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听幼儿说画     
在一次小班自由绘画活动后,孩子们纷纷把自己的作品拿给我看,让我帮他们写上姓名,并记录他们画的是什么。虽然孩子们的绘画技能不高,但我基本都能看出他们画的是什么,然而当祥祥把他的画交给我后,我疑惑了,因为我实在看不出他画的是什么。一张白纸上只有从上到下的两条线(如图)。  相似文献   

2.
我们教室的后墙上光秃秃的,需要贴一幅画来美化。我想,应该让幼儿来参与这项美化环境的活动。我对孩子们说:“让我们把在街上看到的高楼、花园、果树、行人、汽车画下来,布置在墙上。”孩子们非常开心。然后我让每位孩子自报绘画的内容,根据各人的需要,发给大小不同画纸。孩子们画好后,我教他们用剪、撕、粘等方法,按近大远小,房大人小的道理把大家的画拼贴成一幅大壁画,后墙陡然生辉。画上有高耸入云的大厦、宽阔的道路、漂亮的街心花园、穿梭的车辆、往来的行人,我们给这幅壁画取名为“美丽的沙坪坝”。整个  相似文献   

3.
鸡年画鸡     
阿昭伯的话:2005年是农历“鸡”年,中国著名装饰画画家韩美林画的“鸡”,构图饱满,形态各异,笔触极富艺术感染力。以下四幅图就是韩伯伯的得意之作。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画的。观光走廊小朋友,画鸡并不难,只要抓住鸡的最主要特征,按照阿昭伯教你的顺口溜:“圆圆眼睛尖尖嘴,高高鸡冠长长尾,细长爪子三一分,添上翅膀真精神”,分成四个步骤,就能画出一只神气的鸡了。下面是小朋友画的鸡,你也许会比他们画得更漂亮!试试吧!阿玲姐的话:嘿!还记得上期的“异想天开大擂台”吗?“你能把雨鞋想象成什么?”有许多小朋友寄来了他们的画。看,他们把雨鞋当…  相似文献   

4.
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除了让他们喜欢数学外,还可以打破常规,引导学生把数学与其他学科有机结合起来,将一些枯燥的数学问题变得简单明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画数学”。“画数学”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用简单的图形把题目的意思表示出来,或者学生把自己的思维过程用“画画”的方法表达出来的一种学习方法。它能帮助学生很好地把生活经验“数学化”,使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画数学”这种学习方法不仅直观形象,而且在教学中使用方便,弥补了数学学具的一些缺点,非常适合低段数学教学。学生能从“画数学”中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并且有意识地利用“画”来解决问题;学生在“画数学”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数学的价值,欣赏到了数学的美……我认为在教学中“画数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5.
录录的画     
录录的绘画能力比较差。他画的画乱糟糟,让人看不清。在一次绘画活动中,杨老师看到他清清楚楚地画出了两只小蝌蚪,便马上鼓励他。活动结束讲评时,杨老师正打算表扬录录,却发现录录又把画“加工”得乱七八糟的,实在没法展示。可是,录录正热切地望着杨老师,等着受表扬……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您会怎样解决呢?来稿在600字以内,请在12月1日前寄到。信封上标明“二月话题”,以便编者及时收启。录录的画  相似文献   

6.
前言:通常,人们评价一幅画的标准是“像”与“不像”,尤其是小朋友学画画,进步的标准之一,就是越画越像。然而,西方艺术发展到今天,却带给人们极大的迷茫:那些被称作大师的人,他们的画是越画越不“像”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怎么去“看”这些画?为什么画得“不像”却可以成为传世名作?重要的是:我们怎样学会把握一些最基本的元素去诠释这些画?“越画越不像”印证了一部绘画发展的历史:从摹写自然的“像”到表达内在的“真”。  相似文献   

7.
录录的画     
录录的绘画能力比较差。他画的画乱糟糟,让人看不清。在一次绘画活动中,杨老师看到他清清楚楚地画出了两只小蝌蚪,便马上鼓励他。活动结束讲评时,杨老师正打算表扬录录,却发现录录又把画“加工”得乱七八糟的,实在没法展示。可是,录录正热切地望着杨老师,等着受表扬……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您会怎样处理呢?  相似文献   

8.
画如其人     
开学初,幼儿园家长会,园长讲这学期有“六个一”活动。主要目的是理解孩子,聆听孩子的心声。因为我曾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所以就选择了“和孩子同画一幅画”活动。 和孩子一起画画,我不只是为了提高孩子的绘画水平,而是把画画当做和孩子交流的一种手段。 和孩子一起画了许多画后,我深有感触。孩子虽  相似文献   

9.
答:记忆画是儿童反映四周环境或一些发生在他们生活中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的绘画作品。  相似文献   

