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类的交际行为由两种行为组成: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而对外汉语教学这一行为也是交际行为的内容之一.本文侧重论述在对外汉语的实际教学中如何有意识、合理地运用非语言交际手段进行辅助教学,以及在运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2.
人类的交际方式主要有两种: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非语言行为是文化习得的结果,受到文化的制约和影响,并且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英语教学要通过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来完成.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运用非语言行为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的非语言交际意识.  相似文献   

3.
体育课堂上教师丰富的非语言行为.往往可收到言语难以表达的效果.教师自觉地、巧妙地运用"非语言行为"独特的艺术作用的同时,及时地获知教育对象反馈出的各种信息,可以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的或偶然出现的错误动作或行为.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对非语言行为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手势、表情、眼神、身体姿态等非语言行为受到了教师和学生们比较普遍的认同,但在健美操教学实践中的运用并不广泛;实验班在动作力度、动作准确性、动作表现力等方面的表现都明显优于对照班。在高校健美操教学中运用非语言行为,要遵循多样性、与语言法相结合、启发性及实践选择性等原则,并注意因材施教等。  相似文献   

5.
作为交际的表达形式之一的非语言行为和语言一样,承载了丰畜的丈化内汤.传统的研究非语言行为的方式是将非语言行为分类并描述文化细节.这种方式琐碎复杂,不便于进行系统的研究或学习.非语言行为的社会性为从丈化的角度解释非语言行为提供了理论依据;文化维度的分类法为分析非语言行为提供了理论框架.从文化维度,而不是从罗列细节的角度时非语言行为进行分析,显然更具有理论性、概括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课堂教学中非语言行为初探高丽娟非语言行为是指教师借语言以外的东西,如面部表情、手势、语调等来辅助或补充言语行为所需要的内容的过程。通常在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言语行为的使用,但对非语言行为却往往忽视。即使有部分教师注意了一些非语言行为在教学中的运用,但...  相似文献   

7.
人类的交际体系在结构上可分为语言行为和非语言行为。非语言行为也称为肢体语言,是人们运用自己的面部神情、手势动作、身体姿势的变化来表达和传递思想情感的方式。肢体语言的简便、迅捷和直观使它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广泛  相似文献   

8.
体育教学中除运用口头语言表达外,更多的运用体语、人际距离、辅助言语和类语言、时间控制等非语言行为。从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非语言行为的作用、意义和分类,并对运用时应注意的有关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非语言行为的概念非语言,指的就是无声的语言。何谓军体教学的非语言行为?笔者认为,它是指在特定的军体教学中,教员运用无声的语言将各种信息传递给受训者的一种  相似文献   

10.
非语言行为和语言、板书一样,都是信息的载体,教师用它传递教学内容、组织课堂教学、实现人际沟通、薰陶教育学生。以培养职业技能为主要任务的职业教育,非语言行为不仅是教学语言的加强和补充,还是技能教学的主要手段。正确地掌握并恰当地使用非语言行为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就理论讲解、直观教学、操作实习等环节谈谈非语言行为的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