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随着"中国新闻出版信息网"的建立,图书在版编目(CIP)工作必将对我国的图书出版事业产生积极的影响。CIP数据质量的提高,编目周期的缩短,都对图书的有序出版以及图书的科学化管理,也为中国的图书出版更好地与国  相似文献   

2.
图书在版编目(英文缩写CIP),是依据相关的国家标准《普通图书著录规划》、《文献叙词标引规则》以及《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对图书进行著录、分类标引、主题标引,在图书出版过程中编制,并印制在图书上的书目数据。目前全国大多数出版社已将申报CIP数据纳入图书出版的内部工作流程当中,并通过校对、质检等环节加以审核。但我们也发现CIP工作存在着不尽如人意的地方。CIP数据不准、不全,将直接影响到统计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对全国图书出版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和科学的分析,无法向业内同行和社会用户提供详实的可供书目数据。而产生这些…  相似文献   

3.
全国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是国家数据,申报CIP数据是图书出版必经的印前程序。CIP数据依据的是国家标准,字段丰富、标引规范、权威准确、全面完整、快捷及时。本刊的主办单位中国版本图书馆是新闻出版总署指定的惟一的CIP数据制作单位。本期的〔选题参考〕栏目将逐月刊发由专家学者根据订货会前的月度CIP数据撰写的《中国图书出版月度分析报告(订货会专稿)》,希望能给参会者提供建立在数据分析基础上的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CIP的发展及其对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阎龙 《图书馆学刊》2005,27(6):69-70
介绍了CIP的发展过程及其对图书馆编目工作的影响,指出CIP将图书馆的文献整序功能扩大到社会知识领域,推动了图书编目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保证了书目信息与图书出版同步传递。同时,维护CIP数据的权威性则是出版发行和图书馆界共同的责任。图书馆编目人员要为CIP的发展和完善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CIP,即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包括书名与责任者、版本及出版项、国际标准书号、图书分类项、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号等内容。其作用是与国际接轨,便于图书查询。新闻出版署要求于1996年在全国出版的图书推行使用CIP,CIP放在图书的版权页上。从CIP在图书中的显要位置和在图书查询中的信息功能,就可看出它的重要性。然而,笔者在近日召开的北方十省市优秀科技图书评奖会上发现,不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不同类别的图书,在CIP中都程度不同地出现了差错,成为“事故多发区”。CIP差错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1.缺少CIP数据。…  相似文献   

6.
略论CIP(在版编目)的管理与运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CIP(Cataloguinginpubication)意为图书在版编目,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为在出版过程中的图书编制书目数据。即:根据出版社提供的书刊清样和专门填报的数据工作单进行的文献编目,然后把CIP(在版编目)数据印在图书的特定位置,供图书馆及其他文献工作机构用以编制可资提高  相似文献   

7.
中国图书在版编目(CIP)的起步与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版编目(Cataloguing in Publication,简称CIP),即根据一定的标准为在出版过程中的图书编制书目数据"(摘自GB12451-90)."在版编目的目的是在有关文献被出版之前,向出版商提供编目效据,以便使这些数据能够被印刷在该出版物中.通过这种办法,出版物和它的编目数据可以在同时被图书馆、书商和其他需要这一数据的人们所利用"(摘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5年编制的关于CIP的国际调查报告).这种编目形式不仅可以保证书目信息与图书出版信息同步传递,而且可以使图书编目工作走上标准化、规范化的轨道.  相似文献   

8.
图书在版编目(Cataloguing in Publication),简称CIP,是根据<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和<图书书名页>两项国家标准,对出版过程中的图书编制书目数据,并把该书目数据印在图书书名页背面或版权页.它为图书出版,发行机构、图书馆和读者共享其数据,且最终实现文献资源数据共享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CIP(Cataloguing in Publication)即图书在版编目。它是指在图书出版过程中,由图书馆或其它部门利用出版社提供的清样,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编目,然后再由出版社将编制的书目数据印刷在书名页上,以供出版机构、图书馆和图书发行部门共同利用。 近几年,CIP在我国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从最初的几家出版社实施到200多家,所编的数据呈明显上升趋势。笔者  相似文献   

