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钟书先生在他的《读〈伊索寓言〉》一文中,对读者熟悉的九个寓言故事做了新的解读。作者的独到见解来自于他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剖析,通过这九个故事,他把自己所处的那个社会的丑陋面貌揭露了出来。读完此文,我们不由得被钱先生的睿智和幽默所深深折服。  相似文献   

2.
胡适先生是大家公认的大师,他在1930年11月2日写的《九年的家乡教育》一文中详细叙述了他在家乡接受的小学教育。他说:"我才三岁零几个月,就在我四叔父介如先生的学堂里读书了……我念的第一部书是我父亲自己编的一部四言韵文,叫做《学为人诗》,讲的是做人的道理……我  相似文献   

3.
新编初中语文课本一册《九个炊事员》这篇回忆录是一篇自读课文。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他对战士非常关心,就是在连续行军的情况下,也千方百计想法改善生活。”句中,“千方百计”意为“形容想尽或用尽种种办法”(参见《现代汉语词典》);显然,它与“想法”用在一起修饰谓语动词“改善”犯了“语意重复”的毛病。根据文意,这两个词语应删去一个,使语言更为简练。为了突出他对战士关心的程度,最好保留“千方百计”,把“想法”删掉。  相似文献   

4.
《毕升》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一篇新入选的阅读课文,用“导读法”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 一、自读。了解人物特点,感知课文内容 《毕升》一课的自读要求是:根据文中的注音,掌握14个二类字的读音,并通过查字典或联系前后句,初步理解生字词的意思;知道毕升是我国宋代的一位发明家,他发明  相似文献   

5.
读杏坛     
这是一座黑色大理石碑,矗立八百年依旧很青春很潇洒。啊,杏坛!石碑上刻着两个篆体大字好醒目好漂亮。我右手的食指禁不住在凹深的笔划上愉快地回游,便觉浑身被历史的浪花拍抚着,心里充盈着痒苏苏的深沉和惬意。回游,回游……不知沿着沂还是泗曲曲弯弯的河床划向了古代的小洲。小洲上长着蓊蓊郁郁的黑树林,有红杏含笑其间。在这充满野趣的所在,“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好一幅动人的情景。一个名叫九韶的当代夫子,很想前去探问是否奏的韶乐九章?他知道孔子曾极力赞美韶这种奇妙的乐曲“尽美矣又尽善矣”,在齐闻韶陶醉得三月不知肉味。惜“奏曲未半,有渔父下船而来……”  相似文献   

6.
收到李燕杰同志的《人生九级浪》一文两天了,反复看了几次,文章写得生动,道理讲得深透,对我有很大的触动和启发。从他的《九级浪》想到我的“过五关“(战争、反特、土改、文革、抗癌)大体上我们都是这样闯过来的,是幸福的“过来人“。“九级浪“最后一题:“老而无朽“,引起我六年前写《鹊桥仙.  相似文献   

7.
上海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杨雄先生早就赠我他的专著《激情与理性——青年知识分子与激进主义思潮》,并嘱我写一篇书评,可是我对青年问题无甚研究,所以捱到今日,也只能对第九章“新生代的校园激进主义”这一标题中的三个概念谈谈看法。在大学生研究领域工作了近十年,又自感与杨先生的文字之交颇君子,便说三道四了。  相似文献   

8.
我一直不大喜欢鲁迅先生的文章,因为绞尽脑汁也搞不懂他要说什么;但学过他的《风筝》,我的想法却改变了。开始学课文的时候,我觉得鲁迅先生很傻,弟弟没恨他,他非但没有高兴,还没完没了地自责起来,纯粹是精力过剩嘛!可全部学完了课文,才明白压在鲁迅先生心头的那种沉重。我可怜他的小兄弟,作为受害者,居然麻木到连反抗的意识都没有,那么轻易地淡忘了鲁迅对自己的虐杀及自己早早夭折的风筝梦,内心仍是风过水面般,很快恢复了平静。可联想到现在中国人的所作所为,我可怜的,不止鲁迅的小兄弟一人。翻开日本的侵华史,哪一篇不是血淋淋的!提到“九…  相似文献   

9.
灾难、邪恶与死亡,都能在岁月的肌体上留下伤口,使人类的灵魂引起悸动。在九·二一大地震、九·一七纳莉台风先后侵袭台湾后,在美国九·一一世贸中心轰然倒塌声中,血腥与废墟使余光中,这个在海岛上聆听人类呼吸的诗人无法抑制住翻江倒海的情感,他写下了《九月之恸》。“恸”,不仅是那纵横江河的泪流,更是对  相似文献   

10.
四年前,一个瘦高的中年人来到我的办公室,手里拿着一叠厚厚的打印稿.刚一坐下,就用低沉而又执着的语调叙述着他的研究课题--社会运动学.他就是唐三幸,一个在永州这座湘南小城从事地方特色产品推销工作的业务人员,一个业余理论工作者.当时或许对他的论题感到陌生,或许对他表述的内容理解不深,总之当时对他研究的社会运动学没有引起充分的注意.几年之后的今天,一本印刷精美、煌煌20余万言的<社会运动学导论>放在了我的案头.阅览之际,不由对其大胆的立论、新奇的构想、针砭时弊的激昂和忧患苍生的责任深为惊叹.感慨之余,由衷而生钦佩之意.  相似文献   

