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传统的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以它强大的功能实现着教和学的变革。因此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台必须是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搭建在信息技术这个平台之上,拓宽教学资源,拓宽师生学习、交流的渠道,改善教和学的方式,提高教和学的质量,提升教师和学生的能力。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影响着数学教学的理念、数学教学的内容、数学教学的设计、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等。  相似文献   

2.
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的整合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这迫切需要我们改变教育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为数学教育的普及与传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另一方面也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改革要反映信息技术所引发的变革,就必须在数学课程理念、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3.
在信息技术时代,信息技术对数学课程和教学有着重大的影响,而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工具也让人们重视,特别是怎样与数学学科有效地进行整合成为了当今人们关注的问题。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4.
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的整合指明了方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与教学过程浑然一体呢?本文就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数学课程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代表的当代信息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这迫切需要我们改变教育方式。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为数学教育的普及与传播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另一方面也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改革要反映信息技术所引发的变革,就必须在数学课程理念、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中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6.
为了迎接21世纪信息社会的挑战,"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已成为我国基础数学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对数学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学与教的方式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了寻找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效结合点,正确把握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方向,我们必须要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教学模式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本文在数学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内涵进行分析,尝试提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以及整合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了迎接21世纪信息社会的挑战,“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已成为我国基础数学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对数学教育观念、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学与教的方式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为了寻找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有效结合点,正确把握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方向,我们必须要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教学模式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本文在数学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内涵进行分析,尝试提出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以及整合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信息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越来越大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也改变着教育和学习的方式,数学教学更是受到严峻的挑战。本文基于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问题,提倡多媒体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改革有效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是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方向 2000年修订的《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有这样一个重要理念:“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习和教学的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数学课程要重视运用现代技术手段,特别是要充分考虑计算机(计算器)对数学学习的影响,把现代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使学生从大量繁杂、重复的运算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这不仅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理念,也为今天的数学教学改革指出了一个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型的数学活动中去。”随着数学课程实施和深入展开,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关注这一基本的理念,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尝试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汪志平 《考试周刊》2007,(47):93-95
本文在介绍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内涵、作用、方式的基础上,利用现代教育理念: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对高中数学的内容"曲线和方程"进行教学设计。该教学设计以整合思想为指导,利用问题任务驱动,将信息技术用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教师突破教学难点的工具。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为促进数学教学的进步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平台。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数学课程发生了一些实质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数学课程理念、数学内容选取、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背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重点分析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三种主要方式: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理念的整合;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内容选取的整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认为对信息技术使用时机的把握将直接影响到整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已成为我国基础数学教学改萆的新视点,它对数学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以及教学效果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国家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更是明确提出“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因此,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重要性显得愈为突出。研究显示,当人们大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区、问题之时,却鲜有文章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适应性进行专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一、更新教学理念为切实推进数学课程改革 ,国家教育部已经颁发了《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其核心是以人为本。课程理念的变化决定着课程内容的变化 ,新课程将在 2 0 0 5年正式启用。为了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尽快更新教学理念。1 .树立“以人为本、以问题和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数学教学应着眼于“处方式”教学设计 ,即针对教学过程中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教师在教学设计中 ,应具备医生“临床诊断”和“开处方”的能力。教师“临床诊断”的本领在于“问题”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凭借其自身功能的完整性、使用的便捷性以及设计的个性化等优势,在社会当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促进当前社会发展和人们传统生活、娱乐、工作、学习方式进行创新的必要条件,被普遍运用于我们的生活实际当中。尤其是在教育领域,我国教育部工作会议当中就多次提到将信息技术与传统课程相整合,能够借助信息技术的作用来对传统课程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式改革,从而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为此,本文以数学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就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通过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教学整合的内涵、作用、原则等的分析,探究了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教学整合的模式与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7.
在实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对《标准》中教育理念的认识还存在偏差,所以无论是常规的课堂教学,还是优质课、观摩课等教学中都存在着一些值得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推进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必须清楚地意识到目前在数学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仍存在误区,才能真正实现信息技术对数学课程的重构。信息化环境重构了数学课程目标、优化了数学课程内容、改变了数学教与学的方式,促进了数学教学的多元评价。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对数学课程的内容、数学教学、数学学习方式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整合的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的整合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下面谈谈我对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课程整合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理念下,仅仅以知识的传授为目标的教学逐渐淡入人们的视野,同时以培养能力和素养为核心的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在此理念下应运而生。结合数学课程的特点,着重阐述了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在整合中的新特点和新思路,尝试通过信息技术工具与数学实验相结合、信息技术教学与数学教学相结合的途径,实现二者课程的有机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