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教材分析新人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和湖泊"中"黄河的治理"这部分教材内容主要围绕对黄河的整体评价、黄河各河段的环境问题及治理方案的研讨而展开。其中,黄河中游的水土流失及其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对下游的影响),是本部分教材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所在。通  相似文献   

2.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了解黄河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必需具备的基础知识。而且,本节富含智能培养因素和国情教育因素,体现着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地理的基本理念。本节课与前面所学的地形、气候等知识联系紧密,为中国区域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薛克宗 《教师》2011,(36):36-36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我国母亲河——黄河的基本知识,要求同学们具备一定的读图能力,并拥有综合分析问题、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但是本节课对我们地处西北地区的学生具有难度,作为教师,我必须让抽象的黄河知识形象化、直观化,并巧妙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润物细无声"中悄悄拨动他们纯真的爱国之情。  相似文献   

4.
根据新兴环境生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本论文讨论了参考“生态工程”相关教材建设《环境生态工程》时出现的问题,结合该专业特点及笔者多年的教材编写和课程教学经验,论述了以突出本教材的理工特色而采取的具体措施,希望对环境生态工程的教师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一、教材分析1.知识结构、意义陆地环境是由多个地理圈层、多个地理要素构成的综合的有机整体 ,是地球四大环境中与人类关系最为密切、对人类影响最直接、最深刻的一个部分。地貌是陆地环境构成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地貌是地表各种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最为活跃的界面 ,也是人地相互作用最集中、最强烈的场所。这一部分内容在本单元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既是前一节岩石内容的继续 ,又可以通过了解地貌变化及原因进一步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对于指导人类生产活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防御地质灾害有重要意义。本节教材共包括四…  相似文献   

6.
《环境和环境问题》的教与学同心中学冯庆科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内容及其作用《环境和环境问题》一节总结了什么是环境及人类生活、生产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分析了产生环境问题的原因。本节内容的教学,有助于向学生进行生动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  相似文献   

7.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第九册第三组教材的一篇阅读课文。全文首先以三个自然段概括介绍黄河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到近2000年来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这一变化,接着用三个自然段着重讲黄河变化的原因,从自然的和社会的两方面加以说明;最后一个自然段讲述科学家设计治理黄河的方  相似文献   

8.
本文使用调查分析的方法,考察《汉语教程》第二册(上、下)综合教材在课文文化知识选取、文化对比问题。结果发现:1.本教材重视介绍中国日常生活与习俗、中国概况。2.本教材多使用中国独有词语,较少出现外国文化词,着重介绍中国。3.本教材主要传达中国文化和知识,较少呈现文化差异、文化冲突等内容。综合来看,本教材着重日常生活和交际方面,实用性强,但不同文化类词群的多样性和跨文化交际视角方面的知识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9.
教材是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依据。故教材应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国家教委规划教材,职高课本《数学》(人教版),知识结构合理,内容科学实用,切合职业教育教学实际,是一套具有职教特色的成功教材。为了使这套教材日臻完善,笔者将使用本教材第二册(以下简称教材)时发现的几个问题,教学中值得注意的地方,例举说明如下,供参考。例1关于“两个平面”的概念,在教材中出现的以下三处,其涵义不一致。(1)如果“两个平面”有三个不共线的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平面”重合为同一个平面。(判断正误)。〔…  相似文献   

10.
【教学内容】 国标本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23课《黄河的主人》、 【教材解读】 《黄河的主人》选自袁鹰的散文集《风帆》。全文似豪放派的诗歌,苍郁沉雄、意蕴深刻。文章通过多角度描绘(黄河气势铺垫“主人”、筏子轻小渲染“主人”、乘客神情衬托“主人”、艄公品行铸就“主人”)来赞颂黄河的主人——羊皮筏子上的艄公“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编者选编此课,正是希望通过多角度感受黄河主人的风采来启迪学生领悟:只要沉着勇敢、智慧机敏,就定能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做生活的主人!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 本文是一篇极富人文气息的文章,通过对艄公在黄河上驾驭羊皮筏子的描写来反映出他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同时通过乘客在乘坐羊皮筏子时的谈笑风生,从侧面衬托了艄公的形象。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语文实践。本教学设计凸显以读为本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教材研究】“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一章在高中地理下册中占有重要地位。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是两个联系很紧密的问题 ,任何一个工业企业的生产都离不开在哪布局的问题。因此 ,搞工业生产建设 ,就必须进行工业布局。从地理学科的研究对象考虑 ,工业布局应是“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一章中的教学重点。工业布局是非常复杂的课题 ,本教材讲述的影响工业布局的主要因素 ,就是研究工业布局的理论基础 ,只有充分认识这些因素在工业布局中的重要作用 ,才能知道怎样合理布局 ,才能从复杂的工业布局中找出内在的规律。因此 ,工业布局又是本章的难点。…  相似文献   

