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3 毫秒
1.
我校古籍研究所所长穆克宏教授研究文学史史料学的专著《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述略》,已由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目前,国内外尚无此种专门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的著作问世。这部学术专著的出版。填补了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研究的空白。 此书有四个明显的特点: 一、论述系统,内容丰富。本书共分八编。按时代顺序论述曹魏、西晋、东晋、南朝、北朝的文学史料;鉴于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点,又将南北朝乐府民歌、魏晋南北朝小说、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之史料,分专章论述。横切与竖切结合,系统全面地论述了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此书的内容十分丰富。作者不仅广泛地汇集了文学史料的版本目录,而且对史料加以鉴别、评述,有的还撰写了内容提要。对于一些学术上有争论的问题,也作了介绍,对我们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两汉时期是楚辞学的初兴期,"经学"占统治地位,出现了许多解经大师。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玄学、佛学的兴起,汉儒学独尊的一统局面被打破,人们直言不讳地肯定其文学的价值。从文献学的角度探讨魏晋南北朝人的《楚辞》研究,得出结论:魏晋南北朝人研究《楚辞》其文学意识明显的逐渐增强,他们经历了魏晋楚辞学研究文学意识的觉醒,南北朝时期楚辞学研究文学意识的高涨,和最后达到楚辞学研究中文学意识的成熟三个阶段。这个时期他们完成了《楚辞》研究从两汉"经学"到以后文学研究的转变。  相似文献   

3.
华东师大历史系刘精诚先生的两部魏晋南北朝史著作——《魏孝文帝传》和《两晋南北朝史话》,已在不久前分别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和中国青年出版社正式出版。 刘精诚先生从事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和教学已有30余年。从1964年在《历史教学》上发表《拓跋族的兵制与土地关系的变化》一文至今,他已发表了魏晋南北朝史方面的论文20余篇。近年来,他致力于对北魏孝文帝多层面、多角度的研究,发表在《中国史研究》及各种学报上的专题论文已近10篇。此外,还发表了关于北魏末年人民起义等专题的系列论文多篇。《魏孝文帝传》和《两晋南北朝史话》这两部著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中古文学史研究领域,有一种理论即魏晋文学自觉说较为流行。其中尤以北京大学袁行霈先生的说法最具代表性,由他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第二卷《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说: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昭明文选》编纂中对赋的选取研究,是在研究古典文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部分。赋在《昭明文选》中共有56篇,占到《昭明文选》总体篇幅的三分之一以上,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因此《昭明文选》编纂中对赋的选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昭明文选》编撰中对赋的选取研究作为主要内容,以分类研究作为研究基础,对赋的选取特点以及具体的要求进行详细的分析解读。另外,本文的研究也分析了未入选《昭明文选》的赋。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政府的鼓励,在这情形下,文学迅速发展起来,所以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态势。对《昭明文选》赋的选取研究不仅可以促进《昭明文选》自身的研究发展,而且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内容。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中古文学史研究领域,有一种理论即"魏晋文学自觉说"较为流行。其中尤以北京大学袁行霈先生的说法最具代表性,由他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第二卷《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说:"文学的自觉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理论”文章和专著中所阐述的“文学的社会作用”,实际上就是在阐述文学的社会功利性;以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最先倡导的“诗赋欲丽”为支持“文学自觉”的重要论据,只是持“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时期”论者断章取义的主观臆断。陆机在《文赋》中谈文学创作,更多考虑的不是辞藻如何华美的问题,而是“意不称物,文不逮意”的尴尬。梁昭明太子萧统则明确否定了片面追求语言华美的审美意念。认为魏晋六朝文论是在主张“为艺术而艺术”,也是持“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时期”论者断章取义的臆断。“魏晋南北朝是文学自觉时期”论者既肯定出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文章和专著”是判断“文学自觉”的标准,实际上又对那一时期文学理论文章和专著中对文学分类的一些阐述加以否定,这样就形成了悖论。  相似文献   

8.
韩国磐先生是国内外久负盛名的老一辈史学家。数十年来,他潜心研究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五代史,成就卓著,倾注了极大心血的力作《魏晋南北朝史纲》、《隋唐五代史纲》、《隋唐五代史论集》等十余部专著相继问世,大大促进了史学界对于这一段历史的研究。不久前,韩先生所著《南北朝经济史略》又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从而为魏晋南北朝经济史的深入研讨作出了新的贡献。早在60年代初期,韩国磐先生就曾撰有《南朝经济试探》和《北朝经济试探》。对南朝和北朝的社会经济分别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和精譬的论述,有力地推动了对南北朝经济史的研讨。两书问世后,在学术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成为治魏晋南北朝经济史的必读书。将近30年后的今天,韩先生的《南北朝经济史略》,作为厦门大学“南强丛书”之一种而出版,  相似文献   

