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关于依法治校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依法治校是实施依法治教的一个切入点和突破口,社会发展,较为完备的教育法律,法规体系,教育理论的发展及已有的普法成果,都为依法治校的实施提供了依据和基础,而明确其主体和内容是实现法制化管理的核心,依法治校的实施关键在落实,其主要措施有:转变观念,由“人治”向“法治”转变;依法设置学校,建章立制;建立由广大主体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管理和监督制度,依托法制教育提高主体尤其是学生主体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坚持教育法制理论和法制教育实践的研究,最终形成和谐有序的法制化学校。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结合形成的思想结晶,对于推进教育系统依法治教工作具有重大意义。其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立法推进教育发展、依法行政推进教育治理、依法治校坚持中国特色、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指引了教育法治建设的根本方向,从战略布局、价值导向、实施路径和范式内涵等多个方面建构了教育法治建设的核心要义。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引领下,我国教育法律体系更加完备、教育依法行政日益完善、学校治理体系初步建构、法治教育全面系统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治指引了正确方向,为教育法治理论体系提供了丰富内涵,为全面推进依法治教明确了行动纲领。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近期印发的《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教育系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通知》强调了全面推进教育法治建设和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要求。教育领域是法治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教育部印发的《依法治教实施纲要(2016-2020年)》(简称《纲要》)要求,到2020年,包括中小学在内的各级学校要全面达到依法治校的基本要求,并形成一批高标准的依法治校示范校。在此背景下,总结中小学依法治校建设成果,审视其存在的问题并施行有效举措,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国方针落实到学校的重要方略,依法治校要求学校治理法治化,要求全面建设学校层面的法治文化。法治文化是实施依法治校的应然结果,法治文化的形成是依法治校理念实现的重要体现。目前许多学校依法治校仅停留在"法制"层面,而未提升到"法治"层面,成熟的校园法治文化尚未形成。校园法治文化建设的重大问题,就是如何适应依法治校理念要求建立与之配套的学校法治体系。本文通过研究依法治校理念中法治文化的现状,发掘法治文化培育中出现的问题,为我国依法治校理念下法治文化的建设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5.
依法治校的精神关系到依法治校在我国的实施和实现。其科学内涵应当包括学校具有法律地位、具有法治思维、具有法律人格、具有法律行为等方面。其法治价值在于实现学校治理的法治理性,它应当从学校治理体系、法治社会和法治国家等方面得到诠释。依法治校是实实在在的,它的基本内容构成体现于法律渊源、法律主体、法律权利义务、法律效力等环节。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依法治校的实现路径也是依法治校精神的题中之意,应当通过依法定位学校、依法治理学校、依法评估学校、依法助益学校等路径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6.
依法治教是党中央提出的依法治国方针在教育工作中的具体体现,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已经形成,逐步走上了依法治教的轨道。但是,我国依法治教还存在诸如约束学校管理权力的法律缺位、高校行政管理行为不遵守正当程序原则、高校内部管理规定漠视学生合法权利、教育相关权利法律救济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我们应该从树立依法治校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完善教育立法、畅通救济途径等方面解决高校“依法治教”中存在的问题,使我国高等教育能够真正走上一条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7.
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宪法》第十三条修正案,首次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原则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依法治教已成为党和政府管理教育的基本方针,而依法治校作为依法治教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由此有了国家法律的依据,成为学校发展教育事业必须遵循的准则,乃至追求的目标。目前,我国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已进入到攻坚阶段,学校作为最基本的教育主体担负着教育发展的重任,学校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的管理理念和方略。各级各类学校的管理者,必须确立依法治校的办学思路和治校方略,把学校管理纳入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8.
依法治教是个大课题,结合我们的教育实践,我想围绕如何依法处理校内纠纷问题,谈谈我们的认识和做法。中医有"防大于治""治未病"的理念。这非常切合我们依法处理校内纠纷的思路。认真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坚持党务政务公开、完善科学高效的决策机制、坚持办事程序公开公正,如此等等,都是化解校内纠纷的必要措施,是依法治校题中应有之义,也应该是依法治校的重点和中心。这些都做好了,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强调:"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依法治教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实行依法治教,把教育管理和办学活动纳入法治轨道,是深化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完成新时期教育工作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所谓依法治教,即所有教育活动都应当符合教育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所有的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在从事各类教育活动时都应当遵守教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后,中共福建省委作出了《关于依法治省的决定》,提出“依法治省,必须抓基层,打基础,广泛深入开展基层府业和地方的依法治理工作”。一年多来,各级各类学校根据本地区本单位实际情况,积极行动,把依法治校工作纳入到依法治省的基础工程规划中,使这一法制实践活动扎实有效地开展起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依法治校的内涵和指导思想依法治校是新形势下学校管理方式的根不变革。依法治校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依法治校的主体,是广大教职员工。具体行使学校管理职…  相似文献   

