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委婉语虽是一种语言现象,但也是民族文化现象的一种反映。通过它的表现方式和交际功能,可以从不同侧面反映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文化传统以及民族心理。本文从英语委婉语使用的四个主要功能角度,以美国社会中存在的具体实例,来透视美国社会文化价值观、宗教信仰以及伦理道德等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
脱胎于社会题材,借助于影像与媒介的传播,韩国导演李沧东一贯善用高度诗化、意象层叠的电影语言表达现实的冷峻与暴烈。本文以作者论为观照视野,从李沧东影像作品序列的个人标识、深层结构和呈现方式角度切入,系统探讨了其作品的传播内核与意义。影像主体上,"失意人物"贯穿其作品序列,成为李沧东导演的个人标识;影像内核上,存在与阶级的变奏形成其影像中近乎不变的深层结构;风格表征上,诗化的电影语言、多义的隐喻文本及反类型叙事共同构成电影的诗意呈现形式,其中诗意为表,实质在于幻象背后的潜流。李沧东通过诗意幻象来传达现实社会的双重母题,实现了现实与影像的连结。  相似文献   

3.
第五节 回族文化对散居回族经济发展的导引 文化是国家、民族全部智慧和文明的集中体现,是保持国家、民族生机与活力的强大精神内核,是经济发展的深层推动力。回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近千年的生存和发展中.民族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培育和丰富.对回族的生存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特别是散居回族,虽然散居在祖国各地.但是共同的民族文化却使他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和生活习惯代代相传.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民族品格、民族气质、民族价值取向、民族道德规范和民族文化传统的总和.  相似文献   

5.
徐艳 《新闻知识》2007,(11):70-71
著名的思想家泰勒把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定义为"文化和文明就其人类学意义上看是知识信念、艺术、伦理、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需要的其他能力和习惯所构成的综合体",换言之,文化就是"共同生活在同一地域的某个民族的生活方式"。文化见诸于该民族的艺术、社会制度、风俗习惯以及宗教之中"。那么,电视文化是什么呢?由于电视是一种大众媒介,是用来传播视听觉符号的,因而,我们可以将有电视传播的符号内容统称为电视文化,从这个意义上讲,电视文化应该属于大众文化,是一种实用性的文化。  相似文献   

6.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新闻传播作为一种文化传播方式,对促进新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加强民族间的团结,推动各民族的共同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也应看到,由于各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形成各自独特的民族传统、民族心理、价值观和风俗习惯,这种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在客观上对新闻传播也起着不同程度的制约作用,影响到新闻传播的效果。在多民族文化共存的情况下,如何切实有效地实施新闻传播?这是新疆新闻界一个值得重视探讨的课题。本文试就跨民族文化的新闻传播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并就韩强同志在《试论跨文化传播的新闻价值观》(载《新疆新闻界》1996年第1期)一文中提出的一些观点进行商榷。 一、跨文化传播与跨文化新闻传播 文化是一个社会群体的生活状态,包括人类在后天所习得的各种知识技能和创造活动的总合。它由物质文化、规范文化和认知文化三个相互关联的部分构成。文化具有民族性、综合性和历史延续性,在阶级社会中还具有阶级性。每一社会和群体都有与其相  相似文献   

7.
一、新闻职业道德的内涵和特殊作用 道德是一种精神生产力,新闻职业道德,是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会在民族精神、国家意识和文化之中,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物质力量、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的综合力量;新闻职业道德力量是构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动力;新闻职业道德建设也是人民幸福、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一支具有高尚品格、思想伟大和良好职业道德的新闻宣传思想队伍,是不可能得到世界其它民族和社会的尊重和信任,也不可能达到同心同德同力的深层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任何一个民族之所以得以存在和发展,就在于民族自身具有强烈的文化特征,而这种文化特征主要是靠本民族的思想意识、民风民俗、语言服饰,以及生产和生活方式等诸多因素构成的。仡佬族有别于其他兄弟民族的文化特征之一,就是独具民族特色的食  相似文献   

9.
民族报道是对外摄影报道的重要方面。“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从新闻摄影角度理解这句话,就是说民族摄影报道具有重要的国际新闻价值,是对外新闻摄影报道的重要方面。世界是由各种肤色的人种及民族构成的,人类的文明是由全世界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从社会心理学角度讲,对各民族的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生活水平、风俗习惯、人文历史和地理风光等的共同兴趣,是人之常情,人之常理。忽视这点就等于自动放弃对外摄影报道的一个优势。再者,民族问题在国内、国际上都是十分复杂、十分敏感的问题。当今世界上  相似文献   

