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宗福,男,藏族,1965年4月出生,四川汶川人,大学本科,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教授,四川省杜甫学会理事。研究方向:古代文学、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2.
草堂留后世     
中国古代的诗人中,我比较喜欢杜甫."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成都的杜甫草堂,我已经倾慕了许久.这回到四川,终于有机会去亲身领略一下了.  相似文献   

3.
【阅读引言】四川地震了,无数高楼大厦倾刻间化为断壁残垣。杜甫草堂在成都,同样也经历了这样一次地动山摇,幸运的是草堂安在。杜甫是一部历史的缩影,是一座精神的大厦,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象征。草堂则是承载了那历史、精神和文化的积淀丰厚的殿堂,劫后余生回头看,今天的一切都让我们备加珍惜。  相似文献   

4.
胡露珠 《语文天地》2013,(10):32-33
杜甫写了大量忧国忧民的诗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他晚年的重要作品。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流浪到四川成都,这首诗是杜甫寓居四川成都时所作。茅屋即浣花溪畔的草堂。这座草堂是由杜甫朋友高适、严武资助,经过几年才建成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大约写在草堂盖好的那年八月,诗歌真切描绘了屋破  相似文献   

5.
万古李杜诗     
李白,杜甫这两位中古时期最最有名的诗人,一个在蜀中孕育了他的天才,一个在蜀中度过了成熟而多产的创作期。李白独一无二的个性和天才,杜甫对题材和组诗的扩展,使得诗歌具有一种个人的、社会的、文化价值观的艺术。这也是中古四川对中华民族最珍贵的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6.
杜甫居蜀饮食诗歌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杜甫晚年居蜀饮食诗的探究,认识杜甫的人格与风格以及四川的天然地理、人文风情、川菜食材、烹调方法与饮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巴蜀文化在中华文化中占据重要位置,杜甫巴蜀诗在杜诗中占相当大的篇幅,与杜甫长期流寓巴蜀、受巴蜀文化影响关系甚密。巴蜀文化的独特性丰富了杜甫的诗歌创作,极大地拓展了杜甫的诗意空间。杜甫巴蜀诗不仅展示了巴蜀的自然风物、人文地理、风土人情与巴蜀人的文化人格,而且将巴蜀文化与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有机结合,使其诗意空间更具丰富性、深刻性。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9月19日至20日,"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华文化传播"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编辑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主办,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成都市杜甫草堂博物馆承办。会议开幕式由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房锐教授主持,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会长刘跃进、四川师范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诗人中,杜甫受中国和谐文化影响最深,和谐文化在杜甫的思想与诗歌中有强烈体现.并对后世产生了深刻影响。杜甫精神主要指他的忧患意识、民本思想、自觉的社会良知与社会道德情感,在杜甫理想的社会蓝图里,始终贯穿着社会和谐思想观念。杜甫咏怀诗透视了他的精神主旨,探讨杜甫咏怀诗与中国和谐文化的密切关系,对当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原文化的概念。中原文化与中华文化、河洛文化之关系。中原文化之特点:承传的正统性、崇实性、先导性、兼容性、辐射性。从杜甫的家世及青少年时期的经历看,他是在中原文化的熏陶下成长的。李白与杜甫的相同是因为都受到中华文化之哺育,都是受盛唐时代风气的熏陶,都博采了各地域文化之精华。李白、杜甫在思想、性格和创作风格上的不同,主要是因为家庭环境不同,青少年时期所受地域文化之影响不同,李白主要是受巴蜀文化之影响;杜甫主要是受中原文化之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杜甫,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意象密集、形断意连、沉郁顿挫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杜甫独具一格的诗风决定了译者在翻译杜诗的过程中必须从其独特性入手,处理好局部意象与整体意境的关系,并通过异化处理尽可能地保留意象并置的艺术形式和原文化意象所蕴含的异域文化信息,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国诗歌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12.
2008年,著名作家王蒙,著名诗人舒婷将参加由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举办的“文化名人走进草堂”活动,到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开坛”讲诗。据悉,杜甫草堂将把“文化名人走进草堂”系列讲座打造成为成都版《百家讲坛》,定期邀请名人与观众坐而论道,畅谈中国诗歌文化。与央视《百家讲坛》演讲主题多样不同的是,“文化名人走进草堂”系列讲座的主题将以诗歌为主题。  相似文献   

13.
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陆游来到四川.随着阅历的丰富、眼界的开阔,其诗歌从思想内容到艺术风格、表现手法都开始向杜甫靠拢,成为宋代学杜最有成就的篇章.本文拟以陆游川中诗为例对陆游学杜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先请看2010年~2013年四年高考安徽语文卷中四首诗八小题。一、2010年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岁暮①【唐】杜甫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8.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  相似文献   

15.
张立 《职业技术》2004,(7):19-19
成都名胜"杜甫草堂"不远处,青华路19号,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就位于此.在此次教育部亮出的"黄牌"中,该校不幸名列榜中.这是一座占地仅108亩的校园,自上世纪50年代从重庆迁至此地,四川电院一直在行业学校中名列前茅,没想到此次却成为曝光的典型.  相似文献   

16.
绝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多情漫作他年忆
  如果你有机会去四川成都,请一定不要忘记去“杜甫草堂”。草屋、木门、绿树、浅潭、篱笆、竹林……对于久居城市的人来说,这里仿佛是世外桃源。杜甫客居于此六年时光,共留下240余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  相似文献   

17.
杜甫待客     
相传,唐代大诗人杜甫弃官以后飘泊到四川,在成都西郊盖了一所草堂。一天,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也飘游至成都,特地前往杜甫草堂拜访。杜甫很是高兴,当下取出酒来,吩咐家人设宴招待。可是,杜甫的妻子翻遍了所有的柜子,仅仅找出了两个鸡蛋一棵葱。杜妻好  相似文献   

18.
杜甫与长安的关系,在杜甫与特定地域的关系中,是最重要的一个。杜甫在京城诗中展现了长安的文化景观、人文环境。同时,长安京城文化又激发了杜甫的创作激情,提高了诗歌的思想价值,这两者相映相生,使其逐渐形成"沉郁顿挫"的诗风。  相似文献   

19.
郭沫若先生的<李白与杜甫>一书,是在极左思潮的影响下写成的,拓有明显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大批判运动的烙印.把杜甫说成是"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统治阶级的立场,而为地主阶级、统治阶级服务"的观点尤为不妥.应重新加以评价,还杜甫伟大诗人的本来面目.郭老少数作品的失误有其主客观方面的多重原因,不过,这与其全部作品相比仅仅是九牛一毛而已,仍不影响郭老在我国现代文化史上著名学者的光辉地位.  相似文献   

20.
驴与诗人的结合使其在作为动物本身之外而被赋予了更多文化上的内涵。杜甫笔下的骑驴是对自我形象以及内心情感体验的直接刻画,而宋代在直接面对浩如烟海的唐诗中进一步发现了杜甫,用更加直观的图像画作的方式记录并塑造着他们构想中的杜甫。在宋代推崇杜甫的氛围中,关于杜甫形象的题画诗是宋人了解杜甫之后的一种带有重塑功能的记忆,而其中对杜甫骑驴的描写,不是单纯的形象刻画,更多地包含了在宋代文人视野下一种诗人骑驴觅诗范式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