11.
四年前,一个瘦高的中年人来到我的办公室,手里拿着一叠厚厚的打印稿。刚一坐下,就用低沉而又执着的语调叙述着他的研究课题——社会运动学。他就是唐三幸,一个在永州这座湘南小城从事地方特色产品推销工作的业务人员,一个业余理论工作者。当时或许对他的论题感到陌生,或许对他表述的内容理解不深,总之当时对他研究的社会运动学没有引起充分的注意。几年之后的今天,一本印刷精美、煌煌20  相似文献   

12.
游友基的《九叶诗派研究》是迄今最完整地研究九叶诗派的学术专著,也是在诗歌研究领域达到难得的理论深度的著作之一。九叶诗派是个人数众多的诗人群体。这个群体除了九位代表者外,还包容了哪些诗人?究竟如何为其划出确定的边界?这是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研究》就从这个难题入手,在逐一分析《诗创造》、《中国新诗》诗人群,“创造诗丛”、“森林诗丛”诗人群,西南联大校园诗人群创作实践的基础上,对九叶诗派的具体构成作了清理,从而较以往研究者更清晰也更有说服力地界定了九叶诗派诗人群。九叶诗派从她诞生之日起就处身矛盾的夹缝而显得…  相似文献   

13.
《〈宽容〉序言》跟一般序言不同,很像一个寓言故事,而叙述的笔法既像散文诗,又像哲理性散文。针对《〈宽容〉序言》一文的几个难点,我分别找了几篇时文来对比阅读,希望能通过此类文本的比较阅读,加深学生对此类抽象文本的解读。一、先驱者为何注定是悲剧人物序言中的先驱者是一个英雄般的人物,他具有所有英雄人物所具有的坚定不移的信念、坚忍不拔的意志和从容赴死的气概。在那个封闭的山谷社会里,他面对的是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双重惩罚,他靠着百折不挠的毅力,躲过了大自然的劫难活着回来了,但面对守旧老人的律法,他死在了山民的乱石中。他…  相似文献   

14.
陈国女 《语文知识》2003,(10):47-48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伟大诗人。他出生的第二年,北宋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为金兵攻陷,徽宗、钦宗相继被虏,北宋王朝灭亡。他随父母在兵荒马乱中度过了童年。父亲陆宰是主张抗金的爱国士大夫,和主战派交往密切。他的爱国言行,给予幼年的陆游以深刻的影响。中年时期,陆游前后共九年参加军旅生活,进一步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由于他坚决主张抗金,政治上  相似文献   

15.
还是学生时,《世说新语》中的《周处年少时》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今成了老师,重读此文,又有了更多体味。以今天许多老师的视角看,年少时的周处是个差生,是个后进生,或者说是个问题学生。估计遇到这样的学生,许多老师会认为他不可救药,从而放弃对他的教育,最终让他在社会  相似文献   

16.
我所学过的课文中,《凡卡》是我最喜欢的一篇,只要一有空,我就拿出它来读、想。《凡卡》是俄国小说家契诃夫写的一篇文章。它塑造了一个由乡下来城里做学徒的9岁男孩凡卡的悲惨生活。读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凡卡是个孤儿,只有爷爷这一个亲人。爷爷也因为经济困难,不得不将小小的凡卡送到城里当学徒。凡卡在城里无依无靠,备受欺侮,他受尽了折磨——老板动不动就打他,可那里,没有人同情他。读着《凡卡》,我不禁为自己出生在社会主义新中国而暗自庆幸。我在家里有父母疼,在学校有老师的教育、培养和关心。9岁时,我正享受国家的九年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7.
初到法国九年前,正在读小学六年级的我跟爸爸去了法国。不记得当时是个什么心情,只记得有种轻松感觉。六年级了,老师和家长们好像永远只有那么一句话挂在嘴边:一定要考个好中学,那样才能  相似文献   

18.
九爷     
九爷的故事啊,我们祖辈那村里的老老少少全知道哩。我呢,都是去世的爷爷曾经给我讲的。九爷并非排行第九,概因大家都这么叫,后来就没几个人记得他的真名了。九爷是广场上的旗杆——光棍一条。听婆婆讲,九爷以前有过老婆,因他好吃懒做离他而去了。  相似文献   

19.
历史是在大风大浪中前进的,这是古今中外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大风大浪最能识别人,检验人,也最能锻炼人,造就人。唐代柳宗元(公元七七三——八一九年)和他的《封建论》最杰出的地方,就是在当时社会的大风大浪中,坚持前进,反对倒退,坚持革新,反对复古;坚持统一,反对分裂。  相似文献   

20.
服务生,乃至公务员,都有一个试用期,试用期的考验是残酷的。本文题为《第九次微笑》,但作品并没有从第一次写到第九次,第九次微笑是那个苛刻的老板说的。本文自然亲切地叙述了一个老板对员工的考验,事情的经过真实简单,复杂的是那个员工的心理描述。故事仅仅是去送一杯咖啡,误了时间,老板找茬,将咖啡打泼,最后在意见簿上签了个很不好的意见。这种故事低能者完全可以以九个细节写九次微笑,然后让那老板满意而破格提拔作品中的被考验者,但本文不是这么处理的。本文就写一个细节,妙处是本文把这个细节写透了,就是那个意见簿上的留言。作品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