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威尼斯商人》和《水浒传》两部文学作品出发,解读了中西契约文明的差异,分析了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契约文明源于古罗马,融于基督教,对西方经济、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现在在国际、国家、社会生活、道德约束等方面发挥着多重作用。中国自古以来虽有契约,但在中国文化中缺少契约意识,导致了中国社会法治精神的淡薄。契约文明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我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2.
该文从文化背景、民族特色等角度出发,对中外舞蹈历史的发展作了系统的概述,并且选取中西最有代表性的案例,对中国古典舞和芭蕾舞从舞蹈动作、表现形式、服饰搭配等角度进行比较;对中西民族舞从审美特征、摹状手段和表情类型等角度进行比较,从而指出中西舞蹈各个环节的不同是中西内在文化差异(中国的含蓄与内收;西方的外放与扩张)的折射。  相似文献   

3.
谢光荣 《海外英语》2013,(23):241-242
中西爱情植根于不同的自然、经济、政治和文化背景下,这些因素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对中西方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爱情作为人类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避免也受到了这些因素的影响,这篇论文对中西方爱情伦理观之异同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曾帆 《教师》2013,(4):128-128
人类社会中每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及其所蕴含的文艺思想都有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基础,也各有其成长、发展、走向成熟的不同条件与机遇。本文将从中西物质文明差异、音乐理论、音乐审美方式这几个方面展开关于中西音乐意识的分析和论述。1.中西物质文明差异从自然地理层面上看,中国为三  相似文献   

5.
如果说,中国早期封建地主是从奴隶主阶级中分化而来,那末,西欧则是从日耳曼民族贵族演变而来。来源的差异,使中西地主阶级存在着维系机制、政治经验、文化素养等先天性差异。这些差异,使中西建立的封建经济结构也很不同。这种不同又造成中西地主在富与贫、贵与贱、爵与职之间的关系也存在不少差异。这些后天形成的阶级地位的差异,表现在阶级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中国地主阶级是自然更新和社会更新的有机结合,西欧则是以自然更新为主。中西相较,中国封建统治阶级能更多地从被统治阶级中吸收杰出人才,其统治便更加巩固,更加险恶。这是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西欧却成为资本主义故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一定国家的民主政治的形成,不仅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而且受特定的历史传统的影响。对中西民主政治的起源进行比较分析,我们不仅能找到中西民主政治之间的差异,而且还会发现民主政治形成与发展的一般规律,这无疑对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一从历史上看,在由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过程中,对氏族血缘关系是保留与继承,  相似文献   

7.
中西近代报业发展中所出现的“曹汉现象”,即指报人不以新闻事业为最终归属,而利用办报达到政治或它方面的诉求。“曹汉现象”在中西近代报业的产生有着客观性,在特定历史时期对政治环境,甚至报业本身起到了促进作用,但随后又因历史环境的差异而走向不同的发展道路。文章从价值取向、发展状态以及近代报业中主次地位问题三个方面对中西近代报业发展中出现的“曹汉现象”予以比较。  相似文献   

8.
中西校园文化及其走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不同的国度里,校园化依据一定的地域性,形成了不同的风格。这种地域性不仅受民族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更受国家性质的制约。中西校园化正是由于各自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化传统不同,尤其是社会制度不同,造成了其构架、运作及走向等方面的差别,这种差别表征着两种不同模式的校园化。  相似文献   

