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童话是什么?最普通的理解——它是一种文学体裁,但从教育的角度来理解就嫌不够深刻,也不够深远。童话魅力的核心是幻想,这种幻想是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生活经验的一种想象,是带有强烈的儿童个人情感色彩的真实性的想象,它可以幻化为一张小报、一种游戏、一个情境……当我们对童话的理解"放大"了,那么它的教育生命力也就旺盛了。童话是生活,童话是教育,童话是一  相似文献   

2.
一、童话在德育中的价值 童话是一种与童心世界、与童年生命离得最近的儿童文学样式。它与儿童有一种投缘、一种天然的契合,是各种道德观念的载体。其多样性、生活性和启迪性的表现特征,特别是平等和谐、自由想象、非功非利的游戏精神等,为实施小学德育提供了可能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张春艳 《考试周刊》2024,(15):29-33
童话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它以其特有的幻想性和趣味性深深吸引着广大小学生。童话的教育功能,从社会层面来看,主要表现在:童话是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形式,为儿童提供了大量的形象材料;童话是儿童最早接触的文学形式,能为儿童提供语言材料;童话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小学语文教育层面来看,主要表现在:童话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童话具有教育功能,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鉴于此,文章以小学语文童话阅读教学为研究对象,着重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4.
童话遗产是童年时代的一种梦幻艺术,其传统形象充满了神奇的幻想,蕴藏着丰富的集体无意识,儿童时代所有的激情和幻想都可以在其中得到投射和外化;其深层结构是一种动态平衡的结构,与儿童审美心理存在着异质同构的关系;其动态性、体验性和亲情性语言契合着儿童的接受心理,因而是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的有力工具,童话具有跨越时空的永恒魅力.但在今天,童话的讲述传统逐步被阅读所替代,它的价值和魅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当代儿童的审美教育中,还原童话的口头展演传统,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正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段写作要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中高段要"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从这些"法规"中不难读懂:写作教学除了学会写作,更重要的在于学生爱上写作。对于小学生来说,童话体写作,是达成这个"愿意"的重要形式之一。一、为谁写——真真切切扬童心"为谁写"在童话写作中似乎根本不是问题。童话,顾名思义是以儿童的情感、儿童的心理、儿童的视角进行创作的幻想性儿童文学样式。但事实上,童话体写作在"为谁写"问题上,存在着以下四种不同的倾向。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6,(81):175-176
童话是最受儿童欢迎的文学形式。作为童话最重要部分的童话精神体现为幻想的品格、快乐的原则、诗意的境界和游戏的精神。童话精神是儿童德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童话具有德育的天然优势,体现为童话生动的道德人物形象、清晰明了的道德观念和社会丰富的道德形式,其德育功能体现为童话的审美感染功能和教育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7.
童话作为儿童文学中的一种特殊体裁,其中隐含的一些观念与知识,在儿童阅读与理解的过程中,会影响到儿童世界观与价值观的形成。但有时由于教师选材不当,却难以实现童话的教育价值。现以解读童话《小花籽找快乐》为例,提醒教师在为儿童选择童话时应注意童话对儿童认知的适合性。  相似文献   

8.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它是以儿童看待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视角来写适合儿童欣赏的故事,它常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教育。因此,激活学生的想象,练习写童话是作文教学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这是《辞海》中对童话的定义。《儿童文学辞典》对童话这样说明:"童话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也  相似文献   

10.
童话的幻想性与游戏精神为儿童的成长注入了活力,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力为儿童的道德养成和创新思维的萌发提供了契机。传统的"抒情派"童话和具有现代意识的"热闹派"童话在不同的时期呼应了儿童素质培育的需要,成为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1.
童话——一种带有浓厚幻想色彩的,具有丰富想象的,专为孩子们而创作的虚构故事,多少年来,它以其生动的故事情节,夸张的想象,丰富的语言,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少年儿童去读它、讲它,也使他们从故事人物的真、善、美,假、恶丑中受到感染和启迪。一、以"走进童话世界,铸造童话精神,造就和谐儿童"构筑校园文化"走进童话世界"意为教师与幼儿一起走进孩子童话般的心灵世界,去读懂孩子,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童话精神是孩子的主体精神,"铸造童话精神"即将"童话文化"与"童话精神"  相似文献   

