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阅读”时代编辑的坚守与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鸯 《出版科学》2012,20(2):29-31
阅读决定着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和高度,"浅阅读"占主导地位的阅读趋势将导致文化泡沫取代真正的精华。编辑应自觉承担起引领民族文化发展走向的重任,坚持"深阅读",做好"深出版"。  相似文献   

2.
浅阅读现象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出版、图书馆等文化领域。从概念上合理界定这一具有广泛影响的文化现象,对于阅读推广工作、正确认识和看待历史上的类似阅读现象、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和偏见等具有重要意义。从"阅读"的概念着手、从"深"与"浅"的角度着眼,尝试对浅阅读和深阅读的概念进行了新的界定,对相关问题加以辨析,并指出浅阅读具有时代性、可转化性、信息媒介与时间跨度上的双重广泛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封口费"事件频频发生。接二连三的"封口费"事件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潜规则"?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真、假记者扎堆在"封口费"上?本文透过"封口费"事件对这些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论文对"浅阅读"图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图书的"浅阅读"数量基本呈正态分布,不同类别图书的"浅阅读"量有显著性差异,高"浅阅读"量图书类别为语言类、文学类、工业技术类,"图书浅阅读"主要存在于社会科学类图书,且和馆藏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5.
《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指出舆情热度靠前的50起重大舆情案例中,微博首发的有11起,占22%."日常生活媒介化,媒介生活日常化",新媒体已经深深嵌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人们对舆情事件的报道要求更苛刻,当报道滞后甚至出现偏差时,有可能会被无限放大,在社会上形成广泛负面舆论.如何引导"围观",成为微博时代党报面临的重要课题.突破口——浅阅读、深报道舆情事件舆情事件中党报要进入"围观",同时要引导公众对"围观事件"形成的观念.这就要从受众"浅阅读"习惯人手强化报道的深度.进入"围观"党报才能了解舆情事件所在,引导"围观"才能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6.
数字时代,快餐化的阅读内容和碎片化的阅读时间,肢解了阅读原有的严肃性,"浅阅读"成为常态。将数字时代的"深阅读"作为一个必然命题,从阅读资源的深度整合、阅读注重个性化需求、阅读社群互动共享等三个方面讨论了数字时代"深阅读"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现"深阅读"的四种路径,即强化价值供给,重构用户关系,建设"阅读文化",倡导知识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事件新闻标题中,"人名"的运用非常关键,运用得当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不当,不仅会降低事件新闻的价值,还容易造成新闻标题的累赘,影响新闻的传播价值和传播效果。本文浅要分析了事件新闻标题中人名引用的重要性,明确了通过直接引用"人名"能够升华新闻标题,有效提升事件新闻价值,有效提升事件新闻传播效果的客观定律。并采用生动灵活的例子具体解析了"嵌名"、"移脱"和"顾名"三种最易实现"吸睛"效果的标题人名直引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深度报道是容易体现出电视新闻特色的报道,怎样才能"深下去",需要新闻工作者下苦功夫、下真功夫。一句话,得来全要"费功夫"。本文试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在"深"字上下功夫写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一、在"深"字上下功夫,在思想深度上取胜1.优秀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具有强烈的思辨色彩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简单说是就某一事件或现象的起因、背景、现状、发展、结局和影响进行深入分析的,新闻性、纪实性很强的电视报道形式。这种报道形式不仅要报道现象,还要抓住现象背后的本质;不仅要叙述清楚事件本身,还要揭示出事件的深层含意;不仅要确认事件的  相似文献   

9.
一场演出,一次走秀,或许都可以看作是文化的彰显。但当媒体屡次报道这类浅层次的文化事件时,"文化"就显得较为单薄,缺乏厚重感。2011年、2012年,《上饶晚报》先后两次成功举办了"百位文化名人论坛",开创了地方文化报道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10.
改文风,呼唤新闻短下来。究其实,"短下来"只是第一步,更高的要求,应该是又短又好。好的短新闻,不仅仅是指篇幅上的短,而是有思想、有内涵、有韵味的短。短文未必没有深度,短不意味着浅。正如深度报道不是长文的代名词一样,肤浅的报道也不是短文的代名词。如果"短"只体现在形式上,而行文思想干瘪,内容空洞,读来乏味,那就失去了短的意义。曹丕说文以气为主文短不能  相似文献   

