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0 毫秒
1.
喂拢鱼来钓     
张世才 《钓鱼》2011,(5):42-43
笔者有60多个春秋的钓鱼经验,经验有千条万条,最根本、最关键的只有两条:一条是根据鱼种用诱饵喂窝(打窝),把分散的鱼儿聚集到窝子中来;一条是根据鱼种使用相应的钓饵下钓,让鱼儿心甘情愿吞钩上钓。只要抓住了这两条,就能钓到鱼、多钓鱼、钓大鱼、鱼儿满篓。  相似文献   

2.
张世才 《钓鱼》2008,(2):48-51
笔者有60多个春秋的钓鱼经验,感觉经验有千条、万条,但最根本、最关键的只有两条:一条是根据鱼种用诱饵喂窝(打窝),把分散的鱼儿聚集到窝子中来;一条是根据鱼种使用相应的钓饵下钓,让鱼儿心甘情愿吞钩上钓。只要抓住了这两条,就能钓到鱼、多钓鱼、钓大鱼,做到鱼儿满篓。  相似文献   

3.
朱剑飞 《钓鱼》2014,(9):20-21
钓鱼离不开打窝,而且如果窝子打得好,这鱼儿就会纷至沓来不肯走,钓鱼焉能不丰收。无论传统钓丕是台钓,都越来越重视打窝,尤其传统钓,打窝是戎功的一半。大凡打窝几乎都离不开米,无论大米小米还是玉米,都是有形的颗粒物。干百年来,大约还是原生米为主,但是这十年来就变化大了。打窝米的变化,也反映了钓鱼人钓鱼观念和技巧的变化,也反映了时代变迁和经济的繁荣,试想,如果人都没有米吃,鱼儿哪还会有米吃?  相似文献   

4.
颜恒 《钓鱼》2008,(22):37-39
“钓鱼不撒窝,大都钓不着”、“先打窝子后钓鱼,脚步轻捷慢慢提”、“舍不得香饵钓不着鱼”、“药米打窝,鱼未不走”“诱饵有香味,鱼儿才拢来”、“春钓不打窝,回家没汤喝”、“钓鱼不喂窝,回家没汤喝”……这类钓谚传递的是同一个基本事实:钓鱼必须先找钓点撒饵做好窝再钓鱼。  相似文献   

5.
颜恒 《钓鱼》2006,(9):38-39
浏览过一些钓鱼报刊,发现关于针对做窝的钓谚较多,如“钓鱼不撒窝,大都钓不着”、“药米打窝,鱼来不走”、“诱饵有香味,鱼儿才拢来”、“春钓不打窝,回家没汤喝”等等。  相似文献   

6.
浏览过一些钓鱼报刊,发现关于针对做窝的钓谚较多,如“钓鱼不撒窝,大都钓不着”“、药米打窝,鱼来不走”、“诱饵有香味,鱼儿才拢来”“、春钓不打窝,回家没汤喝”等等。这里不评论这些钓谚是否符合“谚语”的章法,而与垂钓中的实际情况比照,也是犯了主观臆断的错误。古人云:“  相似文献   

7.
串钩钓冬鲫     
焦安刚 《中国钓鱼》2004,(12):14-14
对于严寒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冬季可钓的鱼种并不多。“小雪”之后,鱼儿基本都冬眠“闭食”了。冬钓以鲫鱼为主钓鱼种,好的天气里,再加点儿好运气,间或鲤鱼也能钓上来,喜爱钓鱼的朋友们,千万别把这段好时光虚度了。  相似文献   

8.
野水钓鱼,20世纪80年代我一般采用打2~3个窝定点钓,钓完~窝就补窝,然后再钓第二窝的钓法。由于鱼的密度相对较大,补窝后鱼不一会就又进窝了,当时按此钓法一般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后来,鱼逐步变稀变小,我就改用多点轮钓法,即每次打5~6个窝子,每个窝子钓3—5条鱼就换窝钓,对鱼获好的窝子就补窝继续钓。鱼获不佳的窝子则弃之。这样又钓了儿年,效果还不错。到了90年代中期,这种钓法又失灵了,一个窝子钓起几尾鱼后若再补窝,这窝中的鱼儿一般就没有新窝中的多,有的甚至根本就没鱼了。  相似文献   

9.
野外传统钓,通常使用最多的就是选择鱼儿行走的路线(又称鱼道),或鱼儿易聚集处下窝料,以便“聚而奸之”。笔者以前钓鱼时就特别注意选点,也常在选到好的钓点时受益匪浅。但那时用的诱饵就是麸皮、糠、米,用上点芝麻或掺点山柰。就算是“高级”的饵料了。那时钓鱼的人远没有现在这样多。  相似文献   

10.
把钓鱼理论与每次垂钓的实际相结合,往往能打破常规钓法,取得很好的效果。我的体会是,垂钓中要从所钓鱼种的习性和诸多自然因素中分析出鱼儿此时想干什么,鱼儿在做什么,从而做到有的放矢。 去年3月8日,我在秦皇岛市区的汤河用手竿钓了1小时,钓得鲫鱼6条(此河没有  相似文献   

11.
贺建成 《钓鱼》2008,(13):38-39
草鱼是热水鱼,属于趋温性很强的鱼种。具有怕冷不怕热的特征。“热钓草鱼冷钓鲫。”三伏天的草鱼是绝对肯咬钩的,三伏天钓草鱼,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段钓鱼,只是在钓法钓技上有些区别,在钓鱼位置与钓水深度上有点变化,在窝饵钓饵上有些选择。至于在三伏天之中的阴天和雨后钓鱼,更是招法各异,  相似文献   

