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木东 《今传媒》2006,(7):51-52
媒界是活跃的,媒界人是辛劳的,媒界人生却是多彩的。很多媒界从业者深刻感言:“新闻人的人生因为新闻而多姿多彩。”确实,新闻人生活在资讯的最前沿,时刻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其足迹也踏遍了社会的各个角落……新闻职业是一个光鲜的职业,可新闻光环背后的酸甜苦辣谁能体会?为了记录新闻的艰辛历程,为了品味新闻人的喜怒哀乐,为了感悟新闻人的职业人生,本刊自本期起将陆续推出“媒界人生之记者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系列专题,以与广大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2.
创意图片漫笔郝新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报刊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各报刊竞争的焦点主要表现在提高报刊质量,改进版面,美化风格,增强报刊可读性上。前者关系到报刊的品味,后两项则分别是报刊的“门面”和招徕读者的手段。美术编辑在报刊行业是为文章、版...  相似文献   

3.
做题录真好     
每当我坐在阅览室的一隅,把一杯热水放在桌上,手拿一支笔心驰神往地遨游在报刊中摘录品味时,一股神圣之感徒然升起,是报刊给了我一个高尚无垠的精神天地,使我能突破时空界限思接千古,神游宇宙,时常读得心神专注,什么都不能使我分心.  相似文献   

4.
张智刚 《声屏世界》2001,(12):16-17
我们在这里研究的“广播文艺节目的文化把握” 的概念和意义在于:文化不可能随着文艺形式的存在、发展。延伸自然而然地形成、发展和永久存在,但它又不随文化支撑具体形式的改变、消亡而自然而然地改变和消亡。在一定意义上说,文化是人类(而非狭隘地域界限内的人群)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而每一种传播形式(如广播、报刊、电视等)则是有限地域内社会集团统治需要的必然产物。文化不依传播形式的存在而存在:传播形式也不因自身功能而有文化。“文艺运作”与“文化运作”的异同 不可否认,广播文艺节目在促成国民文化品味高尚方面做了很…  相似文献   

5.
“变脸”是川剧的拿手戏,川剧因了“变脸”绝活而享誉世界。在报刊大战的今天,市场留给档案行业报刊的空间是越来越小了。一位资深人士说过,“很难想象,‘我自岿然不动’的行业报刊能有多少竞争力。” 2000年湖北档案杂志在全国档案媒体中率先改成档案文化期刊,从线形到立体,从单纯到沉稳,《湖北档案》以特别的视角记载了改革开放大发展的经典历史时刻,在档案界拥有广泛影响。但我们也知道,刊物有“档”味,有文化品味,但不够“市场”。  相似文献   

6.
通讯员园地     
我写“百味人生” 人有七情六欲,又有悲欢离合。近几年,不少报刊开辟了生活版或生活专栏,给通讯员开辟了新的写作阵地。  相似文献   

7.
《今传媒》1995,(1)
审读工作“十要”芊里一、起点要高。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合鼓舞人".是衡量报刊的尺度,是报刊努力的目标,也是审读工作的准则。须认真领会,严格把握。二、视野要宽。一份报刊在手,不可就事论...  相似文献   

8.
《今传媒》1997,(1)
近几年来,报刊论文语言在执着地进行着艺术的追求,读之后心头一震也耳目一新,一改过去那种常将报刊论文语言同“枯燥呆板”、“索然寡味”等词联想在一块的固执之见,产生了提笔临纸为其献上几句赞语的心理冲动。现撷取几例品味一下:他们提出的“今日借君一杯水,明朝...  相似文献   

9.
“法轮功”事件应该引起我们新闻工作者的深思。新闻宣传机构应该负起应担负的责任。长久以来,我们报刊的科技宣传报道工作,忘记最基本的科学知识普及工作,而一味去报道“高”、“新”、“奇”的科学现象,浮在表面上,未能沉到生活、基层的海底去捕捉更重要的东西。练“法轮功”的,以文化素质较低的平民百姓为主(当然,也有不少各类中高职称的同志在练“法轮功”,他们大都缺乏全面、系统、深入的科普知识,这也  相似文献   

10.
记得文化大革命前,报刊上出现过一些署名“×××讲”、“×××口述”的文章。近十多年来,这类“口述”文章很少见了。给报刊投稿,不仅仅是有文化和会写文章的人的事,没有文化和不会写文章的人也可以投稿。这些人虽然不会写,但是会讲,他们脑子里装着不少值得见报的好东西。我觉得,作为报刊编辑部的编辑和记者,应当主动去采访,向他们约稿,把他们的“口述”内容,请人或由自己记录下来,加以整理,发表。那些愿意投“口述”稿的同志,也不妨经常请人记录整理自己的“口述”稿,或者主动去报刊编辑部“口述”自己的文章。如果真能做到这一点,那么,报刊的读者和作者肯定会大大增多。我认为,报刊登载一些“口述”文章,实在有提倡的必要,不知办报刊的同志以为然否?  相似文献   

