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无效的训练,没有恢复的训练是危险的训练.训练效果的提高在于机体对训练的适应,提高恢复能力可以预防过度疲劳。因此,提高疲劳的恢复能力在竞技体育中有非常显著的意义.本篇从科学化训练和合理的营养补充两方面进行探讨疲劳的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长跑是一个较多枯燥的项目,体力消耗很大.增加了负荷,大运动量训练中及训练后,运动运机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若身体经常承受过大的负荷而得不到恢复,必将导致运动器官的过度疲劳而引起伤病现象的发生因此必须具有科学而有续的恢复手段予以保证.  相似文献   

3.
腰肌劳损在田径运动中是一种常见病.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腰肌劳损在所有田径运动项目的运动员中均有可能发生.而慢性腰肌劳损在长跑、铅球、跳远项目中较常见.特别是近几年来的训练原理提出现代田径运动成绩与大强度、大运动量训练成正比关系,即没有疲劳就没有成绩的提高.疲劳出现,若体力恢复不好,疲劳将转化成肌肉的劳损,出现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4.
中长跑项目的最大训练特点是大运动量。大运动量增加了训练的负荷,也加深加重了机体的疲劳。如果不能很快地恢复机体产生的疲劳,就不能连续完成训练任务,从而使训练水平下降。本文以文献资料为基础,结合教学训练中的实际情况,对中长跑训练后所产生的疲劳现象进行分析,并对其恢复的手段及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根据1982年第五届国际运动生物化学会议关于疲劳的定义是: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或和各器官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疲劳是一种生理现象,“没有疲劳就没有训练”,它表现为机体工作能力的暂时降低,经过适当的休息和合理的训练调整可以得到恢复.由于儿童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期,如何进行科学的训练,及时发现运动疲劳出现的表象,  相似文献   

6.
邢景华 《成才之路》2010,(33):59-60
中长跑项目的最大训练特点是大运动量。大运动量增强了训练的负荷,也加深加重了机体的疲劳。机体产生的疲劳,如果不能很快地恢复,就不能连续完成训练任务,使训练水平下降,并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文化课的学习,因此要把青少年中长跑训练后的体能恢复提到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竞技游泳训练的特点是负荷量大、时间长、数量大、强度大、密度高.这给运动员在生理和心理上带来很大负担,使运动员的机体有时处于十分疲劳的状态,甚至处于通常所说的“衰竭的边缘”.本文就游泳训练后消除疲劳的手段,提出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运动性疲劳是指由于运动者机体工作本身引起运动能力暂时下降的现象。这种经过休息又能恢复的状态,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累了”。在运动训练中疲劳的出现是正常的现象,是对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制。中学生处在生长发育高峰期,在大运动量下疲劳表现会更加明显。在训练中怎样减少过度疲劳,如何尽快消除疲劳,使机体超量恢复,是中学体育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恢复训练与负荷对人体生理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恢复训练和负荷与人体生理机能指标的变化关系极为密切,通过恢复训练并运用合理的手段,能加速消除运动员体力和精神上的疲劳,使机体活动能力得到恢复和提高。负荷-疲劳-消除疲劳-恢复提高,构成训练的全过程,并且这个过程可以通过生理机能的变化反应出来。也可以这样说,没有负荷就无疲劳,也就没有训练,没有恢复就不能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也就不能提高人体的生理机能。  相似文献   

10.
恢复训练和负荷与人体生理机能指标的变化关系极为密切 ,通过恢复训练并运用合理的手段 ,能加速消除运动员体力和精神上的疲劳 ,使机体活动能力得到恢复和提高。负荷———疲劳———消除疲劳———恢复提高 ,构成训练的全过程 ,并且这个过程可以通过生理机能的变化反应出来[1] 。也可以这样说 ,没有负荷就无疲劳 ,也就没有训练 ,没有恢复就不能获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也就不能提高人体的生理机能  相似文献   