12.
钓鱼是一件悠闲自得的事儿,是一种闲情逸致,必备平常宁静之心,勿存杂念,切忌浮躁。人怀浮躁之心是难耐钓鱼的“煎熬”的,说来也怪,人愈急躁,鱼儿就愈不咬钩;鱼儿愈不咬钩,人儿就愈急躁,形成恶性循环,最终只能是空手而归,无功而返。 钓鱼心态因人而异,有的主张为鱼而钓,有的只为钓不惟鱼,还  相似文献   

13.
冬季气温低,鱼儿活动缓慢,当天打窝很难聚鱼,所以,冬季垂钓宜打隔夜窝,许多有经验的钓手都采用打隔夜窝的办法垂钓。即第一天钓鱼收竿时,再打上一个窝,第二天一早来  相似文献   

14.
王砥平 《钓鱼》2008,(24):28-29
在我国一年四季都有鱼可钓,就是在银装素裹,草木枯竭的严寒冬天,也还是可以钓鱼的。 水温一般在15—25℃是鱼类存活生长的最佳期,超过30℃或低于4℃时,就不吃不动,这是鱼儿一般规律。进入寒冬,鱼类畏寒,普遍会进入冬眠,安全过冬。但其中还有许多鱼种,既冬眠也吃食,鲫、鲤就是其中主要一种,只不过冬季寒冷温度低,鱼儿活动范围小,主动觅食性差,钓取难度加大,但也并非难于上青天。  相似文献   

15.
春风送暖,桃红柳绿满河山。祖国的江河湖库,哪里不是风景如画?钓鱼人置身在美丽的大自然怀抱临水抛竿,就如同一尾快乐的鱼儿,在明媚的春光里迷醉……而春钓水库,与大鱼共舞,又以其独有的魅力令无数钓鱼人竞“折腰”。那么,春钓水库该如何钓?有一些怎样的技巧呢?在此,本刊“请”出一些擅长水库钓鱼、特别有着春钓水库实战经验的全国钓鱼大师、野钓高手,请他们向广大钓友们谈谈——李大毛(安徽钓手,全国钓鱼大师)春钓水库选点做窝是关键在我们安徽境内水库星罗棋布,有11座大型水库、100座中型水库及4000多座小型水库。其中有著名的花亭湖水库…  相似文献   

16.
人在自然水域的垂钓活动中,一般都是先撤窝后钓鱼。正常情况下仲春至中秋撒窝5-20分钟,早春、晚秋时节撒窝20-40分钟,冬天天气寒冷,鱼儿活动范围小,进食慢且少,撒窝时要1-2小时,鱼儿就会进窝吞钩饵,浮漂就有动静。可是有时远远超过上述时间仍不见浮漂动,这时我们就应认真分析情况找出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具体问题须具体对待。一、钓位选择不对,诱饵不投鱼的口味在垂钓活动中选择好的钓位和窝点非常重要。鱼在水域中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如生活习性的不同,活动觅食的深浅层次也不一样。如果有几个人在同一水域中垂钓,别人连…  相似文献   

17.
殷春年 《钓鱼》2012,(4):30-32
钓鱼打窝,这是众多钓友都非常重视、并且在每次钓鱼之前都会努力去做好的事情。他们认为,只有打个好窝子,才能够把那些在水中四面八方游动的鱼儿引诱过来并聚集一起,以便于更加有效地钓获。然而,与我共同外出参加钓鱼活动已有20多年的钓友老  相似文献   

18.
秋高爽钓边     
王华良 《钓鱼》2010,(21):26-27
钓谚中有“夏钓潭,秋钓边”的说法,“潭”意味着深,远,“边”就意味着近、浅。鱼儿超浅靠边了,这就意味着鱼儿好钓了,于是,秋季就成了春季以来的第二个钓鱼旺季。  相似文献   

19.
定点喂窝钓     
张世才 《钓鱼》2008,(5):48-49
常言道:“水库钓鱼鱼难钓。”因水面宽阔,鱼密度小,给“钓翁”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掌握了鱼儿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加之垂钓得法,不仅能钓到鱼、钓大鱼,甚至做到鱼儿满篓。笔者在长期的实践中,探索到用车盘竿定点喂窝钓鲤鱼、草鱼、青鱼等大型鱼类,往往均有收获。  相似文献   

20.
王大禄 《钓鱼》2005,(21):30-30
鱼是变温动物,气温和水温的高低及其变化对鱼儿进食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大气温度随季节的变化,在四季分明地域,春暖、夏热、秋暖、冬寒。般来说,炎夏和寒冬季节鱼不好钓。因为炎夏水中溶氧量小,寒冬鱼的活动量小,妨碍鱼儿进食,而暖春和凉秋气温适中,鱼儿舒适,进食积极,是钓鱼的好时机,但是在炎夏也不是钓不着鱼,只要对象鱼选择对头,比如钓鲢鳙和草鱼等,正是大好时机,对其它鱼种,只要钓法得当,比如一日三迁,早晚钓边:钓深水,夜钓等,都有可能丰收,同样,在寒冬,钓深水主钓鲫鱼,也能有较好的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