12.
相信童话     
李小琴 《江西教育》2015,(Z1):65-66
童话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它能以温暖、无痕的方式教育学生,不仅能为他们带来快乐,还能照亮他们的心灵,帮助他们茁壮成长。当童年遇到童话,真善美这样最宝贵的东西,就会留在孩子最初的生命与视野中。作为一名"长大的儿童",我一直相信着童话,运用着童话。文化课中,发掘童话,温暖童心在文化课中,如果注意发掘童话的魅力,将生硬、冰冷的教育与温暖的童话有机结合,就既能搞好课内的语  相似文献   

13.
童话是一种特殊的幻想文学,它借助奇特的想象摆脱时空的束缚,将平凡的真实世界幻化为美丽的、超现实的境界,为儿童带来无限的惊喜和愉悦,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童话对于儿童的心灵发展非常重要,它的魅力不仅在于丰富的心理意义,而且来自它的文学特性。童话作为儿童精神生命中主要的文学样式,对儿童想象力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审美能力的升华有着特殊的作用。因此,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运用"表演"这一抓手引导学生进行童话学习,通过动作、对话、想象、创造等形式介绍了几种有趣的教学活动,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4.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样式,它是按儿童的心理特点、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创作的供儿童阅读的叙事文学作品。童话往往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用拟人、夸张的艺术手法,把自然界"社会化",把社会生活"童话化",创造出一个可以突破时间和生活常规制约的奇异境界,  相似文献   

15.
在许多人眼里,童话是用来“教育”儿童的,认为孩子们看完一篇童话后应该从中习得某种道理。正因为如此,一直以来,中国的童话说教味很浓,很难从中体验到自由自在的游戏精神,读起来让人有一种被教育被灌输的感觉。这种对待童话的观念由来已久,周作人早在20世纪初就批评人们对待儿童文学包括童话的态度“太教育”,“相信儿歌的片词只字里都含有一种作用,智识与教训”。在儿童文学理论界,人们对儿童文学教育性的讨论也一直存在,笔者在此就不赘述。  相似文献   

16.
<正>儿童天生充满好奇心,爱幻想,而童话正好顺应了儿童这一特点和天性,它打破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局限和羁绊,用奇幻的故事情节和生动丰富的语言描写,让儿童爱上童话。阅读童话,能激发儿童潜在的想象力,并有效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又能让儿童找到把幻想变成语言的途径,在创作中享受写的快乐。"读"是吸收,"写"是倾吐,二者相铺相成。只有当自主阅读和自由表达相结合,才能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  相似文献   

17.
在儿童文学各文体里,童话最具有儿童文学的本质特征,它和童心世界离得最近,童话的精神世界和儿童的精神世界是相契合的。童话是如何呵护童年生命的呢?童话是一种神奇的、美妙的、幻想的虚构故事,它借助奇异的想像,摆脱时空的束缚,将原本平凡的真实世界幻化为美丽的、超现实的境界,为儿童带来无限的惊喜和愉悦,满足了儿童的好奇心。而且,童话是融诗性、游戏性、幻想性为一体的文学样式,其本体功能是让儿童得到审美愉悦及情感熏陶。贝特尔海姆从心理学的角度指出“:童话是我们童年接触到的最重要的故事种类(即叙事)。”他认为,童话对于儿童的…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童话阅读与"泛灵观念"、童话阅读与"发散性思维"、童话阅读与宣泄作用几方面阐述了童话阅读对儿童思维品质培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正>《辞海》中"童话"一条是这样定义的:"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增进儿童思想性格的成长。一般故事情节神奇曲折,内容和表现形式浅显生动,对自然物的描写常用拟人化手法,能适应儿童的接受能力。"作为一种幼儿喜欢的文学体裁,童话故事在学前儿童的教育活动中扮演  相似文献   

20.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讲给儿童听的故事。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拟人、夸张来编写故事。每一位儿童都是伴随着童话长大的。每一位儿童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创编童话让儿童乐于表达,易于表达。每一位儿童都可以创编精彩的童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