11.
腰肌劳损在田径运动中是一种常见病,一般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腰肌劳损在所有田径运动项目的运动员中均有可能发生,而慢性腰肌劳损在长跑、铅球、跳远项目中较常见,特别是近几年来的训练原理提出现代田径运动成绩与大强度,大运动量训练成正比关系,即没有疲劳就没有成绩的提高,疲劳出现,若体力恢复不好,疲劳将转化成肌肉的劳损,出现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2.
疲劳是运动员在训练后出现的一种自然生理现象,也就是机体超过正常活动而产生的暂时性的生理机能减退现象。同时也是为了提高运动成绩而进行大负荷训练时所引起的不可避免的身体机能的变化。疲劳的消除,是进行有效训练不可分割的部分,其主要方法有: 1.调节训练的手段 首先,在训练过程中要科学安排训练的周期,使负荷按波浪式变化,广泛采用多种恢复手段、训练条件、器材和运动场地。采用恢复周期和预防性的休息调整日,建立运动员正确的训练节奏。其次,要使每次训练课达到最佳效果,严格遵守练习与训练的合理顺序。再次,训练后进行慢跑或一定速度的步行,应  相似文献   

13.
在足球运动的训练和比赛过程中容易产生疲劳.机体产生的疲劳,如果不能很快恢复,就不能连续完成训练任务,并影响下一次的训练,导致训练水平的下降.因此,运动员的疲劳恢复直接影响足球运动水平的提高.结合资料,分析了疲劳产生的原因,归纳出针对普通高校足球运动员疲劳恢复的简易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沈飞  余峰  岳晓清  秦运来 《考试周刊》2012,(29):113-114
体育运动是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身体各器官的机能和增进健康的有效手段。长时间从事激烈的大运动量训练和体育运动会产生运动性疲劳。运动性疲劳是一种机体自我保护的生理现象,但疲劳的长期积累又必然影响训练和竞赛效果。机体疲劳后及时有效地清除能使体力很快得到恢复,消耗的能量物质得到及时的补充甚至达到超量恢复,有助于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在诸多的疲劳恢复手段中,积极性休息是一种简单便捷有效的恢复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针对运动疲劳的发生机制及其积极性恢复手段进行阐述,以更好地指导运动员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的疲劳消除。  相似文献   

15.
恢复是训练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运动后的恢复与训练中的运动负荷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没有负荷就没有疲劳,没有疲劳就没有超量恢复,没有超量恢复也就没有提高.随着体育运动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给青少年运动员业余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动员不仅要承载更大的运动负荷.而且对训练后的恢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练员在制定和实施训练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训练中可能出现的疲劳成因,采取相应措施,重视恢复手段的合理运用.  相似文献   

16.
运动疲劳的生化特点与恢复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茂贵 《娄底师专学报》2001,(2):106-107,112
在运动训练中,疲劳的出现是正常现象,训练必须达到一定的疲劳程度,才能引起机体剧烈变化,进而产生适应,提高体力,取得训练效果,随着竞技运动的发展,训练和比赛的负荷量和强度越来越大,谁拥有独特的,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大负荷训练与恢复的有机结合的措施与手段,谁就能取得成功,本文通过对运动疲劳的产生及生化特点的简述,研究加速训练后的身体恢复措施和采用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运动训练本身是训练一疲劳-恢复周而复始的过程.人在运动时,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的水平上,或各器官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肌肉持久重复收缩而使工作能力下降的现象被称为运动性疲劳.……  相似文献   

18.
利用心率指标监督运动负荷的合理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训练与运动负荷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运动负荷过小,达不到运动训练的目的;过大,易产生疲劳,难以恢复,造成疲劳的积累。只有在适宜的运动负荷下进行运动,机体才能产生良好的适应。由于个人的基本情况和对运动的适应程度有很大的差异等原因,所以对运动负荷的调控是一个较复杂的问题,也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利用心率指标来确定有效的运动负荷,既简便快捷,又具有合理性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有关疲劳问题的研究受到国内外的普遍重视.消除疲劳作为机体机能恢复的必要措施是保证训练和比赛、提高运动水平的重要条件.本文研究了排球比赛后运动员心理、生理的疲劳问题,提出了有效的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20.
刘杰 《天中学刊》1999,14(2):80-81
负荷的直接结果是引起疲劳.当机体对负荷刺激不再产生疲劳时,才表明机体对此负荷刺激产生了训练适应.当机体出现疲劳后,机体竞技能力就会明显下降,只有尽快消除疲劳,使机体能力恢复到正常水平,才能进一步承受新的更大负荷.对人体承受负荷后产生疲劳及消除疲劳、恢复机体能力的基本规律进行了解,有利于更科学地安排训练,提高成绩.1恢复的内容(1)能量的消耗与恢复.人体的运动离不开能量.运动的全过程是一个不断消耗能量又不断补充和恢复能量的过程,其中包括磷酸盐(ATP-CP)、糖元、蛋白质和脂肪等能量物质的消耗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