13.
教材是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选择和使用某本教材作为双语教材前,有必要对其质量进行前期的调查和评价,尤其是要对教材的专业性、语言难度和双语教学适用性等问题进行调查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何荣 《考试周刊》2013,(66):37-38
<正>【教材简解】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中《三顾茅庐》是根据历史小说《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内容改编的,讲述了刘备三次亲自到隆中拜访、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的故事。课文以"拜访诸葛亮"为线索,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行文,重点突出刘备虚心求教和对贤才虔诚渴求的精神,表现诸葛亮位旷世奇才的形象。课文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和环境描写刻画人物。本课语言通俗易懂,学习重点鲜明,使学生通过环境描写、人物对比和比喻等修辞方法的学习积累语言,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治黄科技信息》2004,(5):11-11
旨在推进黄河治理开发与管理现代化的“三条黄河”建设吸引了世界目光,8月16日一17日,美国《新闻周刊》北京分社社长刘美远携其新闻助理来黄委考察“三条黄河”建设情况,并于17日上午就黄河治理开发的有关问题采访了黄委主任李国英。  相似文献   

16.
<正>一、教学背景1.教材分析《椭圆及其标准方程》是继学习"圆及其标准方程"之后运用"曲线与方程"的思想解决二次曲线问题的又一实例。从知识体系上讲,本节课是对用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的又一次实际运用,同时也是进一步研究椭圆几何性质的基础。从教材安排上讲,椭圆是三种圆锥曲线当中最重要的一种,教材中以椭圆为例,求椭圆方程,利用方程讨论几何性质,以及探究轨迹方程和符合椭圆标准方程的动点的轨迹的方法。从方法上说为我们后面研究双曲线、抛物线提供了基本模式和理论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课型:欣赏课年级:六年级教学内容:欣赏钢琴协奏曲《黄河》第二乐章《黄河颂》(教材选自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材分析:《黄河颂》是六年级上册教材的一首器乐作品,选自钢琴协奏曲《黄河》的第二乐章。由主奏乐器钢琴和管弦乐队协同演奏。乐曲充满宏伟、豪放和深沉的激情,主题壮阔而热情,内在而深切,叙述了黄河的源远流长,曲折婉转。作品发挥了钢琴华丽的演奏技巧,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音乐丰富的层次和壮阔的意境,每个音符都澎湃着民族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一、教材与教学内容分析交通运输线的布局建设是交通运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教材首先简单介绍5种最基本的运输线,并指出各种交通运输线的建设都要受到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技术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然后以知识窗的形式介绍了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的一般步骤;为配合理解交通运输线区位选择理论,教材又安排了活动案例——进藏铁路线的区位选择,以及知识  相似文献   

19.
王俊秀 《学周刊C版》2013,(17):120-121
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实验教科书思想政治选修6《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专题五第一框"现代文明的环境危机",本框内容从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入手,引出过去某些错误的伦理观和价值观对环境危机的影响,并进一步说明人类环境意识的觉醒过程,由此引出后面两框关于环境伦理的原则和规范问题。学情分析:高中二年级学生虽然对环境问题具有一定的认识,但要深入到环境伦理的高度去分析和思考,基于本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素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我校本科非化学类专业开设的有机化学课选用汪小兰编《有机比学》(第二版)作教材,通过数学实践,我们认为这本教材不仅适用本科生物系,而且也适用于大专化学系和师专化学科。通过使用,我们认为这本教材有如下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有饥化合物的命名自始至终是遵循着中国化学会有机化学命名原则(1980),符合国情与近几年出版的同类教材相比,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