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人,在日本侵略军队四面包围中,曾经在晋、豫地区,建立了一块抗日民主根据地。这一块根据地建立较晚,它在著名的山西中条山区,包括:山西的踢城、晋城、沁水、翼城、绛县、垣曲和河南的济源、沁阳、孟县。我们三十二个同志在这块根据地里,创办了一张四开小型报纸,并在战斗中坚持了报纸的出版。  相似文献   

2.
知识与趣味     
红军的第一张报纸——叶报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张报纸是——叶报,就是用植物叶子做成的报纸。报纸的创始人是一个叫郭小才的红军战士。 1930年8月下旬,蒋介石指令何应钦拼凑十万兵力,以江西省长鲁涤平为总司令,师长张辉瓒为前线总指挥,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12月下旬,在毛泽东和朱德的亲自指挥下,红军一举粉粹了国民党的第一次“围剿”,歼灭敌人9000余人,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为了封锁、隔绝、扼杀敌后抗日根据地,切断抗日根据地之间、抗日武装力量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曾灭绝人性地在华北大规模制造“无人区”。被日军视为“华北治安最大隐患”的晋察冀边区成为重灾区。  相似文献   

4.
《号外》在解放战争激流年代里,像一支战斗的号角曾经给我们吹奏出胜利的最强音最近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了许多当年鼓舞人心的《号外》。当时解放区的每一个报纸编辑部,无时无刻不在紧张地等待着从前綫传来的胜利的喜讯。有时候,报纸还没有印完捷报又传来了,于是一张《号外》迅速地诞生了;有时一天内要出两期《号外》。当时人们用“捷报如同雪花飘”这句话来形容《号外》之多.在深夜里,人们常被《号外》声唤醒,工人、学生、市民不约而同地涌向  相似文献   

5.
《大众日报》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创办的比较早也比较有影响的重要报纸之一。从1939年元月1日创刊,一直坚持出版到现在,是我国现有报纸中历史最久的一张报纸。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艰苦的革命战争岁月里,我们宣传战綫上所遇到的物资困难是严重的。那些抬着笨重的印刷机到处转移的同志,那些自力更生制造纸张的同志,那些在油灯下缮写小字的石印同志,那些刻抄蜡板的同志,那些身兼多职的报纸工作人员们,他们那平凡而感人的事迹,是永远值得人们颂扬的。照片上的这块大理石板记载着这样一件事:1943年,山东渤海抗日根据地唯一的一架石印机在战斗转移途中损坏了,影响了印刷工作,为了  相似文献   

7.
正1942年至1944年,太行抗日根据地遭受了百年不遇的旱灾、水灾和蝗灾,灾情遍及全区六个专区中的四个,亟待救济的灾民达35万人,占当时全区人口的23%。再加上日寇接连不断的残酷地进行疯狂"扫荡"、"蚕食",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生活、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可谓天上有敌人,地上有敌人。根据地陷入了最困难、最严峻的时期。面对空前的灾难,在以邓小平提出的:"为着坚持敌后抗日战争,坚持抗日根据地,从各方面积蓄力量准备反攻"的方针指导下,太行根据地军民开展了大规模的生产自救运动。  相似文献   

8.
1940年9月,陈毅同志率领新四军健儿渡江北上;黄克诚同志率领八路军第五纵队同时跨过黄河,向苏北挺进。这两支人民军队在10月上旬会师盐阜,把苏北、皖北两个根据地连成一片,开辟了华中抗日根据地。不久,刘少奇、赖传珠、张爱萍、刘瑞龙、刘震、金明、刘彬、王阑西等同志来到盐城.中共中央华中局成立以后,于1940年12月2日,创办了自己的机关报《江淮日报》,它是盐阜地区,也是华中根据地的第一张党报.《江淮日报》社址在盐城女中(现盐城市委住地),当时的公开通讯处是“盐城邮政五十一号”,刘少奇同志兼任江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共产党敌后抗日根据地,有这样一位美国军官,他在中国全面抗战初期,曾两次巡游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延安和华北敌后,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贺龙、刘伯承、邓小平及其他八路军将领多次交谈,在八路军从敌人手里夺回的地区里,纵横走访了好几个月,足迹遍布中国北方五个省份,行程五千余公里,成为访问中国共产党敌后根据地、军队的第一位美国军官.  相似文献   

