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试析英汉语指示照应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汉语都有指示照应词存在,但他们在英汉语中的使用却并不相对应。本拟探讨英语指示代词“this,that”与汉语指示代词“这,那”在指称功能上的差异和原因,以及英语定冠词the与汉语零式特指在照应作用上的对应,来说明英汉语篇在指示照应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照应是语篇衔接与连贯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人称照应系统中,第三人称代词具有更加突出的内在语篇衔接功能。通过语料统计的对比分析发现,英汉语言中第三人称代词的照应分别呈现出显性和隐性的表现特征,而汉英文化是造成这种语言使用差异的重要潜因。  相似文献   

3.
运用翻译模式理论的语篇分析法,对老舍短篇小说《马裤先生》及其译文进行案例分析,旨在探索分析汉英文学语篇翻译中衔接照应语的迁移问题。从中得出如下结论:汉英衔接照应语系统无论从语法角度还是从衔接照应语的选择上都存在较大差异,集中体现在汉语零代词的普遍使用以及英语代词的广泛使用;尤为重要的是,文学翻译中衔接照应语的迁移从根本上造成了篇章衔接外显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有声思维录音和看图作文的方法对英汉两种语言在叙述文体中使用第三人称单数代词的频率和习惯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在当代口语及书面叙述文体中,英语较之汉语更多地使用第三人称单数代词,汉语较多地使用原词重复和省略主语是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还显示了英汉两种语言第三人称单数代词用于指代动物时的一些差异。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108篇缅甸学生HSK考试作文进行分析,得出缅甸学生汉语语篇照应的偏误类型主要有七种:零形式照应误为用代词照应、代词照应误用为零形式照应、代词照应误用为名词照应、名词照应误用为代词照应、名词照应误用为零形式照应、人称代词照应“数”的不一致、指示代词误用为零形式.本文试图分析七种类型偏误的分布及特点,探究偏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Ivanhoe的三个文本为研究对象,从翻译的角度对英汉语第三人称代词、关系代词进行对比研究,认为英语中代词使用频率远远高于汉语,由于英语和汉语衔接手段的差异,汉译时许多第三人称指称词和关系代词或省略,或替换,或还原。在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英汉衔接手段上的差异,合理处理代词的翻译。同时这种差异可作为一参考变量应用于翻译批评。  相似文献   

7.
语块由于其形式灵活且兼具了语用功能,在语言的实际使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每种语言中的语块因文化差异、表达习惯及语言认知的不同,呈现出形式上和功能上的差异?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这使得英语中多使用介词和名词短语,而汉语中多使用动词,且英语中较多地使用语篇的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语等。只有掌握了这些认知差异,才能有效地指导教学,使学习者产出更地道的语  相似文献   

8.
语篇的形合(hypotaxis)与意合(parataxis)是英汉两种语言之间最重要的区别特征,是英汉语篇对比研究的重要内容。英语思维重逻辑、分析,汉语思维重悟性、直觉,这使得英汉两种语言在语篇结构上的最大区别在于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形合是组词造句的外在逻辑,意合是遣词造句的内在认知事理。英语注重显性衔接,结构完整,以形制意;汉语则注重隐性连贯(covert coherence),讲究功能和意义,以意驭形。  相似文献   

9.
语篇中通常使用衔接手段来达到语篇的连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结构的不同,形合英语和意合汉语的差异影响了各自语篇的衔接手段。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英汉语篇中的照应衔接手段,以说明两者之间的异同,更好地在翻译实践实现双语之间的转换。  相似文献   

10.
语篇街接是话语修辞学的重要内容,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这是英汉最显著的区别。衔接是语篇的重要特征,而替代是语篇街接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省略是汉英语篇衔接的主要手段之一,在语篇分析中可以细分为名词性省略、动词性省略和小句性省略。通过对《红楼梦》及其两个译本对比分析发现,汉英语篇省略的使用倾向不尽相同:汉语语篇多省略名词和连接词;而英语语篇则多省略谓词性成分。这是由汉语重意合,而英语重形合的特点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2.
旁指代词体现的是一种语篇关系,无论表现出哪种语义关系,旁指代词的所指对象都只能在语篇的范围之内得以确认。本文从所指是否相同以及照应的方向两个角度详细分析了旁指代词的照应情况。最后,简要地探讨了旁指代词的照应功能在英语中的表现形式。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汉语中的旁指参照点是可前可后的,旁指参照点在后的情况受一定条件的限制,且出现频率较低。这一点与英语中的情况相类似,同时也说明了旁指范畴在语言类型学上具有某些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指称词语在语篇的衔接和连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后指照应在汉语中是一种特殊的照应方法。VanHoek从认知的角度阐释了英语中的后指现象,并且提出一系列照应约束规则。基于VanHoek的照应约束规则,我们将对汉语中的后指现象进行探讨,并根据汉语的特点,提出了两条补充原则以期对汉语第三人称的后指研究提供更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衔接是创建连贯篇章所必不可少的一方面。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存在显著差异,英语重形合,较多使用外显衔接手段,而汉语重意合,较多使用内容及语义上的隐性衔接手段。在此基础上提出的大学英语衔接教学,旨在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语篇理解和表达能力,更好地避免英语作为母语的负迁移影响。  相似文献   

15.
汉日语中都有第三人称代词,但无论在使用频率还是在使用限制上都有明显的差异。本文通过汉日对比,考察与汉语第三人称代词相对应的日语表达,探究其对应条件,并分析汉日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王淼 《海外英语》2013,(13):257-258
指示照应是实现语篇衔接和连贯的重要手段,英汉两种语言有着基本相同的指示照应手段,但在指称功能上并不完全一样。该文选择英语中的指示代词"this""\that"和汉语中的"这""\那"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英语指示代词汉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运用自然分类法和词汇选择法,考察不同年级学生对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的组织和运用。实验1表明,不同年级学生对汉语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的组织不同。汉族大学生对英语代词与汉语代词的分类不同。分类结果与两种语言本身的特点有关。实验2表明,不同年级学生对汉语第三人称复数代词的使用有一个学习过程。五年级学生对汉语第三人称复数代词的使用受代词所指的性别比例和代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汉语和越南语的称谓语系统中,人称代词是差异最大的称谓形式。汉越人称代词一般都可以分成三类: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现代汉语最常见的人称代词有"你"、"我"、"他"、"她"及其复数形式。越南语人称代词有专用类和借用类,光专用人称代词就有十多个,其复数形式很复杂。在使用方面,汉越人称代词都受权势关系、礼貌原则的限制,但是受限制的程度不同。论文主要基于汉越人称代词形式和语用的分析指出两者的异同并提出汉越人称代词互译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指示照应是实现语篇衔接和连贯的重要手段,英汉两种语言有着基本相同的指示照应手段,但在指称功能上并不完全一样。该文选择英语中的指示代词“this”\“that”和汉语中的“这”\“那”进行对比分析,进一步探讨英语指示代词汉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英语、汉语在语言学上有很多区别。汉语注重意合,注重功能、意义。常常不用或少用连接手段,语言中词与词、句与句的组合主要是凭借语义上的关系和联想达成的;而英语注重形合,注重句子结构、形式的完整和逻辑的合理。正确认识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的特点及其相对性,对于汉英翻译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