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学们一定看过这样的气功表演场面:一个演员在钉板上(即板上密布着较粗的铁钉),身上还压着一块又大又重的石板,另一个演员轮起一把铁锤,猛力向石块砸去.碰的一声,石板砸断了,此时同学们一定非常紧张,以为石板下的人肯定没命了,可是他却没当一回事似的,一点也没受伤.难道他真的有护身术吗?你不必急于回答,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如图1用一根细绳把一铁块悬吊起来,再用同样的细绳系在石块下端,然后你猛然用力拉下边的那段细绳,下边的一根拉断了,而上边那根却没有断;再重做一次这个实验,现在慢慢拉下边那根绳,结果是上边…  相似文献   

2.
初中物理第一册第188页图8—11实验,用一根棉线拉住被压缩的弹簧,很难拉得端正。若在弹簧的两侧各用一根棉线来拉,两根棉线不可能同时被烧断。我们对实验器材进行了改进;在推杆(木杆)的下端中心装一颗窗圈,在底板的对正部位电装上一颗窗圈,用来绑棉线用,这样,只用一根棉线通  相似文献   

3.
“直线与线段”是浙江省义务教材小学数学第四册的内容,是几何初步知识中的起始概念,也是进一步学习平面图形的基础。现就这一内容在两次教学中的不同片段摘录如下,并对此作一评析。主题一:认识直线犤教例A犦师:(用两手拿着一根棉线问学生)老师手中的这根线是直的吗?为什么?生:不是,因为它是弯的。师:你有办法使它成为一根直的线吗?(指名一生操作演示,引导得出:把一根棉线拉紧就成了一根直的线)师:(把棉线的两端向两边拉长)现在这根线还是直的线吗?为什么?(再拉,再问)师:如果能向两边一直拉长,这根线还是不是直的线?生:是。师:今天我们要学…  相似文献   

4.
给你一根棉线、一点儿盐、一点儿水(图1),你能用棉线把冰块拖走吗?当然能啦!崩豆真是个急脾气,他先抢过棉线,兜住冰块,用手拉住线的两头,一下就把冰块拖走了(图2)。哈妹看着,有些不屑地说:“这样谁不会呀,还是看我的吧。”于是,她拿过棉线,在线头上沾了点儿水,然后,把湿润的线头放在冰块上,轻轻一拉。奇怪,本以为线头会被拉下来,可出乎意料的是,线头像是长在冰块上一样,冰块被拉着走了起来(图3)。“呵!行啊,你是怎么弄的?”崩豆佩服起来。“这算什么,我还有高招呢!”说着,哈妹向上一拉棉线,冰块竟被吊了起来,冰块晃动着,就像是被钓起的无力…  相似文献   

5.
旅途中,疾驶的列车或汽车上,常常会发生一些不愉快的事。坐在前排的乘客向车窗外泼出剩茶水,往往洒了靠在后窗的乘客一身。泼水者虽属无意,但造成的后果却使人难堪。下边对此例试作粗浅分析。图1中的椭圆是一车辆的俯视图。由于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电教》2003,(9):43-43
日常生活中的惯性到处可见,如投掷铅球、篮球、标枪、石头等物体,脱手后能在空中飞行;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乘客,当汽车左转弯时,乘客向右靠;当汽车右转弯时乘客向左靠;当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向前倾;地面上静止的物体在人推动它之前仍然保持静止状态。  相似文献   

7.
谁的惯性     
正在行驶的一辆公共汽车突然刹车时,车上的乘客为什么向前倾倒?许多同学都答“由于惯性”问“谁的惯性?”一部分同学则回答:汽车的惯性.其理由是汽车不刹车,乘客就不会向前倾倒.这部分同学之所以回答错误,是因为物理概念没搞清楚.请看惯性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但在这道题里研究的对象是乘客而不是汽车.有人回答:“汽车刹车时,由于人有惯性,所以会向前倾倒.”这也不全对,因为没有回答出为什么上身前倾而脚不动.原来当汽车刹车时,人由…  相似文献   

8.
生:有人说,人从行驶的汽车上跳下来,容易摔倒,这是真的吗?为什么?师:这是真的,因为人在行驶的汽车上与车一起运动,当人从车上跳下来时,脚接触地面后由于摩擦停止运动,但人的上身由于惯性还保持着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车行驶的方向运动,所以人从行驶的车上跳下来时容易摔倒。生:为什么当汽车紧急刹车时,站在车里的乘客会向前倾?师:这是因为汽车运动时,站在车里的乘客跟汽车一起运动,当汽车紧急刹车时,车厢突然停下来,由于乘客的  相似文献   

9.
郭倩 《下一代》2014,(7):25-25
让我们也动手动脑研究一下飞机的升力。找个小漏斗,漏斗口向下,细头含在嘴里,在漏斗附近托个乒乓球,向下用力吹气,吹气后马上松手,你会奇怪地看到,这时乒乓球并不向地而落,反而向上升,升到漏斗口了。吹的劲越大,球向上靠得越紧。好像有人用力托着它一样。小球上边和下边的空气有什么不同呢?在你不吹气时,几乎是一样的。那时乒乓球得不到升力。当你一吹气,情况就变了:乒乓球上边空气的流速比下边空气的流速快得多。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这一章中,普遍流行着这样一道习题. 题目.如图1所示,重球系于易断的线DC下端,重球下再系一根同样的线BA,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线的A端慢慢增加拉力,结果CD线被拉断. (B)在线的A端慢慢增加拉力,结果AB线被拉断. (C)在线的A端突然猛力一拉,结果AB线被拉断.  相似文献   