10.
《晋察冀日报》的前身《抗敌报》创办于1937年12月11日.“抗敌”二字,明确指向当时中华民族的共同外敌——日本侵略者.晋察冀边区政府领导创办的这份报纸,宗旨就是宣传抗日救亡,动员和号召最广大的边区民众参与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当中.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抗日根据地创办最早和出版发行时间最长的区域性党报之一,被誉为“民族的号角”,是“抗日统一战线和抗日战争的武器和思想卫士.它在思想上、干部上准备和准备着坚持团结进步的艰巨工作,并已成为边区人民的喉舌和思想武器,其本身就是一种在晋察冀具有根深蒂固的基础的抗日力量”.  相似文献   

11.
王俊斌 《编辑之友》2010,(5):104-106
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深入敌后,开辟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各抗日根据地陆续创办了不少报纸,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新闻宣传工作,为抗战的最终胜利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本文以<胜利报>为例,对这一时期的报纸出版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云南昆明的西山森林公园,有一座高达12米的“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碑文写道:三千余名热血奔腾的南洋机工满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民族责任感,不顾个人安危,冒着弥漫战火,沐雨栉风,披星戴月,历尽千难万险,确保了滇缅公路的畅通,被誉为“粉碎敌人封锁战略的急先锋”,  相似文献   

13.
整风以来,我们的报纸有了很大的进步。这种进步,表现在报纸与群众的联系大为增强了,与抗日战争和建设根据地的各种实际运动的联系也大为加强了。我们有许多记者和通讯员,散布在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各个角落里,他们把每一地区各种工作的经验反映到报纸上来,经过报纸的公布,使大家来效法好的经验,对于坏的经验则有了“前车之鉴”。这样,报纸对于运动的指导作用也就加强了。  相似文献   

14.
自造弹壳笔     
一九四一年前后,日寇集中兵力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扫荡,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国民党军则封锁解放区,企图困死我们。当时,各根据地军民的衣食及日用品奇缺,做文字工作的没有笔。但困难没有吓倒我们。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边区的学校、报社、党政机关用高粱杆制成的蘸水笔来写字,当然很不方便。后来,八路军战士想出了一个好办法:用子弹壳来制钢笔,笔杆笔帽都用废子弹壳磨制而  相似文献   

15.
血战沂蒙山     
朱民 《青年记者》2005,(7):30-32
那是1941年秋,我们刚刚从滨海区转移到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就碰上了5万多敌人对我进行长达七十多天的铁壁合围和梳篦式拉网大“扫荡”。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我家住在江苏省海安县海南区的周家庄.这里是抗日根据地游击区,驻海安、立发桥、葛家桥等据点的日伪军常窜到这里抢掠,新四军地方武装——区游击连和武工队也常到这里寻机打击敌人.我家附近的一所学校因战火停办,只有两处私塾,1943年我就到离家8里多路的通学桥小学读书.那里是抗日根据地中心区,环境较为安定,海南区党政军机关常驻,小股日伪军不敢轻易进入骚扰,只有大规模的“清乡”、“扫荡”,敌伪军才敢进入,而且心惊胆战,不敢长驱而人,害怕遭到新四军的打击,因为他们吃过几次苦头.  相似文献   

17.
哪张报是红军创办的第一张报纸,多年来一直受到党史界、新闻界的关注,至今说法不一。今年1月底,我到闽西收集红色报刊资料,发现古田会议纪念馆内陈列着一张《浪花》报,这是我军正式出版的第一份军报吗?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日报》是抗战时期在鲁西北抗日根据地创办的一份"忠实地负责指导与记录鲁西北的抗日战史"的报纸。毛泽东曾为该报题写报头。为了扩大抗日宣传,1937年12月,中共鲁西北特委创办了《抗战日报》油印版。办报宗旨是"建设抗战文化,肃清汉奸言论"。初创时期,只是一张刻有3000多字内容  相似文献   

19.
《新华报》是中共中央华中局的机关报,也是新四军军部的机关报。该报发行于新四军活动区域,遍及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浙江等省,是抗日民主根据地中很有影响的一张报纸。  相似文献   

20.
横滨每日新闻是日本的第一张日报。明治3年(1870)12月8日在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创刊。这张报纸是八开张,一张两面印,版面是竖排。栏数不固定,宽窄也不一。第一号的第一版是:竖排五大栏,横题。右起第一栏从上到下是“社长伏禀”,说明“报纸的大功用”,有社论的味道。第二栏是社长的“报纸告白”,讲报纸的销售。下面是报纸售价、广告价格。这一栏分三段,用横线隔开。这象是今天报纸自己登的广告。第三栏是汇兑行情,美、英、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