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人主要指人民,即最广大人民群众;以人为本中的本就是根本,就是出发点、落脚点,就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主要是指以人民或人民群众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实现科学发展必须以人民群众为出发点,必须依托人民群众的主体性,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必须以造福人民为目的。在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观点、党执政为民的观点、建设生态文明的观点是辩证统一的。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人民群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是开辟、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力量源泉;坚持人民主体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秉持的价值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了人民主体地位并开拓了发挥人民主体性的广阔空间。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活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刘奎林 《成才之路》2012,(36):10-I0005
第三十六讲现代思维方式与科学发展观(2) 第三,人本的思维方式。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中心,人民是一切社会活动的主体。现代科学的思维方式就是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主体的思维方式。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正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根本动力。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是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民主政治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4.
以人民为中心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遵循,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巨大成就的重要法宝。以人民为中心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要凸显人民群众在大众化中的实践主体、接受主体、创新主体、评价和检验主体地位。新时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须在科学分析人民群众主体结构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科学把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新变化的基础上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人民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核.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令世界称道的奇迹,那就是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长期稳定.这"两大奇迹"在中国所取得的成就中最为醒目.通过对马克思和恩格斯人民观的收集、整理、解读,我们可以从马克思、恩格斯人民观视角出发,分析"两大奇迹"中的人民作用,深刻理解我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意义.在今天,重视并深入剖析马克思、恩格斯人民观,坚持以人为本,凸显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才能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信赖人民、依靠人民、再创奇迹.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有着深刻的时代基础和理论背景.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坚持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走共同富裕道路,做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构成了以人为本的完整内容.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在坚持群众史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提出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原则和要求的过程中进一步拓展了群众史观.只有科学认识以人为本和群众史观的内在统一性和高度一致性,我们才能真正把握以人为本的理论贡献和实践价值,增强贯彻和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的自觉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8.
作为我们党所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的政治路线——群众路线的具体表述与表现形式不是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而丰富与发展的。究其实质,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就是契合历史使命、贴近时代主题的群众路线。鉴于人民群众生存所需物质生活资料得以基本保障的现实,以人为本将群众路线的主体从人民群众拓展至全人类,并将终极价值目标指向人的全面发展;出于对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不科学发展观的矫正,以人为本将为了人民群众的方式指认为科学发展;为了切实地推进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倡导践行人民共享理念。正是在推动科学发展的现实实践中,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得以不断推进。由此,以人为本实现了对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人民主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逻辑基点和价值诉求。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发挥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就要坚持"人民主体"思想,广集民智、广聚民力,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激发文化的活力和创造力。建设中国文化软实力,必须关注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变化,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思想,为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导航把脉、凝魂聚气,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树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壮大中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主体力量,实现以文育人、以文乐人、以文化人。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一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让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科学发展观科学地回答了这一问题。我们必须坚持和贯彻这一原则。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的伦理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十分丰富,同传统发展观相比,科学发展观在对待人与物、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等问题上有着新的认识,体现了以人为本、效率与公平统一及和谐共处的伦理精神。这些伦理精神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一、以人为本的伦理精神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确立学生主体地位,坚持把学生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价值主体和利益主体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科学的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包含四个方面: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观点。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家长为本的办学观点。  相似文献   

13.
区分实践活动与价值关系中的主客体是深化人民主体地位认识的关键。唯物史观创立,对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理论阐释是对人民主体地位认识的一次飞跃。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人民群众实践主体、历史主体与价值主体地位是分离的,尤其是人民群众价值主体地位被遮蔽。社会主义社会的建立,人民群众实践主体、历史主体与价值主体地位在实践中得以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是对资本主义“以资本为中心”价值取向的超越,其先进性在于人民群众价值主体地位确立并趋于真正落实。  相似文献   

14.
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价值取向。作为21世纪最新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站稳人民的政治立场为根本前提,为人民谋幸福、靠人民谋复兴,人民性是新时代新思想的全部出发点、重要支撑点和根本落脚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处处充盈着中国人民谋求幸福生活、谋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至善情怀和大美境界。  相似文献   

15.
以人为本中的"人"是作为"现实的人"的人民群众.人民群众的存在就是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是以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为本,即以"民生"为本.民生是具体的历史的,因而把握以人为本的具体内涵要从一定的历史境遇出发作具体分析.民生的根本是利益,因而以人为本的根本内涵说到底是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本就要将为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谋发展、促发展的要求与当下条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关于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思想主要表现在人民群众实践主体地位的思想、人民群众认识主体地位的思想、人民群众价值主体地位的思想和人民群众社会变革主体地位的思想等方面。毛泽东关于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思想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有助于消解当前群众路线淡化的风险、增强决策科学性以及凝聚群众力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在科学发展观中的核心地位,是以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理念。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方位地落实到科学发展的各领域,贯穿于科学发展的全过程;就是要把"以人为本"作为灵魂,融注到全体党员和干部的思想作风之中,保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取得新胜利。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指导思想和理论武器,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长河中,中国共产党从群众出发,以人为本,以民为本。新时期,新阶段,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群众观点二者紧密结合,不断丰富发展,同时为人民群众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对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树立人民群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欧健 《天中学刊》2013,(6):32-35
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思想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始终。毛泽东关于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思想主要包括人民群众是实践主体、价值主体、认识主体、社会变革主体等方面。毛泽东关于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思想具有重要的当代价值,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有助于消解当前群众路线淡化的风险,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凝聚人民群众力量,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人民观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坚持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基本立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取向: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以及坚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等观点。这一系列伟大的思想观点。对于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建设和谐社会,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人民利益出发,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而这一切,无疑都是对毛泽东人民观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