11.
《今传媒》2002,(6)
对明星的宣传,特别是报道“星”们的隐私及其并不高尚的趣事轶闻,媒体的管理部门曾多次提出要求,一些正真的读者也慷慨陈辞,进行过尖税批评。然而,仍有那么些报刊对“星”兴趣甚浓,跟在“星”的屁股后面,围首“星”闻作文章。在这些报刊看来;“星”闻即等于新闻,而且报道的内容越来越广,挖掘越来越深,情节越来越细,色调越来越“艳”,大有一股沙里掏“金”,不掏个“金娃娃’誓不罢休之势!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我们集团军新闻报道工作成绩显著,一直走在军区前列,多次受到上级通报表彰。仅1995年和1996年,在中央级报刊、电台用稿近三千,其中解放军报头版头条11个。先后成功地推出了“见义勇为的英雄战士”徐洪刚、“追求高尚人生的好战士”吴国良、“无私奉献的好排长”仲米辉。献身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优秀领导干部却援军等一批在全国全军叫得响的重大典型。实践使我们深深感到,加强新闻报道工作,不仅对鼓舞士气、推动部队建设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矫正认识摆上位报道工作要捣好,关键看领导。这些年,我们…  相似文献   

13.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有关中央国家机关报刊管理部门,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批社会文化生活类报刊应运而生。这类报刊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拓宽了报刊业市场,促进了报刊业发展。与此同时,这类报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有的报刊偏离正确舆论导向、刊载虚假报道、炒作“社会热点”、渲染格调低  相似文献   

14.
高尚的品格会表露出高尚的品味,要提高新闻的文化品味,就要从根本上解决媒体、编辑部和采编人员的文化品格的问题。电视新闻编辑,记者文化品格的高下往往可以从他们的价值取向上直接反映出来。这其中当然不乏理想信念,民族自信心、开拓创新,守法意识,社会公德意识等先进的现代观念,同时却也会受不良观念的浸染。这些不良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往往还能经由记者,编辑的手,并能逃过“把关人”的防守,而到媒介的舞台上张牙舞爪。不信看看以下现象。  相似文献   

15.
广东电台南方生活广播定位为“品味生活,享受人生”,就是以广播节目为载体,展示当下的时尚生活。在办时尚广播的过程中,应把文化内涵、思想素质、人际关系的要素考虑进去。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前提下,真正做到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做出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时尚广播,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本文提出观念更新是办好“时尚广播”的前提,同时离不开对社会、受众需求及对定位的研究等等。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业余作者,近年来经常向各级报刊电台投稿,迄今为止已左国内近八十家报刊电台上发表稿件三百七十余篇。通过投稿,我发现绝大多数报刊对作者都是很尊重的,但也确有部分报刊从不同程度上“冷落“了作者。据我归纳,目前报刊对作者投稿作出的反应大体上有以下四种类型: 一日“特别积极型”。报刊收到作者的来稿后,及时向作者发出“收稿通知单”或“用稿通知单”抑或退稿信。稿件一经采用即寄报(刊)样和稿酬。《法律与生活》、《秘书之友》、《人才开发》等报刊就属于此种类型。二曰“积极型”。报刊收稿时不向作者发出任何“信号”,若刊用就寄报(刊)样和稿酬,不采用则  相似文献   

17.
什么谓之“杂谈”?在各种介绍新闻写作的书中,似乎没有这个品类.它,应当是各式新闻评论、时事评论、群众性评论、署名文章、杂文与随笔的总称.将“杂谈”作如是观,那么可以说它在一切报纸、杂志中都是常见的文体;而且,在一些报刊中它出现的频率极高,因而拥有大量的作者和读者.由此不难推知:它的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杂”.“杂谈”作者,如能对它那杂的特性作深切的体察,从而尽力适应杂的要求,就有望创作出质量更高、数量更多的作品来.我以为,可以着重考虑从如下几个方面去适应.适应内容的杂.由于“杂谈”可以在几乎是任何一种报刊落地生根,而报刊本身又有着综合性报刊、文化类报刊、经济类报刊、行业类报刊等分别,可见“杂谈”可以谈的问题是十分广泛的.就一种综合性报纸来说,各个版面、专刊之中,也有迥异的“杂谈”地盘.“杂谈”作者当中的好手,会有“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感觉.为此,“杂谈”作者心目中经常转动着捕捉“问题”(题目)的雷达.“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成了“杂谈”作者的生活本能.相反,“杂谈”写作的初学者之所以常常感到没有什么东西好写,正是由于他对“杂谈”内容之杂缺乏体察,还不能适应.要在“杂谈”写作上“更上一层楼”,就要培养自己热爱生  相似文献   

18.
幸运得很,我们生活在一个“目不暇接”的时代,电视、网络及名目繁多的报刊都十分“抢”眼,图书也在试图坚守“夺目”的昨日辉煌,但相互消长是难免的。闲聊时一位书店经理曾说起:“如今不怕米价上涨,就怕电视机降价、网络费减资、报刊扩版不加银。”从前是米价牵拉书业行情,如今易  相似文献   

19.
当今流行的“小资文化”一词实际上指的是一种生活情调、生活品味。在这种情调品味中,渗透着对生活和生命的感悟理解,在这种前卫与时尚中,蕴含着一种浪漫的情怀。  相似文献   

20.
话说“读者定位”田厚纲时下不少报刊的老总对自己的读者群是不很清晰的,连读者的成分比例、层次结构和群体组合等也是一知半解。他们似乎不太明了一份综合性再强的报刊,也不可能包罗万象,让任何读者都爱读的道理。一些报刊发行量上不去,极少数报刊不得不停刊,与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