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付晓丽 《河南教育》2011,(11):62-62
2011年5月,受《河南教育》(高校版)编辑部的邀请,我很荣幸地担任《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一书的“点评专家”。点评之余,感触良多。  相似文献   

2.
是良师,也是益友■濮阳市实验小学武凤霞我是一名普通小学教师,也是《河南教育》忠实的读者。自从1992年5月我的第一篇文章在《河南教育》发表以后,我与她就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当一篇新作问世,我首先想到的是送到《河南教育》编辑部,因为那里有几位值得我信赖的...  相似文献   

3.
在《河南教育》30年的历程中,我与之相伴了11年。 1984年7月初.我从华中师大教育系毕业.先是分配到河南省教育厅上班,5天后被省教育厅分派到河南教育社(现为河南教育报刊社),成了《河南教育》的一名编辑。这一天的许多细节至今仍记忆犹新:张先华老师把我从省教育厅接到省直二号楼3楼西头的编辑部,路上告诉我怎样当好一个编辑:主编邵彦力老师亲自到办公室给我要办公桌;  相似文献   

4.
项城市李寨镇育才中学俞传美我与《河南教育》相识相知仅5年。5年中,我把她当做班主任工作的参谋,教学、教研工作的良师益友。自从细心解读她,方知她的内容深邃;边读边悟,越感到她的实用。我曾经是一个情感、求学征程上的伤员,自认识《河南教育》后,我受伤的心得到抚慰,从此振作起来,将我酸甜苦辣的人生,写成了《坎坷人生路》投寄编辑部。文章在“教师生涯”栏目发表了,捧着样刊,我不禁泪花盈盈。那美丽的封面,新颖的版式,可读性很强的文字,都令人耳目一新。我的文章能在其中占据一页,令我感动,编辑老师对我的厚爱催人奋…  相似文献   

5.
朱永新 《河南教育》2006,(1S):52-53
两个月前,《河南教育》编辑部的涵冰编辑给我来信,告诉我《河南教育》新开了一个《园丁茶座》栏目,第1期的主题是教师成长的故事,已收到好多投稿,希望我在栏目开张之际来捧个场,对发表的作品进行简单的点评,并谈谈对教师成长选题的看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6.
《河南教育》,我的良师益友安阳市人民大道小学校长姚文俊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与《河南教育》结缘已有十七八年了,最初,我是她的热心读者,后来,我又成为她的作者。这些年,我从她那里吸取了丰富的的营养,她也为我发表一孔之见提供了很多机会。如果用“良师益友”...  相似文献   

7.
《教育科研论坛》编辑部、《教育科研论坛》河南工作站目前共同启动一项河南助学计划:设立”河南助学基金“,在今后3年内援助10名贫困大、中、小学生就读,并向河南部分大、中、小学校损赠《教育科研论坛》杂志。这一为期3年的计划,是《教育科研论坛》编辑部、《教育科研论坛》河南工作站在河南实施的捐资助  相似文献   

8.
掐指算来,我与《教育与职业》的“亲密接触”已整整两年了。两年前的10月,我给《教育与职业》投寄了一篇稿件———《由拐杖想起的》。时隔数日,我打电话询问稿件是否收到,编辑部一位同志亲切地对我说:“请稍等,让我查查。”过了几天,我又询问能否采用,一位编辑告诉我,稿子准备刊发,并鼓励我多写一些与职教一线有关的文章。温馨的话语,亲切的鼓励,拉近了我和编辑的距离,也点燃了我关注、研读、宣传《教育与职业》的激情。这是我与杂志社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从此我便与她结下了不解的情缘。作为耕耘在职教一线的读者,《教育与…  相似文献   

9.
何俊 《湖南教育》2005,(17):46-46
1987年《湖南教育》1、2期合刊发表了我辅导的学生的一篇习作。不久,我就收到了样刊,里面还附有编辑部的一封来信及“班主任之页”的组稿提纲。那一笔不苟的字迹,那情真意切的话语,让我敬慕而倍感亲切。此后,我与编辑部开始了书信交流。编辑部每稿必复。我尊编辑为“老师”,编辑称我为“同志”。几来几往,我们也算是老交情了。虽然学生的习作发出来了,可我自己的文章一篇也没有发表。我实在按捺不住了,便诚恳地写了封信向编辑讨教。不出几日,就收到了回信,信中说:一是要有新题材,二是要有闪光点,三是要有真爱,四是要有凝炼的文字。经过这么…  相似文献   

10.
结识《河南教育》(高校版)是一种缘分。去年的这个时候,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闯”进了一个叫“辅导员特约作者”的QQ群,群的介绍这样写道:“《河南教育》(高校版)‘大学辅导员’栏目特约作者的沟通平台”。从“群名片”中不难发现,这里聚集了来自天南地北的高校辅导员。群的管理员叫赵东,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年轻人,约稿和讨论常常都是由他发起和组织的,广泛的话题交流常常在热烈的气氛中进行。  相似文献   