10.
现在,图书在版编目(CIP)在图书馆分类编目工作中正发挥出愈来愈大的作用.本文论述了图书在版编目工作(CIP)的概念、实施过程、图书馆利用CIP数据时应注意的常见错误,并对我国图书在版编目工作发展的强大生命力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七十年代初,美国国会图书馆为了促使图书著录的统一,解决集中编目卡片供应不及时的矛盾,实行了在版编目(Cataloging inPublication,简称CIP),由出版机构在图书正式出版前将校样送国会图书馆,该馆编目后将著录资料(包括著录标目、书名、丛书名、附注、主题词、杜威分类法和国会图书馆分  相似文献   

12.
新的中国国家标准GB/T12451—2001《图书在版编目数据》于2001年12月19日发布,从2002年8月1日开始实施,同时取代GB/T12451—90的旧标准。新国标规定了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的内容、选取规则及印刷格式,适用于为在出版过程中的图书编制书目数据。现对新旧版本的不同之处与重点强调的地方,及编辑在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谈一谈。一、不同之处与强调重点1.定义。(1)图书在版编目定义为在图书出版过程中编制有限的书目数据的工作,突出是“有限的书目”。(2)图书在版编目数据…  相似文献   

13.
CIP在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989年3月,我国实行图书在版编目的第一个技术文件——国家标准《图书在版编目数据》终于宪成了起草工作,与另一项国家标准《图书书名页》(后者规定了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在书名页上的印刷位置)一道向国家技术监督局报批,这标志着我国的图书在版编目事业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图书在版编目(Cataloging in Publica-tion,简称CIP)自70年代以来,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出版、发行、图书馆各界都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1978年,阎立中同志撰文详细介绍了GIP的历史和现状,并于次年倡议在我国实行CIP。而进口  相似文献   

14.
1.CIP数据申报量同比下降 22大类中仅有8类上涨 据中国版本图书馆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统计,2014年1-2月,全国各出版单位共为34277种图书申报了CIP数据,  相似文献   

15.
刚刚过去的2016年,主题出版规划以独立的图书类规划,首次成为“十三五”出版规划的11个子规划之一,地位与作用进一步凸显.经过多年发展,主题出版也成为出版单位提振出版主业、发挥资源禀赋的有力抓手.从中国版本图书馆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来看:“十三五”开局之年,“提质增效”成为主题出版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6.
贾玉双 《图书馆学刊》2000,22(Z1):53-54
图书在版编目(cataloguing in publication,简称CIP)是在图书编辑出版过程中,由出版社填写一张编目数据工作单,连同该书的全份校样,或该书的书名页、前言、内容简介等样张,送到中国版本图书馆,对其编目数据进行审核,然后将该书的编目数据,提供给出版社,印在图书书名页的背面.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机读目录(CNMARC)是信息技术发展和资源共享要求下的产物。它完备的标准是实现信息机构间数据转换和资源共享的必要条件。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核字号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为编制好的在版编目数据赋予的唯一一个核准号码。CIP数据核字号可以作为一个信息标注点融入到CNMARC中,以区分和检索图书。  相似文献   

18.
概述了在版编目的发展,从医学类图书CIP数据的分类标引、主题标引和著录数据三方面分析了医学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存在的问题,并对提高CIP数据质量和图书馆书目数据标准化规范化程度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图书在版编目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图书在版编目的发展历程和当前CIP数据质量存在的种种问题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回顾、客观描述与深刻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提高CIP数据编制质量的对策——即建立以国家CIP为中心、各省CIP为分中心的编制模式。  相似文献   

20.
论书名著录的规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书目著录的多样性 我国书目著录五彩缤纷,但最常用的则是图书在版编目(简称CIP)、手工编目(以卡片形式为主,简称Card)和计算机编目(简称MARC)三种.经过多年努力,规范它们著录的标准化文献已经齐备:CIP的标准有《图书在版编目数据》[1]、《普通图书著录规则》[2]、《文献著录总则》[3]等;Card的标准有《普通图书著录规则》[2]、《文献著录总则》[3]及它们所对应的修订报批稿,[4,5]《中国文献编目规则》;[6]MARC的标准有《中国机读目录格式》[7]、《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8]等多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