11.
都市法治化与法治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表明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选择了法治化道路。国家的法治化离不开省、市、县、乡等区域的法治化,都市法治化是推进国家法治化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力量,它始终离不开都市法治文化的支撑和推动。从对上海市民的调查中可以看到,都市法治文化开始萌生但尚未形成。因此,面对都市法治化的目标,我们必须花大力气去主动培育和建设都市法治文化,使其成为引领都市发展的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12.
执政合法性是政治统治的基本要素,是执政者“合法”行使权力或施行统治的重要前提,也是法治得以维系的条件。面临新形势和新问题,中国共产党原有的执政合法性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流失。拓展执政合法性资源,必须依法规范执政党的行为,建构依法执政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3.
把“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并举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治国方略 ,是我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完善和创新。“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 ,决不意味着取代“依法治国”,不意味着要回到传统德治模式中去 ,而是用社会主义道德更好地和法治一起发挥功能 ,治理好国家。“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所强调的角度、侧重点有所不同 ,但两者殊途同归 ,其终极的价值目标都是为了要营造一个安定团结、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的社会氛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 ,需德法合治  相似文献   

14.
法治与法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法制到法治,是世纪之交中国法学研究的重大突破和法治发展的历史性飞跃。从法制到法治的转变,要求我们加深对两个概念内涵的研究和探讨;法制侧重于静态的制度描述,法治则追求法的理念、精神和原则;法制的价值取向不明,而法治则执着地表明和追求其正义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法治的人性化是法治内涵的要求,只有通过司法工作者、社会管理参与者依据自己的善良良心与道德,对法律规范的精神实质进行发掘,才能实现法治的人性化。法治的人性化内容有助于全面揭示法治的内涵与法治秩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通过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认识,阐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做为重要治国方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证,是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和重要基石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17.
法治是个与时俱进的概念,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理解.现代法治的核心在于法律支配公共权力和保护公民的自由权利.我国法治建设的途径:一、制定良好的法律;二、树立法律的权威;三、实行违宪审查;四、培养公民的法治意识.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重要论述是我国诉讼理论的重要思想。法律调控在诉讼中起主导作用,但这决不意味着道德调节不重要,法律的实施需要德治的配合和支撑。诉讼中所涉及到的法律解释、证据资格的确定和证明评价以及自由裁量权等问题的公正解决离不开法治与德治的结合。在诉讼中贯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思想,要求法官、检察官和律师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修养,要求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树立和增强诉讼道德观念。  相似文献   

19.
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法治、人治各自存在的客观条件,并用法律经济学分析的方法,分析了不同经济条件下,社会该如何选择法治和人治。这种分析不仅会开拓我们视野,使得我们对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的逐渐形成有一个更为务实的态度,而且可能使我们在实践中对法治和人治都获得一种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依法执政有利于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经验的积极总结.中国历史的发展有其特殊性,在强调依法执政的同时,必须要依据中国的国情,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只有这样,依法执政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