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上,蛋白质水解时会有羧基和氨基产生,而羧基会电高产生H~ ,使PH值下降。由此设想,随着水解反应的进行,PH值不断下降。实验证明:随酶浓度上升,豆浆浓度下降,起始PH值降低和温度上升,PH值下降速度加快,即水解速度加快.在酶解1.5小时后,对可溶性蛋白进行测定,发现随酶量升高(1—7.5%),浆浓度下降(7—1%),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水解产物增加,即水解速度增加,这与PH值从9降到6.3的规律相符合,所以PH值变化表现了可溶性蛋白变化,可用PH值作酶解反应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有机化学中歧化反应的机理及其应用郭景光歧化反应又称为失衡反应。是指中间价态的分子、离子或自由基由于相互传递电子或原子(团),它同时一部分变为较高状态,另一部分变为较低价态,而产生几种化合价态不同的分子或离子的氧化与还原作用。因此,歧化反应是一种特殊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了用硅酸盐与氯化铵水解制备硅胶和凝胶的条件,并分析了该反应机理,提出了实验过程中制备硅胶的反应机理,指出了形成硅胶时的PH值。硅酸钠的浓度和纯度以及电解质溶液的PH值都会影响硅胶的形成质量和速度。  相似文献   

4.
卤素单质跟水可以发生歧化和氧化反应,所发生的反应以及产物与溶液的pH值的大小有关。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通过电极电势与高于浓度、酸度的关系判断歧化反应,讨论高于浓度、酸度的变化对歧化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在各类化学考卷上,有关PH值的试题经常出现。现以近几年奥赛和中考题为例,粗略地谈谈与PH值有关的题型及解法。希望能给同学们以启发,并达到举一反三的目的。一、与实验操作有关的试题此类题常以PH值的测定及有关操作对PH值的影响为考点。解题时,应根据测定PH值的正确操作方法和有关操作对溶液酸碱度的影响作答。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测定溶液PH值时,应将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B)PH试纸的显色以半分钟内变化为准(Cj测溶液pH值前,必须将pH试纸湿润(D)测完一溶液PH值后,不需任何处理,可用同一根玻璃律政…  相似文献   

7.
卤素与水可能发生以下两类反应: (1) 卤素氧化水的反应:(A) (2) 卤素在水中的歧化反应:(B) 对于Cl_2,Br_2而言,存在着两个平行反应,究竟以哪一种反应为主,这取决于溶液的pH值,本文试图用E-pH图、φ-pH图给予解释,且从理论和实际应用两方面作一些讨论。  相似文献   

8.
从两篇文章的疑问出发,借助实验探究和理论计算,发现碘化钾淀粉溶液遇氧气不变色是因为氧化生成的I2在碱性溶液中歧化生成IO3-。定性分析了碘化钾的氧化反应速率与歧化反应速率的大小和影响因素,发现碘化钾淀粉溶液遇氧气是否变色取决于上述两个反应速率的相对大小。  相似文献   

9.
不同时期的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关于氯气与水的歧化反应,都呈现给读者两种互相矛盾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氯气与水的歧化反应不是可逆反应;另一种观点认为,氯气与水的歧化反应是可逆反应。查阅大学无机化学教材得知,理论与实验研究都已经证明:氯气与水的歧化反应是可逆反应的观点才是正确的。建议对教材中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纠正,呈现给读者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粗毛栓菌漆酶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从一株自筛的漆酶高产白腐真菌-粗毛栓菌中诱导和分析漆酶,在20℃、120rpm恒温振荡培养下,漆酶的产生高峰在第14天出现,漆酶以邻联甲苯胺为底物的最适反应温度和PH值分别为40℃和4.0。  相似文献   

11.
有关公式:有关类型一、酸或碱溶液的PH值1、已知强酸、强碱溶液的浓度,求溶液的PH值。例呈、计算0.05mol/lHCl、H2SO4、NaOH、Ba(OH)2各溶液的PH值?[结论]①强酸为强电解质,根据其摩尔浓度和完全电离的特点,求出溶液中的[H ],进而求出溶液的PH值。②强破为强电解质,根据其摩尔浓度和完全电离的特点,求出溶液中的[OH-],再依PH=14+lg[OH-]求出溶液的PH值。或根据KW求出[H ],再求出溶液的PH值即可。2、已知强酸、强碱的摩尔浓度、求PH值例2、已知25℃时,0.1mol/lHAC的电离度为1.32%,0.1mol/l氨水的…  相似文献   

