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刘岳 《寻根》2007,(5):25-30
郑州商城自1955年发现至今已50多年了。经过半个世纪的考古发掘证明,郑州商城建筑规模之宏大、规划布局之严整、文化内涵之丰富,堪称同时期世界文明都城之最。诚如李民先生所说:"郑州商城不仅在郑州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即使在中国古代史乃至世界历史的城市发展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李民:《略论郑州商代前期都城的历史地位》,《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论文集》,中州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相似文献   

2.
夏文化的上下时限──兼论郑州商城的属性杨育彬从1956年开始,考古工作者相继在河南郑州、巩县、偃师、洛阳、渑池、三门峡、临汝、登封、禹县、密县等地,以及山西夏县附近,进行了广泛的考古调查和重点发掘,发现了不少龙山文化遗址。在偃师二里头、洛阳东干沟、渑...  相似文献   

3.
古蜀地区已发现的考古资料,与东南亚越南的出土器物的相似性,表明了古蜀文化向外传播交流过程中,对东南亚地区文化的影响;从三星堆考古发现的青铜器、象牙、海贝等,可以进一步印证古蜀通过南丝路与南亚古印度的经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1954年春,内蒙古文物工作组的成立,标志着自治区文物考古事业的开始。1986年,正式更名为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成为全区文物保护、考古发掘和学术研究工作的指导中心与科研机构。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现有专业人员49人,大专以上学历者26人。自六十年代始,一些大规模的文物考古工作相继开展,进入八十年代,取得了辉煌的成就。重大考古发现如:辽代陈国公主基(七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耶律羽之墓、宝山辽墓均获全国重大考古发现之称。科研工作的迅猛发展,使研究所如虎添翼,《鄂尔多斯青铜器)、《阴山…  相似文献   

5.
偃师商城遗址坐落在河南偃师市市区西侧,是一处著名的商代早期城址。1996年5月至1997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第二工作队在城东北隅进行了一次考古发掘。在南北长70米、东西宽15米的范围内,发掘出商代的城墙、城壕、道路、车辙、排水沟、夯土...  相似文献   

6.
水井街酒坊遗址是近年来成都城市考古的突破性成果,也是晚近历史时期考古的重要发现,曾当选为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它历经明清,延续发展至今,基本连续不断,拥有不同年代、较为完备的各类酿酒设施遗迹,并出土了数量众多的陶瓷酒具、食具、工具等遗物,为探讨  相似文献   

7.
《寻根》2020,(4)
正2015年,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郑州市中原区须水镇附近清理搬迁了一批明清到民国时期的古代和近代碑刻。这一批碑刻原分别立于须水镇各个村庄,后因农田水利建设,被集中于现在中原西路与须水河交会的柳沟村西,称为柳沟碑刻群。为配合郑州西部村镇的拆迁安置,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柳  相似文献   

8.
日前,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陕西宝鸡石鼓山商周墓地等考古发现从25项入围成果中脱颖而出。新十大考古发现填补了多项学术空白,其学术价值为近年来之少有。  相似文献   

9.
古蜀地区已发现的考古资料,与东南亚越南的出土器物的相似性,表明了古蜀文化向外传播交流过程中,对东南亚地区文化的影响;从三星堆考古发现的青铜器、象牙、海贝等,可以进一步印证古蜀通过南丝路与南亚古印度的经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0.
三十年来中国陶瓷考古发现与研究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的陶瓷考古发现颇丰,围绕这些发现而展开的研究也逐步深入和细化。本文拟对主要的发现与研究进行梳理,以期初步展现三十年间我国陶瓷考古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11.
张秉伦 《寻根》2003,(6):86-90
秦永艳先生在<寻根>2003年第2期上发表的<浅谈商代的刑罚>一文,读之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12.
秦永艳 《寻根》2003,(2):122-125
商代是我国早期奴隶制国家,其刑罚还没有系统化和制度化,有很大的随意性,并带有相当多的原始残酷性,但是它却为我国后世刑罚的制定提供了依据。个别刑罚一直为后代所沿用,为我国刑罚制度的完善奠定了基础。商代刑罚种类繁多,现撮其要者,分述如下:一、徒刑徒刑是拘系作苦役。这是一种较轻的刑罚。《史记·殷本纪》:帝武丁即位,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国风。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以梦所见视群臣百吏,皆非也,于是乃使百工营求于野,得说于傅险中。是时说为胥靡,筑于傅险。见于武丁,武丁曰“是…  相似文献   