11.
一、材料旧塑料盆子_只,磁铁一块,铁弹一粒,棉线一根,锥子一把。 二、实验 1.用锥子在盆上打孔,用棉线将磁铁固定在分子中央。2.把铁弹放入,它会被磁铁吸住,当你端住盆子作圆周形转动时,铁弹便 会从磁铁上挣脱出来,在盆壁作圆周  相似文献   

12.
汽车是人们经常乘坐的交通工具之一,可你是否知道,汽车与物理知识密切相关. 1.汽车具有惯性 乘汽车时都有这样的经历:汽车突然启动时,乘客会向后仰;而紧急刹车时,人要向前倾;汽车转弯时,车上人的身体会朝相反方向倾倒.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午后,下午1时许,一辆由武汉汉口万松园开出的个体中巴车,满载乘客,在宜黄高速公路上向荆沙市方向疾驶。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一场灾难正在向他们袭来。“都给我听着,这辆车已被我控制了,识相的,赶快把钱拿出来,不然同归于尽!”当巴士轻快地疾驶到仙桃市境内90公里处时,一名戴着墨镜的歹徒突然从前排的座位上站起来,但见这名歹徒长得人高马大,胸前挎着一只黑色帆布包,并故意露出三根各有一尺多长的雷管,红、绿电线缠绕其上,左手还握着一根雷管,拉着引爆线,右手不时将那根被吸得红通通的烟往引爆线上凑近。只见歹徒一副杀气腾…  相似文献   

14.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一年级学生要“会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因此,让学生认识和掌握田字格的部位名称是实在必要的。田字格主要由以下线、格、角和中点所构成。1.线(6条):上边线、下边线、左边线、右边线、横中  相似文献   

15.
一、材料旧塑料盆一只,磁铁一块,铁弹一只,棉线一根,锥子一把。二、实验1、用锥子在盆上打孔,用棉线将磁铁定在盆子中央。2、把铁弹放入,它就被磁铁吸住,当你作圆周形转动时,铁  相似文献   

16.
同学们平时一定遇到过并且知道原因的许多事例:当人推着小车在平路上行驶时,如突然停止推它,小车还会继续前行一段距离,尔后慢慢停下来;当汽车突然刹车时,乘客上身会向前倾,甚至整个人体会扑向前方;一辆小车,用小力去推,起动较慢,如用大力去推,起动便会加快;两辆小车,一辆装满泥土,另一辆装得很少,如用同样大小的力去推这两辆车,结果必然是质量大的车起动慢,而质量小的车起动快;当你用手去拍桌子时,拍得愈重,手便愈疼,轻轻的拍,手便不觉疼痛等等。最早从理论上正确回答上述问题的是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他经过实地观察和研究,提示了力学上的…  相似文献   

17.
鸡蛋全破了     
某教师安排了一节教学活动,向幼儿示范鸡蛋经不同的方法烹调后改变了的形态。可是,当教师把用袋盛着的鸡蛋拿出来放在桌上时,其中一个幼儿突然伸手把那袋鸡蛋拉向自己身边。就在这时,那袋鸡蛋应声跌到地上,鸡蛋全都破了,而教师并没有备用的鸡蛋,遇到这种情形,你会怎样做,以使教学活动不会因此而终止,并能贯彻“以儿童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8.
一个下午,我们生物组的同学进行了一次蜗牛力气有多大的有趣的观察实验。事先我们捉来了10多只小蜗牛,随便取了其中3只,分别编上1、2、3号。先称出1号蜗牛是1.7克重,然后用棉线拴住蜗牛的外壳,棉线另一头拴上一个10克重的砝码,放在玻璃板上让蜗牛去拉,只见蜗牛毫不费力地拖着砝码向前爬行。把砝码加到110克,蜗牛还是若无其事地挥动着一对触角向前爬行。当砝码加到170克时,它就十分吃力,一次,两次,费了很大的劲,终于向前拖动了。再给它加上5克砝码,这时,它虽然拼命向前使劲,身体伸得很长,差不多整个身体快要脱离壳了,一用劲,被拉长的身体竟向后倒滑起来。可是它还是不服气,一次,两次,三次,每用一次劲,身体就向后滑。就这样,拉了  相似文献   

19.
(1)江峰很喜欢当汽车司机,每天旱晨拿“飞盘”当汽车方向盘开汽车,今天早上他组织了“公共汽车”创造性游戏。江峰开汽车;莹莹卖汽车票——拿一块木板,用一根皮筋套着“票”;小朋友拿糖纸当钱;丁怡在维持“车”内秩序,嘴里乱嚷嚷。我教他说: “乘客同志们请注意,汽车马上就要开了,请大家准备好。”由于他们没有系统观察过公共汽车是怎样开的。售票员是怎样售票、怎样照顾乘客的,乘客又是怎样上下车的等,小朋友只是按自己支离破碎的印象,有的甚至是坏印象来进行游戏,互相配合不好,“司机”不知要停车,“乘客”坐了一半就坐不住了,“跳”车而走;有时,大家都抢着当角色,却不知角色的职责,以至使游戏不能很好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人急速行进遇到绊脚石时,身体会向前倾;当你乘坐的汽车突然起动时,你的身体会向后仰。如果你对此没有体验或体验不深,你可按如图1所示,动手实验: 甲:滑动的小车突然停止,车上的木块会向前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