9.
中西家庭伦理比较论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家庭伦理的差异根植于中西方不同的自然、经济、政治和文化条件,这些社会要素在漫长的岁月中的变迁和发展,对中西家庭伦理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中西方家庭伦理各自的基本特点,并由此导致了中西爱情伦理、婚姻伦理、性伦理、素子伦理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中西伦理传统差异及对中西政治理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中西方伦理传统的根本差异在于价值标准和人性论方面,由此进一步形成权利观、价值观、价值理想、价值取向及人欲观、人的价值实现方式、伦理政治色彩与宗教色彩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对中西方不同政治理念传统的形成,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化具有的多元性和通约性,决定了中西伦理传统和政治理念可以而又应当采取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形式.从而促进中西伦理化和政治明的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6,(58):24-25
家庭是历史最久远的一个社会单位,是人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因此,家庭自然是文化发源地之一,家庭中子女养育方式是文化形成原因之一,受不同文化影响。作为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和最普遍的教育模式,家庭教育在促进人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对个体成长还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下,不同国家家庭教育呈现出不同特征。本文对中西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进行跨文化比较研究,有助于发展和完善家庭教育,既要继承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精华,又要放眼于世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家庭教育中的先进理念。  相似文献   

12.
刘天迎 《海外英语》2012,(18):265-266
华夏素以文明之邦而著称,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礼仪无处不在充斥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不可避免的形成了一个"地球村",与外国的交流礼仪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中西礼仪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中西婚礼礼仪差异则是其中的一个方面,由于中西思维及文化的不同,中西婚礼礼仪自然产生了差异。该文针对中西婚礼一些礼仪的不同进行对比,希望能通过这些对比了解中外对婚礼礼仪的不同要求和寓意,进而对中西文化的差异有一定的了解,确保与西方交流的过程中变得顺畅。  相似文献   

13.
心物关系是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在此基础上,中西美学形成了著名的心物感应说和模仿说。两者的差异,体现了中西方人在审美态度、审美心境、艺术类别及艺术境界等诸多方面的不同。这些不同既有思维方式的差异,也有文化传统的差异。中西美学各有优长又各有缺陷,如何建立完美的审美形态,正是当今美学研究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西体育产生于不同的社会土壤和文化氛围,各有其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从中西体育存在的差异,探讨近代中西体育由冲突走向融合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5.
从中西比较谈实现我国高等服装教育的第二次飞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中西高等服装教育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方面的比较,提出对中国高等服装教育改革的几点想法: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加强服装教学近冲环节,推进产、学、研的结合;强化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各服装院校应办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和西方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相互交往日益频繁,中西校园文化呈现出相互吸收、互相融合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形成了两种风格迥异的校园文化模式.本文旨在批判地吸收和借鉴西方校园文化的合理成分,为我国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开辟有价值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7.
古代中西科学家状况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家是科学研究或创造的主体 ,是影响科学发展的因素之一。通过对古代中西科学家群体状况进行比较研究 ,我们发现中西科学家在数量、社会职业、科学研究活动、研究方法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由此揭示出古代中国科学理论落后于西方 ,也有科学创造主体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中西方历来存在各方面差异,不管是经济、政治、文化,还是价值观念,都导致中西方媒体宣传观存在巨大的不对称性。近年来,纵观中国各种重大事件报道,中国媒体的话语权一直受到西方媒体的影响。如今,随着传媒事业的蓬勃发展,其宣传对人们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能否清楚地认识到中西媒体宣传的差异,对我国国家形象的树立与维护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中西传媒的宣传观、价值观的不同作探究,以求对中西传媒差异有清晰认识。  相似文献   

19.
谢冲 《考试周刊》2007,(18):75-76
舞蹈是集人体动作、音乐、服装、舞台美术、色彩、灯光和情节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它主要依靠人体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舞蹈与其它综合艺术有许多共同点,也有其不同点。如,在歌剧、音乐剧、戏剧、合唱音乐等舞台表演艺术中,语言因素是非常重要、不可缺少的,而在舞蹈艺术中,语言艺术却很少参与。  相似文献   

20.
中西政治文化是两大不同的政治文化体系,它们对政治秩序的理解有极大的差异。以家政治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形成了以德治为基础的政治秩序思想,西方政治文化在其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以法治为基础的政治秩序思想。本文从地理环境、思想渊源、对政治生活的理解、构建秩序的观念和方式等五个方面对中西政治秩序思想进行了比较,试图揭示德治秩序与法治秩序的深刻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