10.
一幅画     
森林艺术节到了,小熊、白兔和小猴合伙画了一幅画,送去参加绘画比赛。这天,黑猩猩等几位老画家,坐在树下,当场评选大家送上的作品。小熊代表大家把画送了上去。黑猩猩打开一看,连声夸奖说:“好!好!画得真好!”  相似文献   

11.
石涛不仅在绘画创作领域独树一帜,而且在绘画理论领域也别具慧眼。他的画论主要见于他的《苦瓜和尚画语录》以及一些题画文字。在他的绘画理论中,最具特点也最难以捉摸的应该要算他在《画语录》中的“一画”论了。而有关他“法”与“化”的理论则是“一画”论的具体体现。因而,我们可以从他的“法、化”理论来看他的“一画”说。石涛认为,中国山水画  相似文献   

12.
喜欢画画,是孩子的天性,在纸上留下的每一根线条,每一个色块;都是他们表达情感的结果。因此.绘画便成了幼儿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方式。“画话日记”就是鼓励幼儿把他看到、听到、经历的事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创造教育与美术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一些教师只注意提高孩子的绘画技巧.重点放在基本功的训练上,而忽略了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创造力的培养。在孩子的头脑中评价一幅画“好”与“不好”就是看画得“像”还是“不像”。他们也习惯了范例——他们的眼睛——经由他们的手把范例上的样板画下来的这种训练模式。由于没有“心”的参与.这只能是一个简单的由眼睛到手的过程,可以说是一个类似“复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绘画史上,“历史画”创作是一个源远流长、不容忽视的客观存在。特别是在宋代以前,以人物为核心的绘画,包括描绘历史事件的“历史画”和以刻画人物为主的“历史人物画”一直是中国绘画的主流,只是随着山水、花乌画的兴盛,“历史画”在元、明、清三代发生了流变,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与山水画的合流,影响了“历史画”的独立发展。至于明、清时代,特别是清代大量出现的帝王“纪功画卷”,则只是一种异变了的“历史画”。中国古代的“历史画”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创作提供借鉴,中国古代“历史画”发展的历史在很多方面也对我们有一定垂诫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电脑画     
本期向同学们推荐来自江苏省江都市真武中心小学的学生作品。他们在谢庆洁老师的辅导下,画出这么漂亮的电脑绘画作品,令人钦佩把!你也试试吧。  相似文献   

16.
《画杨桃》是篇新选课文,通过“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引起不同反应的叙述,揭示了要实事求是、不要想当然的道理。教学时,可以紧扣“笑”字,引导学生去深入领悟。首先,由“哈哈大笑”理解照实绘画与“想当然”的矛盾。“我”遵照父亲的叮嘱,在图画课上画杨桃的时候,“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根据眼中所见的样子准确地画出了杨桃,有几个同学看到“我”的  相似文献   

17.
画里的梅花     
过去,我只是在书上见过梅花,而且多是别人的绘画。文人大多好像很喜欢把梅花画得老枝横斜,花儿稀落,似乎只有这样才可以表现出画者的风骨,而且他们喜欢把梅花的树枝画得九曲十八弯似的。结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以为真的梅花都是长得和画中一样,不做  相似文献   

18.
给画留白     
爷爷是位画家。小时候,看爷爷作画,每幅画都留着一些空白。我感到奇怪,为什么爷爷不把这些空白的地方也画上呢?爷爷说,留着这些空白让别人去画。随着渐渐长大,我慢慢才知道,画纸上那些没画的空白,叫留白,是一种绘画艺术。一幅画,全都画满,那么这幅画给别人看到的空间,就是画纸本身那么大,但当一幅画留下"让别人去画"的空白,让别人去想象,去创造,那么这幅画就拥有了无限的空间。给别人留有空间,从而让自己拥有更大的空间,这种绘画的留白艺术,也适用于我们的人际交往艺术。  相似文献   

19.
刘睿 《少儿美术》2020,(4):9-10
绘画大师凡·高和毕加索都有自己独到的艺术见解。他们敢于"异想天开",凡·高画出的星星好像在天上旋转,留下一条条的轨迹;毕加索从多角度观察人物,把几次观察的结果画在一幅画上……他们的画给人以美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孩子们也来和大师们比一比,看看谁的想法更独特、更有趣!教学目标:1.带领孩子们走进大师的世界,了解画家凡·高和毕加索的生活背景和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20.
巴黎,是著名的“花都”,也是名扬四海的“画都”。珍藏在这里的传世之作:《蒙娜·丽莎》、《拿破仑的加冕式》、《浴女们》、《梳妆》……使人大饱眼福。与此同时,许许多多留在大墙上的“画”,也是很迷人的。大半由于职业关系,不知不觉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每到一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