11.
2014年年初,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中国网的"观点中国"联合第三方调查机构,根据2013年的话题热度,发布了一份年度舆情指数盘点,"帮汪峰上头"事件以高达8903的综合搜索量排第九。"帮汪峰上头条"事件的影响力从去年11月一直延续至今,"汪峰"和"头条"究竟有何渊源?本文试从议程设置理论出发,通过研究议程设置过程中的偶发条件,进一步对该事件进行分析,并对该事件的议程设置做出反思。  相似文献   

12.
"李扬才事件"是中法战争前中越关系史上一重大事件,因种种原因,后人对其研究严重不够,以致被厚重的历史淹没了,没有留下什么声响。事实上,"李扬才事件"是研究冯子材与刘永福关系,以及中法战争前夕中越关系极为重要的一环。"李扬才事件"的起因、经过及最后的结果,以及该事件所涉及的个人恩怨、家国情仇、越南与中国关系,均在《申报》中有报道。通过对《申报》中"李扬才事件"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使我们对于这一时期中越关系、中国"军转安置"问题有一深刻的认识,并为冯子材的处境深表担忧。"李扬才事件"并不是纯粹的边界事件,而是19世纪70年代中越关系的缩影,是清末中国"军转安置"问题大曝露。认清"李扬才事件",有利于我们认清当时中越关系,并对冯子材、李扬才和刘永福三者关系的认识也有重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刘鹏 《新闻爱好者》2012,(19):43-44
以快取胜的网络、移动电视、手机媒体、IPTV、微博等新媒体的兴起,对纸质媒体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近年来,有实力的纸质媒体正逐步和新兴媒体"联姻"。然而,作为地方晚报,无论是在发展空间、竞争实力还是在与新兴媒体的联合发展上都先天不足。面对挑战,地方晚报如何在夹缝中求生存?《天中晚报》以变应变,在"浅浏览"和"深悦读"上下功夫,赢得了读者,获得了较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深”与“浅”之辩:高校图书馆学生阅读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近三年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为依据,分析现今阅读大繁荣景象下的"浅阅读"状况及其主客观原因。从高校学生阅读的两极化、非学术性和资源获取不均衡性入手,辩证地探讨精英、非精英高校学生在图书馆阅读中的"深"和"浅"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正近来,笔者因为关注台湾"反服贸"事件,而认识了一个新名词"懒人包"。严格地说,"懒人包"只是一种新闻信息集纳包。"懒人包"很小,小到你只要花3分钟时间就可以看完;"懒人包"也很大,大到足以容纳一本书的信息量;"懒人包"还很精,精到让你不用有太多专业知识和思考,就足以看明白相关新闻。透过这个事件,"懒人包"作为一种新闻传播载体的威力,被海峡两岸所认识和重视。  相似文献   

16.
什么样的报道是深度报道它从内容到形式与其他新闻形式有何区别这也是新闻界在不断探讨的一个问题。从深度报道的内涵上来划分,"深"的主要内容应包括以下五个  相似文献   

17.
辩释"开卷有益"的真谛,并提出落实"开卷有益"应解决阅读习惯与阅读目的、阅读毅力与阅读方法、浅阅读与深阅读、阅读与思考、应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传统"标签"主要是帮助人类区分不同事物的工具,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屌丝"、"90后"、"钉子户"等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标签化新闻报道有越演越烈的态势。新闻报道的"标签化"不仅扭曲了事实,误导了舆论导向,甚至还会引发严重的公共事件,给社会造成恶劣的影响。本文针对新闻报道的标签化现象进行研究,并联合其他新闻工作者和外部监督力量共同解决该问题。  相似文献   

19.
奥庭艳政权下的"新闻自由"近年来南越的新闻自由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迫害新闻工作者和捣毁报馆的事件与日俱增.一九五七年九月"前进报"编辑部被捣毁之后,"舆论报"和"新公民"二报馆也相继被捣毁,原因是这二家报纸揭露了南越政府的腐败.一九五七年十一月十八日,"舆论报"主编无辜地被法庭传讯,并罚款十三万南越币.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上头条事件"可以说是这一年非常著名的娱乐事件,不管汪峰无意也好、有意也罢,广大网友锲而不舍地"帮汪峰上头条"可谓影响甚广。最终,汪峰不仅上了头条,甚至登上了好几家报纸的头版。这期间的一系列事件,是否系公关团队炒作、网络推手操控,不得而知。但是在这场围绕"头条"的网络狂欢中,却可以清楚地看到网络媒体对传统纸媒的影响,而这背后所反映出来的传统纸媒在新媒体环境下,对新闻价值认识和把握上的变化也值得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