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小学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平台,肩负着培养具有中华民族家国情怀和中国文化深厚底蕴的合格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历史重任。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在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体制,改进学校教学方式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以养成教育与道德实践、课程文化引导与研学游体验、环境育人与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相结合的立体化育人模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对于推动中小学教育模式创新,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古籍文献作为中华传统文化最直接的传承载体,是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重要组成。通过古籍整理与研究,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坚定文化自信。重点梳理“图书馆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相关文献的发表年度、发文类型、作者机构和研究主题,以期总结我国图书馆古籍文献整理与研究的特点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为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安徽大学图书馆通过改善古籍保存环境及阅读环境、开展经典主题活动来推动古籍阅读.为将丰富的馆藏古籍资源利用起来,通过展示特色古籍资源、充分利用新媒体、成立主题社团举办主题活动、开发经典文创产品等方法,有力地推动馆藏古籍阅读,全面助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莆田学院学报》2019,(3):68-73
比较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园林》《手艺》与日本NHK的《Japanology》《工匠达人》等系列片,寻找制作者对内容和叙事的表达差别,进而分析制作者话语意识的区别。通过比较可知两者跨文化传播纪录片叙事结构的差异:一是对于纵向代际传承的叙事表达方式不同;二是传统文化与现实的日常链接感的表述差异。NHK纪录片对于传统文化充满信心的叙事方式,使得其自身文化对外传播时更具渗透性,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不幸遭遇拉开了中华传统文化弃旧开新的序幕,而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起点。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之内在机制的分析,特别是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坚持人民至上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内核。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人类发展困境,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明确涵养时代精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使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旨归。  相似文献   

6.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推进思政工作、增强文化自信、维护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具有个性化、低门槛、易操作等特点,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正向机遇,同时也带来现实梗阻。对此,我们要充分运用技术手段,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精准传播和有效传播,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生命力、影响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得以落实的有效路径.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可度普遍较高,但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承状况不太理想,大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动力有待进一步增强.本研究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总结中华传统文化的德育路径:让教育回归道德本质,推进德育的文化叙事;融合创新,将中华...  相似文献   

8.
全面系统深入地整理与保护地方传统文化古籍,必须重视地方联合古籍目录的编纂。整理河东地区的古籍文献于一体,凸现地方性特色,是对河东地区地方文化的一次全面的探索、挖掘和梳理。其成果将极大地推动河东地方文化的研究,促进地方文化经济基础建设的发展。该项目还具有传统与现代结合、跨学科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丰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维护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增强高校师生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高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相结合、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与网络文明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在实践中可通过深刻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代价值、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字资源转化利用、搭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媒体系传承平台、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网络课程建设、建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等途径,促进二者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强基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具有相通性,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面具有可行路径;在融合中还需把握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与实施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德育工作是小学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小学德育相结合进行探究,首先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德育的关系,阐述将两者结合的意义后,提出了相结合教育的方法,从分学段开展两者的融合教育、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开展校内教育活动、提高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掌握、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元融合五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古籍文献的开发与再利用也应提升到更为广阔的空间进行讨论。将古籍的开发和利用同文化产业结合,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本文在阐述了《四库全书》在中华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及古籍深度开发结合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性的基础上,讨论了古籍开发的多种途径,提出《四库全书》的再开发策略,从文化到文创、系统化地开发与再利用、让传统文化融入生活,从而传承发扬四库文化。  相似文献   

13.
2010年上海世博会跨文化传播的价值与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的今天,跨文化传播在广度、深度和密度上都达到了空前的地步.2010年上海世博会举办在即,如何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重新审视世博会的价值、探讨世博会传播的规律、阐述文化的重要意义,并利用世博会来有效推进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若干策略,这不仅对于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更好地传承世博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传播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塑造和展示良好的中国国家形象,促进跨文化沟通、理解和合作更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文化经过五千年历史的冲刷与洗礼,拥有了深厚的文化根基与强大的生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中国文化不断改革与创新,如今已具有雄厚的文化实力与深远的国际影响力。传承中国文化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促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读本》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六个方面,向人们传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及价值理念,为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15.
马晓梅 《海外英语》2023,(7):229-231
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职英语教育的结合不仅是文化传承的必然趋势,而且是实现新时代高职英语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深挖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点,扩充英语教材内容,利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两块重要阵地,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促进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同时,点燃学生英语学习的热情,提升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华文化的能力,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更好地传承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非遗纪录片的叙事体系,文章以淮河流域非遗题材纪录片为研究对象,以框架理论为基本方法,展开对叙事主题、叙事结构和叙事话语的分析。研究发现:作为高层次框架的叙事主题有传承、灾难、乡愁和交融;中层次框架同时使用时间性叙事和空间性叙事的结构,更多采用人物驱动的手法,叙述视角上重呈现、轻讲述;低层次框架中,视觉和听觉元素构建了富有生活气息、时代感和地域特色的叙事话语。中国非遗题材纪录片已经形成具有民族性、当代性、国际性和强大传播力的叙事体系,趋于形成将文化遗产转化为文化影响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杨曰 《成才之路》2023,(24):49-52
当前,传统文化传承有以下几个困境:一是传统文化的传承难度大,二是传统艺术体系不适应当代通用艺术理论体系,三是对待传统艺术文化的“宝库”态度导致传承惰性化。而新媒体的出现,为传统文化传承带来了生机。文章对传统文化与新媒体结合的可能性、新媒体提高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新媒体传承传统文化的三种模式进行探讨,以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新媒体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抓手。促进职业院校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采取问卷调查形式,分析阿克苏教育学院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现状。分析影响职业院校学生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因素,从营造良好风气、开展文化教育、提高教师能力、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四个方面,提出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效的可行性建议与对策,以期为职业院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各个学科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之一,教师在技术课程的教学中应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努力挖掘技术教育元素,将其落实到教学中;利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双翼”结构,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路径,打破课内与课外、技术与人文的界限,开发“技术+文学”“技术+文物”“技术+建筑”“技术+工程”系列的具有技术色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体系;从实现方式和策略上,设计“明晰原理,情境融入”“滋养品格,多角度解读”“模仿制作,经典工艺传承”“承陈出新,文化附加”等多种方式和策略,促进学生技术素养的提升,将浓郁的文化底蕴融入技术活动,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20.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丰富的创新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发展的内在规律的外在彰显。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实现了与马克思主义的深度融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精神为我们厚植传统文化自信打下了稳固根基,文化自信语境的形成又为我们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前提和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