11.
风雨二十年吴纪安(上海市宝钢三中〕:作为外省作者,我应邀参加了《河南教育》创刊20周年联谊活动,心里非常激动。我是从1991年为《河南教育》撰稿的,时隔7年后,我终于见到了编辑部的领导和全体编辑老师,还和河南的作者们作了交流,加深了彼此的友情。20年...  相似文献   

12.
陈纫芷 《上海教育》2006,(6B):26-27
第一印象 我从《江苏教育》编辑部调到上海教育出版社工作是在1964年10月。当“上教社”的人事干部领着我去见总编时,他居然直呼其名:“陈怀白,新来的陈纫芷来报到了。”我真是吃了一惊,以后我接触其他同志时,发现他们叫社长也是直呼其名“郭云”。在江苏,我们对教育厅的各级领导,都以职务相称。在《江苏教育》编辑部内部,对领导倒也不称职务,但总要加上“同志”两字,如钱闻同志、徐同志。  相似文献   

13.
张东伟 《河南教育》2011,(11):61-61
在党的90华诞之际,《辅导员工作100个怎么办》出版了,此书的出版是《河南教育》(高校版)编辑部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领域所作的一份重要贡献,我有幸参与此项工作并作为专家对书中的部分文章进行了点评。当成书放在案头,看着它精美的装帧、丰富的内涵,得以细细品读之时,还是有很多感想。  相似文献   

14.
亦师亦友十年间《太原晚报》记者杨松我与《山西教育》的来往是由一篇稿子引起的。那是1986年,当时我刚参加工作不久。一天,我带着启己刚写的一篇人物通讯来到《山西教育》编辑部。几位编辑热情地接待了我,当时任编辑部主任的是张忠泽同志,他静静地看过我的文章后...  相似文献   

15.
平素我有一个习惯:文章发表了,编辑部的赠刊到手之后,我总要看看哪些地方编辑作了修改,再想想为什么修改,从中获得了不少教益,使自己在写作上有了明显的长进。《小学青年教师》2001年第1期刊发了拙作《课堂教学“十不宜”》。我发现编辑同志的改笔多多。在惊叹编辑为这篇稿子耗费了大量心血的同时,也从他们的每一处“删”、“增”、“换”的改笔中悟出了一些写作上的道道。  相似文献   

16.
我在《宁夏教育》发表第一篇文章是1994年,到现在已整整十年了、不经意中,发现《宁夏教育》记载了我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成长的历程。我在《宁夏教育》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充分利用教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与质量》,2003年又发表了《新课程的语文教材观》,这其中反映了我对语文教材认识的不断深入、十年前我认为“教师要教好语文首先要  相似文献   

17.
心有灵犀     
编辑同志: 今天我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了贵刊编发的一组“我心中的《教师博览》”系列文章,看后深有同感。本人在青岛市市南区教育中心从事教育部门内部期刊《市南教育》的编辑工作。前段时间,我曾写过一篇类似题目的文章,在《市南教育》上发表,向本区的老师们推荐此刊引起反响。今随信寄去这篇读刊体会《温馨的〈教师博览〉》,请编辑同志给予指导。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教育中心曲宗利  相似文献   

18.
我对《人民教育》有种特别的感情,这种感情源于他们的“红烛奖”小说征文活动。 记得那是1983年底的一天,我收到了一封寄自《人民教育》编辑部的信,给我写信的是刘堂江同志(现任中国教育报刊社常务副社长、曾任《人民教育》总编辑)。那时,他还是一位年轻的副刊编辑。他说,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正在播送我的《张玉良传》,他每天吃饭的时候收听,并说,他听着听着泪水就禁不住流到了饭碗里。他希望我也给他们写一篇像《张玉良传》那样让人感动的小说,参加编辑部正在举办的“红烛奖”短篇小说征文。 《张玉良传》是我的处女作,我还从…  相似文献   

19.
《辅导员》2014,(14):6-6
60年,春华秋实;60年,励精图治。《辅导员》杂志不断延长工作手臂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教育载体,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创新性成果。1954年7月12日,《辅导员》杂志创刊 1979年1月,《辅导员》杂志复刊 1980年6月,邓小平同志为《辅导员》题词 1984年,“全国辅导员进修学校”成立,陈云同志题写校名,李源潮同志任校长,《辅导员》杂志刊载学校教材。  相似文献   

20.
珍贵的经历     
我是一名医务工作者,过去常给《早期教育》杂志投稿。看到“好孩子广场”招聘业余主持人的消息,我感到这是一次多角度宣传科学育儿知识的好机会,于是赶快写出提纲寄给编辑部。编辑同志多次与我商谈,确定我以医务工作者和家长双重身份主持这个栏目。在编辑同志的鼓励和支持下,我熬了好几个不眠之夜,数易其稿,终于完成了第五届“好孩子广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