9.
魏晋南北朝时期,《楚辞》的接受程度已经很广泛,人们对它很重视,甚至把它看成是超凡脱俗的风神,屈原已成为一种人格的典范,人们以民俗的方式将有关他的地望进行传播,他的传说也在民间不断流传。《楚辞》是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它的抒情性和华美的艺术形式很受文人们的重视,与两汉相比,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其重视程度更大些,文人们经常以《楚辞》作为文学资源,进行学习和仿效,文人们把它的句式、意象、词语,经常运用到诗词作品中,在与各种文学体发生碰撞、融合时,促进文学形式向前发展,唤醒新型文体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正朱进国教授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并潜心于中国古代书信之研究,以其慧智巧心,精心结撰成《秦汉魏晋南北朝书信赏析》一书,这是他教学科研成果的展示,更是他著述立说的"立言"成果。朱进国教授的《秦汉魏晋南北朝书信赏析》出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北朝的《诗经》研究,是《诗经》研究上的重要时期,它上承先秦两汉的经学研究,下启唐宋的文学研究,这一时期的许多研究成果为后世继承或给后世以重要启迪。本文在充分占有材料基础上,对魏晋南北朝这一历史阶段的《诗经》研究予以全面探索研究。文章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经学研究向文学研究的过度。这一部分不仅研究了过度的具体现象,同时也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论述了这一转变的深刻根源,某一历史时期的接受者期待视野的转变直接导致这一时期《诗经》研究角度的转变。第二部分对《诗经》文学因素的认知和探索。这一部分分别阐述了魏晋南北时期刘勰、钟嵘等著名理论家对《诗经》抒情特质,《诗经》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以及《诗经》语言特色的研究情况,从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接受者对《诗经》的文学因素已经有了较为充分和全面的认识。第三部分博物学研究的成果。魏晋南北朝是《诗经》博物研究的开端,三国时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的出现不仅丰富了接受者的博物知识,还开辟了《诗经》博物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2.
作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一部重要典籍,《世说新语》对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发展有着积极反映。其《文学》类目的形式体制和所载内容,虽然有文学观念演进的痕迹,但是在总体上表现出对儒家传统文学观念的充实和强化,并非趋向"文学自觉"和纯文学观念。在魏晋南北朝的具体历史语境中考察《世说新语》的"文学"具体所指,对于认识这一时期的思想学术变迁和传统文学观念的演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梁章钜是清代具有爱国爱民思想的文学家,也是著名的《文选》学研究专家。他的《文选旁证》四十六卷校勘认真、细致,注释确切、详赡,考证细密、审慎,评论深刻、精湛,被誉为“选学之渊海”、“集大成”之作,对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和《文选》学,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文学鉴赏问题,在我国古代文学理论中很少有专门的论述。在先秦两汉时期,虽然已经有了文学鉴赏和批评的萌芽,但还是十分粗浅的,更谈不上系统化。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文学鉴赏和批评理论高度发展和繁荣的时期,曹丕、曹植、应场、陆机、挚虞、李充、葛洪、沈约等人,都曾对这一问题进行过探讨,但都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只有刘勰,在他的不朽名著《文心雕龙》中写下了《知音》篇,全面地阐发了文学鉴赏的理论、方法、途径等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对我国的文学鉴赏和批评理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无疑,(知音)将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鉴赏和…  相似文献   

15.
《诗经》研究经过汉代的繁盛,魏晋南北朝义疏体的兴起和注音著作的大量出现,直至唐代时,《诗经》研究的风气已有衰退之势,更多的是传承,较少创新。《诗经》研究的专著数量已急剧减少,且大体上是承接汉学遗风。其中孔颖达《毛诗正义》成为《诗经》汉学的集大成之作。另外,受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对《诗经》从文学角度观照的影响,唐代诗人也很大程度上开始关注《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  相似文献   

16.
商业史是经济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商业研究往往被忽视。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这一长期被看作是分裂、割据、倒退的“黑暗时期”,商业研究显得尤其薄弱。令人欣慰的是,进入八十年代以来,史学界出现了新气象,不少史学工作者把注意力转向了这个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首先,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史专著先后出版,如韩国磐的《南北朝经济史略》、许辉、蒋届亚的《六朝经济史》、余鹏飞的《三国经济史》、张尚谦的《魏晋南北朝经济史新探》等,都有专章论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商业发展。其次,随着对魏晋南北朝区域经…  相似文献   

17.
柳宗元游记散文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宗元一生的文学创作极其丰富,特别是他的游记散文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自此,在中国古代散文史上又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成熟文体。追根溯源,中国游记文学是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的。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自然景物只是某些作家抒情诗文和铺叙苑林的辞赋作品的附庸,并没有成为文学作品中独立的审美对象。魏晋南北朝时期,“老庄告退,  相似文献   

18.
本次研究选取魏晋南北朝文学中的一些勇武女性形象作为案例,分析古代文学中的勇武女性形象,魏晋南北朝文学中的勇武女性形象成为了我国文学史中不能忽视的美丽风景。这些鲜活的女性形象拥有张扬的个性,有着追求和平追求自由的精神,同时也努力捍卫尊严,维护孝道,她们勇武的形象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中,为后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魏晋南北朝文学中出现女性勇武形象的原因,分析文学中勇武女性形象的类别,以期深入了解魏晋南北朝的文学,指导文学发展和文学进步。  相似文献   

19.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田间、枝头的累累果实,便是对人们春播夏种的最好回报,正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物质生产如此,精神生产也不例外。前不久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混乱与重构——魏晋南北朝社会与阶级研究》一书,便是作者刘汉东先生多年辛勤耕耘结出的硕果。刘汉东先生是著名秦汉魏晋南北朝史专家高敏先生的高足。八十年代初,他师从高敏先生精研古史,颇得真传。在名师的言传身教下,他对魏晋南北朝社会和阶级结构的研究用力甚勤,并且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一系列独到见解。《混乱与重构》这一专著,就是他多年研究和思考的结晶。虽然…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小说的成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自觉之后,小说迎来了一个发展的转折点。魏晋南北朝的小说总体上呈现出篇幅短、受"实录精神"影响大的特点,而志怪小说则更为明显的表现出真实性与虚构性的统一。干宝的《搜神记》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突出表现了这一文体特征并产生了深远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