12.
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指的是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和氧化剂是同一种物质。歧化反应是自身氧化—还原反应中的一种,它指的是同一物质的分子中同一价态的同一元素间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所谓“歧化”就是说同一价态的元素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发生了“化合价变化上的分歧”,有些升高,有些降低。究竟哪些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是歧化反应?哪些又不是歧化反应?今分别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一、简补的回顾烯烃歧化[英文名:olefin(alkene)melachesis],matachesis原意是复分解。实际上,烯烃歧化就是碳碳双键在温和的条件下断裂生成新的烯烃化合物的反应。形式:R`_2C=CR`_2+R_2C=CR_2=2R`C=CR_2自从1964年Banks等人发表了第一篇烯烃歧化报告,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兴趣,1967年Calderon使烯烃歧化在低温中均相中进行并发现反应涉及亚烷基(:C<)的转换、1972年Van、Dam等将烯烃歧化用于含官能团的体系、从而大大丰富了烯烃歧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歧化反应     
歧化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一种。它是指电子转移发生在同一分子里同种价态的同种元素的原子上的氧化还原反应。常见的歧化反应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学生求各溶液PH值的常见错误的分析,对求各溶液的PH的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地运用△G判断反应的方向,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广西南宁二十一中学何流来信说卤素在水溶液中的反应,中学课本里只介绍歧化反应一种。其实,卤素在水溶液中一般都存在着两种各自独立的平行反应:歧化反应和置换水中氧的反应(以下简称置换)。反应式可分别表示如下: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教学中体会到,若按高级中学化学课本第二册(必修)104-105页所述的操作步骤和装置在课堂上演示苯跟溴反应的实验,存在很多弊端。首先是向烧瓶中倒取液溴时,就有大量的溴挥发。其次是该反应放热,未反应的溴呈气体充满烧瓶,此时将反应液倒入盛冷水的烧杯中,又会有大量的溴蒸气逸散(若等待溴蒸气冷凝,需要较长时间,影响教学的进程),剧毒的溴蒸气对师生的身体健康危害很大。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缓冲溶液不同程度的稀释而使PH值发生不同程度改变的系统分析和探讨,慎重指出教材中关于缓冲溶液能抵抗稀释和缓冲溶液过度稀释PH值升高的叙述缺乏科学性,力图从理论上阐明缓冲溶液稍加稀释使PH值发生不明显改变(即基本相同)以及过度稀释使PH值发生明显改变(即升高或降低)的观点,诚与同仁共商榷  相似文献   

19.
正确评价浓硫酸在溴代反应中的功与过山东烟台师范学院(264000)刘淑芬《化学教学》1992年第3期刊登了《制备溴乙烷用磷酸比用硫酸好》一文,笔者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对制备反应进行了探讨.结果总结出,浓硫酸在溴乙烷乃至所有正溴代烷的制备反应中的重要作...  相似文献   

20.
4-羟基香豆素衍生物是一类重要的合成中间体,研究4-羟基香豆素及其同系物的合成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以邻羟基苯乙酮为反应原料,与碳酸二乙酯反应得到4-羟基香豆素中间体,从反应温度、碳酸二乙酯的用量以及碱的种类和用量等4个方面对最佳反应条件进行了探索。然后,该中间体与1,2-二溴乙烷进行反应制得4-(2-溴乙氧基)香豆素及其衍生物,亦从溶剂、反应温度与碱催化剂种类和用量等4个方面对最佳反应条件进行了探索。在最佳反应条件下,4-羟基香豆素及其衍生物的收率在64%~83%之间,4-(2-溴乙氧基)香豆素及其衍生物的收率在83%~94%之间。并对合成的4-羟基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和4-(2-溴乙氧基)香豆素及其衍生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