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幼小衔接的语文教学是激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适应身心规律,助力终生发展的有效途径。小学语文教学中幼小脱节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不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忽视学生生活经验、教学方式缺乏趣味、评价过于注重结果等。要促进学生适应小学学习生活,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必须重视低年级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经验,营造宽松学习氛围,运用多元评价方式,减缓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坡度,使幼小衔接得到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2.
林珠 《考试周刊》2022,(37):32-37
近年来,随着“双减”政策的提出,对学校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幼小衔接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但幼儿教育不是义务教育,这两阶段的教育无论是外在环境还是学习情况都不一样,幼儿身心发展也面临阶段性的变化,这些都影响着将来一年级学生是否尽快适应小学。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在学生整个学习生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幼儿从大班升入小学阶段,能否快速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关乎幼儿健康成长。文章将以某市三所小学为例,通过对低年级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合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当前小学一年级语文幼小衔接教学上存在的问题。调查显示,部分小学低年级教师不了解幼小衔接工作,不重视幼小衔接对学生身心发展的影响,幼小教师间交流较少,对学生的幼小衔接过程不够了解。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有效的解决策略,分别是学习优秀的幼小衔接教学方法与建议;进行家校(园)合作,增加沟通频率;加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专业性教师队伍建设;在幼小两阶段教学方法中注意衔接性;在幼小两阶段教学评价中注重全面性。这些策略可以帮助教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减缓幼儿语文学习的坡度,使得学生获得良好的幼小衔接发展,实现...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注重幼小衔接,基于对学生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发展水平的评估,合理设计小学一至二年级课程,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的学习设计.”基于此,文章简述了在幼小衔接数学课堂中实施游戏化教学的意义,并从多角度分析了在幼小衔接数学课堂中实施游戏化教学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体育幼小衔接能够在游戏化的幼儿园体育与学科化的小学体育之间搭建桥梁,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小学体育教学。当前,体育幼小衔接存在教师和家长认知不足、单向衔接、缺乏教研支撑等问题,要通过强化联合教研、统筹活动设计、优化物态环境、调整课程内容、创设代入情境、完善教学评价等策略,促进体育幼小衔接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5.
幼小衔接期是幼儿园到小学之间的一个过渡时期,无论是从幼儿的个人成长,还是从学习发展的方面来看都十分关键.但是,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却往往没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存在种种问题.基于这样的现实,当前的幼儿园和小学教师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视.通过转变教学理念、增加双方了解、强调心理辅导等方式保证幼小衔接工作切实收到效...  相似文献   

6.
宋海燕 《江西教育》2024,(15):38-40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关系到学生听、说、读、写等多种能力的发展,也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因此,教师上好语文课,对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目前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存在幼小衔接不当的问题,让学生难以适应小学阶段的学习,学习效果不理想。本文从幼小衔接的视角出发,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幼小衔接问题进行了探讨,旨在打造高品质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为例,从研读单元内容,提炼主题;调整篇章顺序,设计活动;创设真实情境,快乐识写三方面初步探讨指向幼小科学衔接的语文单元教学设计,重点采用游戏化、生活化、综合性的活动,满足低年级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幼小衔接"阶段是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起步阶段,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在"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理念下,教师要基于一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认知规律,优化"幼小衔接"阶段语文教学,要基于学生起点,使教学目标"分解化";基于学生认知,使教学内容"情境化";基于学生兴趣,使教学形式"游戏化",从而引导一年级学生进行高效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9.
<正>做好“幼小衔接”是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然而,幼儿园超前学习,一年级教学进度快、教学要求高,这些都成为当前幼小衔接的难点问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称“新课标”)提出要“注意幼小衔接,减缓坡度,降低难度,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要想促使幼小语言教学平稳过渡,正确开启小学语文学习之旅,学习内容整合和学习方式的变革是关键要素。本文尝试以幼儿园大班的语言教学和一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板块为基础,设计学习任务群,助力幼小平稳衔接。  相似文献   

10.
幼小衔接是小学教育的关键内容。幼小衔接是否顺利,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儿童升入小学后的发展。在掌握幼小衔接期儿童具有可视化、感性化、生活化思维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幼儿园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异同,提出了幼小衔接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强化直观,搭建数学学习认知桥梁;注重渗透,丰富数学学习理解经验;关注表达,助力数学学习走向深入;启发思考,培育数学学习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1.
<正>做好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学段共同的任务。幼儿园大班的下学期是幼小衔接的准备期,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是幼小衔接的适应期。本文所说的“幼小衔接期的识字”指的是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的识字。这一阶段的识字要求可以概括为:有愿望、读准音、识其形、知大意。一、幼小衔接期识字的意义进入小学,学生开始了正式的学习生活。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识字是学习语文的基础。2022年版课标在第一学段指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  相似文献   

12.
基于“幼小衔接”的数学教学,应当注重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快乐指数、幸福指数。在“双减”背景下,教师要立足于“幼小衔接”,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幼小衔接”是“双减”背景下数学教学对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启蒙性的关照,它顺应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的内在需求。基于“幼小衔接”的数学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段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对于一年级入学新生而言,加强幼儿语文学习能够更好地保证 小学阶段语文衔接,并为小学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基于 此,本文主要对小学语文起始年段幼小衔接的教学方法进行了 有效的分析,从而希望能够更好地帮助幼儿从幼儿园顺利过渡 到小学的学习当中。  相似文献   

14.
学习心理辅导是当今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高职学生具体特点的分析,提出语文教学中的学习心理辅导策略,包括培养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正向态度;语文课堂教学创设运用知识的情境;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体会成功感。由此,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情绪、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提高学习能力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双减”政策的主旨是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而幼小衔接又要求幼儿学习和掌握一些基础的文化知识,以便幼儿能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因此,有不少幼儿园在幼小衔接教学过程中会出现未按照“双减”政策要求开展教学的问题。文章主要分析了“双减”政策下的幼小衔接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总结了几点“双减”政策下的幼小衔接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6.
游戏教学是一种适合低龄儿童的有效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教师通过课中操创设涨落有序的学习空间;通过设趣、激趣和逗趣开发形式多样的游戏资源;通过创设情境唤醒孩子的情节记忆;通过游戏与情绪、秩序、习惯以及儿歌相融等措施实现游戏和学习的和谐交融,可以有效提高幼小衔接期语文教学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若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出现脱节问题,就会直接影响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挫伤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显然,如何解决脱节问题是中学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作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初步形成了有关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8.
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高衔接为社会各界所重视,究其原因是在这些时段,学生处于不同学习阶段的过渡时期,新的生活环境、思维方式、学习方式,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去适应、去衔接。学科内部的教学衔接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增强学生学习自信、明确学生学习目标都有积极的作用。作为一名一线的地理教师,要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需要找准衔接点。  相似文献   

19.
初中段的语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拓展和深化。由于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习方式等诸多因素发生变化,它与小学语文教学之间形成了一个大的跨度。据调查,解决得好,初中的语文教学就能一帆风顺,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能稳步提高并产生新的飞跃;否则,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减退,学习质量就会下降,甚至影响学生一生的发展。因此,正视脱节现象,弄清脱节原因,寻求衔接策略,是中小学语文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仅从小学高年段语文教学如何更加有效这一角度,谈谈中小衔接的方略。  相似文献   

20.
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和学习的重要方式,而在现阶段的幼小衔接中,游戏设计并未得到充分的开发。教师可以从提升幼儿学习适应性的角度入手,有机地融入幼小衔接课程,提升教师处理游戏与教育、教学的连续性与阶段性之间的关系能力,全面增强教师的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