13.
田青刚 《寻根》2005,(5):4-9
商族先世是居住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古老的氏族部落共同体,活动中心在今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地区,后来又不断向东部地区移动,到达今河北南部和山东西部广袤地带,与东夷族长期共处。大约公元前17世纪末,商部落逐渐强大起来,夏桀时,商部落首领汤开始征伐其他部落。“孟子‘滕文公下”说:“汤始征,自葛载,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汤趁夏桀与东夷纷争,陷于孤立之际,起兵伐桀,灭夏,建立商朝。  相似文献   

14.
李维明 《寻根》2007,(3):90-94
中国考古学家在探索夏文化的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一个十分有效的方法,就是以已知的商文化特征为基点,在文献记载夏人活动的地域范围内,从进入夏纪年的考古学文化中去辨识夏文化。因此,商代第一首都——汤都亳成为区分夏商文化的一个重要基点。  相似文献   

15.
靳欣 《寻根》2008,(6):100-107
《霓裳羽衣曲》是唐代的燕乐大曲,是唐代宫廷乐舞的代表作,其系列分别为霓裳羽衣歌、霓裳羽衣曲、霓裳羽衣舞,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音乐作品。所谓“大曲”,往往是歌、乐、舞三位一体,是歌唱、器乐、舞蹈连缀融合的综合艺术。大曲不仅是唐代燕乐的顶峰,而且是整个燕乐系统在形式结构上的最高发展。  相似文献   

16.
范毓周 《寻根》2011,(2):22-30
殷人东渡美洲是近年来中外学术界普遍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围绕这一问题,不少中外学者都曾发表过论著,提出过不少假说和推断。这些假说和推断大多都将发现于墨西哥东海岸的美洲最早的文明—奥尔梅克文明的出现和商代末年武王伐纣后原属商朝的殷人渡海远逃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7.
马驰 《寻根》2002,(2):96-101
据《新唐书,五行志二》载,有唐近三百年,关中地区共历旱灾59个年头,平均五年就有一次大型或较大型的干旱。然而,就在这个地域内,却有一片人间“天堂”,这就是春城长安。  相似文献   

18.
陈玮 《寻根》2011,(1):64-69
元代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和对外开放的极盛时代,自唐会昌灭法后在中原衰微的景教沿着当时畅通无阻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再次传人内地。北至和林,南至泉州,景教徒的身影无处不在。由于元朝统治者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蓄的优礼政策,景教在元朝冶域下十分兴盛,景教汗八里大主教区和唐兀大主教区在元朝领土上存在了上百年之久,领辖有大量教徒。  相似文献   

19.
周光曙 《寻根》2004,(5):79-81
湖南江永县夏层铺镇上甘棠村是目前湖南年代最为久远的千年古村落。千年来,这里竟然一直由一个庞大的家族固守。公元前111年,即汉武帝元鼎六年,这里叫谢沐,是一个闻名遐迩的县城,因谢水和沐水交汇而得名。隋文帝开皇九年,谢沐县与邻县合并后撤迁。据周氏族谱载:周氏族人周如锡自唐天宝年间为平定南方十州之动乱从山东青州来到宁远太阳洞;唐宪宗年间,周氏一族再迁至永明县谢沐乡机峰山;唐太和二年迁居甘棠山。上甘棠村现有居民453户,1865人,除王姓2户、龚姓3户、何姓田姓各1户外,其余均为周氏族人。 上甘棠村依山傍水,坐东朝西,东边一线低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