10.
出版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现已被各文明国家所公认.特别是在一些历史悠久、文化高度发达的国家,出版作为一种文化所具有的一些特殊内在规律,它与本民族文化传统的牢固联系及继承关系等,作为一个民族新时代出版文化的稳定内核,始终是顽强的存在,并且决定着这种出版文化的一些基  相似文献   

11.
该论文分析了低俗搞笑广告与当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关系,认为低俗搞笑广告受到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式微、内部解体与变化;大众传播中意识形态的模糊化;网络文化的崛起;信息构成方式、存在方式及流通方式的变化.论文指出,文化深层结构具有抗拒重大变化的特性,如果广告表现贬低、威胁到了社会共同体的存在,就必然因超过社会的容忍度而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  相似文献   

12.
张韩慧 《新闻爱好者》2010,(11):155-156
文化,是一种由历史积淀下来,由公共社会系统所遵循或认可的共同的行为模式,是由各种元素组成的一个复杂的体系。这个体系中的各部分互相依存,共同发挥社会整合和社会导向的功能。在我们关于世界的话语和思考中,由文化产生的差异和认同是如此根深蒂固。它是人意识形态中的一个深层维度。在一定程度上为社会的运行和人类的行为提供规范和框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或多或少地制约着每一个寄生于当下文化语境中的个体的一切传播行为。  相似文献   

13.
王芝颖 《今传媒》2020,(4):116-117
《影》延续了张艺谋擅长的古装、宫廷题材,在极致的东方美学包装之下讲述了一个具有西方内核的戏剧性故事,既满足了中国观众的深层民族心理,又契合了西方观众的期待视野。本文以《影》为例,从叙事时间、叙事空间、叙事结构三方面,分析《影》对于中国文化书写的自我命名和重建。  相似文献   

14.
本书作者多田道太郎,是著名的日本文化研究学者。本书从身边的各种现象,诸如餐具的使用、建筑形式、插花及园林艺术、生活习惯、语言和人际交往方式等等,深入剖析日本文化的深层结构和独特的价值体系,从日本人生活的表象窥见日本文化的神髓。本文摘自该书。  相似文献   

15.
高燕 《大观周刊》2011,(35):16-16
从伦理思想的角度看,儒释道三教的精神内涵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核心——中华民族的伦理精神。这种伦理精神所体现的是生活的根本秩序、行为的价值取向和生命的内在追求。中华民族的伦理精神,是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深层结构,也是它在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大众心理上的积淀与自觉,它是儒释道三教伦理思想的融汇对中华民族长期熏染、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李勇 《新闻知识》2006,(8):20-22
历史观是如何形成的?毫无疑问,一个国家的文化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研究已经形成共识,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意识文化3种形态。“媒介文化是指在文化大系统中,媒介为影响人的主要方式而构成的社会亚文化系统”。①可是为什么我们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历史观,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对历史有不同的看法?是什么教会了我们的历史知识?又是什么误导着大众对历史的认识呢?也许从媒介构成的拟态环境中,我们可以得到一点启示。人类社会生存的环境是由三类环境总体构成:自然环境,社会结构体系环境和符号环境。文化的构成从某…  相似文献   

17.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稳定的共同体。狭义而言,是指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除人口众多的汉族以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这56个民族的总称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各民族相互交往,休戚与共,共同创造了丰富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化。我国各  相似文献   

18.
作为人类社会生活现象之一的广告,受制于其所属的民族文化。我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长久以来所形成的特有的生活方式的反映,必然成为华语广告的文化母体。尤其是儒释道思想和唐诗宋词等在价值导向、广告创意、表现技巧等方面都对广告创作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档案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传统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精神和文化的重要标识,是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蕴含着一个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识,展现了一个民族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特有的生存方式、生活智慧、思维方式、想像力和文化意识,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族群文化生命的密码,也是维护国家独立于世界文化之林,拥有自己文化身份和文化主权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玄幻小说热潮现象的多元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盖博 《出版科学》2006,(5):34-37,53
2003年以来,玄幻小说在中国掀起了热潮.玄幻热潮这一出版、文化现象是历史与现实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以中国玄幻小说自身特点和社会外部环境两个维度为基本框架,从本土化内涵、青少年化对象、商业化运作和网络化传播四个角度解析中国玄幻小说热潮出现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