结合,注重汉语史和语言学史,把个人的学习和社会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语言要简明等。  相似文献   

14.
读到《科学课》杂志2008年第6期“教苑耕耘录”中李燕老师的故事,心中涌起一种强烈的冲动,这种冲动,缘于我和李燕老师有过一面之缘,缘于我们都是科学课教学行列的实践者。所不同的是,我是典型的“半路出道”,回想这几年设法让孩子喜欢上科学课的情形,最大的感受就是要“一开始就吸引住孩子”。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写作的个性化,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把这一要求贯串于教学实践中,必须在“体验”二字上做文章。“体验”既有“领悟”“体味”的心理感受,又有“实行”“实践”“以身体之”外部实践的含义。因此,体验不仅重视主体的心理结构,更注重主体与客体合一的动态建构。基于以上理解,结合我的教学体会,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尝试着进行了体验式作文教学。所谓“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从学生主体体验入手,为其创设一个特定的“真”情境(客体),让学生身处其中,实现“外部刺激力向意志事实的转化”,从而获取语言运用的…  相似文献   

16.
王荣 《科学课》2009,(9):32-33
读到《科学课》杂志2008年第6期“教苑耕耘录”中李燕老师的故事,心中涌起一种强烈的冲动,这种冲动,缘于我和李燕老师有过一面之缘,缘于我们都是科学课教学行列的实践者。所不同的是,我是典型的“半路出道”,回想这几年设法让孩子喜欢上科学课的情形,最大的感受就是要“一开始就吸引住孩子”。  相似文献   

17.
文学素养作为人文素养的一个主要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文学素养几乎就是人文素养缺乏的表现。本文首先揭示了高校当代大学生文学素养缺失的现状,其次分析了学生文学素养缺失的原因,并进而探讨了《文学理论》教学在提升大学生文学素养方面所发挥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每个人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我一直相信孩子是上天派来的天使,他让我们在繁杂的尘世中,感受天真与淳朴。与孩子在一起,我们应该是快乐的。但现实的教育却是让老师与学生都难堪的,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地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因为在很大程度上,成绩是衡量一个教师教学好坏的标杆。我喜欢文学,无论是在教学中还是生活中,  相似文献   

19.
高尔基认为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因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的一切其它要素都要借助于语言,离不开语言。因此,小说教学也要分析它的语言。怎样分析小说的语言呢?  相似文献   

20.
变形与力气     
我们常说,判断事物要遵循生活的逻辑,比方从中餐没吃饱可以推导出晚餐会多吃。但文学常常是不按照生活的逻辑推进的,比方《愚公移山》的故事按生活的逻辑推理最大的可能是愚公挖着挖着就死了,然后子孙可能挖几天也可能挖几年最后不了了之,但《列子》就是要那么文艺,就是要那么任性,故事都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