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唐睢不辱使命》这篇课文,很能反映《战国策》语言艺术上的成就。文章通过记叙人物的对话来表现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鲜明性格。秦王的骄横狡诈,色厉而内荏;唐睢的沉着镇定,不畏强暴的形象,都栩栩如生。那发着要“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  相似文献   

2.
唐睢为什么能不辱使命?这是他以维护“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同秦王进行针锋相对斗争的结果。在这场斗争中,唐睢十分讲究说话的技巧,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一是“巧”在言辞委婉,言之有“节”上。秦王要求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纯是诈骗。当遭到安陵君拒绝后,“秦王不说”,于是当着唐睢的面露出威胁之意,并盛气凌人地责备安陵君“轻寡人”。对此,唐睢先用屈从的口吻说:“否,非若是也。”这一回答,既  相似文献   

3.
“错意”解     
初中语文第五册《唐睢不辱使命》中有秦王对唐睢讲的这样两句话:“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课本上对“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的注解是:“因为安陵君是个忠厚长者,所以不(把他)放在心上。错意,注意。错,同‘措’。”这样注解,有点牵强。关键在于对“错意”的理解上。体味秦王的话语,是要托词表达出“我为你着想,你却不为我着想”的意思,以借故责难,施加压力。他先向唐睢宣称:泰国之所圮l灭韩亡魏而让五十里之地的安陵存者,是因为安陵君是个忠厚长者,所以不肯违背他的心愿(意即没有一并灭亡他)。接下去又反责安陵君:现在我拿十倍的土地,让他扩大领土,而他却要不顺我的心原,是看  相似文献   

4.
《唐睢不辱使命》选自汉朝学者刘向编辑的《战国策·魏策四》。题目意思是说:唐睢没有辱没安陵国国君派遣他出使秦国的使命。战国末期,秦王赢政灭韩、亡魏,势力强大,而安陵国是魏国的附庸,国土方圆仅五十里。安陵国君臣面对强敌,敢于斗争,决不屈服,终于使强秦不敢加兵于安陵。本文生动地记叙了安陵国使臣唐睢出使秦国与秦王斗争的过程,塑造了一位不畏强暴、全力维护国家利益的英雄形象,是一篇不辱国格的颂歌。 不辱国格,表现有三:  相似文献   

5.
《唐睢不辱使命》一文向我们讲述了唐睢这位安陵国的使者出使秦国,不畏秦王的淫威,以死相搏,使安陵国避过了一劫的事。他没有辜负安陵君给他的使命,其凛然正气使我们震撼。我们在赞赏唐睢的同时,不能忘记还有一个也值得我们赞赏的人——安陵君。安陵君对秦王所提的“丰厚条件”,并没有接受,而是婉言谢绝,因为他识破了秦国的骗局,可见安陵君是一个头脑十分清醒的君主。他意识到自己的婉拒势必会使秦王盛怒,于是就派唐睢去谒见秦王,而唐睢终不辱使命,使安陵国躲过祸国之灾。这又说明安陵君是个有慧眼的君主。试想如果安陵君随便派一个人去拜见…  相似文献   

6.
《唐睢不辱使命》一文向我们讲述了唐睢这位安陵国的使者出使秦国,不畏秦王的淫威,以死相搏,使安陵国避过了一劫的事。他没有辜负安陵君给他的使命,其凛然正气使我们震撼。我们在赞赏唐睢的同时,不能忘记还有一个也值得我们赞赏的人——安陵君。安陵君对秦王所提的“丰厚条件”,并没有接受,而是婉言谢绝,因为他识破了秦国的骗局,可见安陵君是一个头脑十分清醒的君主。他意识到自己的婉拒势必会使秦王盛怒,于是就派唐睢去谒见秦王,而唐睢终不辱使命,使安陵国躲过祸国之灾。这又说明安陵君是个有慧眼的君主。试想如果安陵君随便派一个人去拜见…  相似文献   

7.
《唐睢不辱使命》一文向我们讲述了唐睢这位安陵国的使者出使秦国,不畏秦王的淫威,以死相搏,使安陵国避过了一劫的事。他没有辜负安陵君给他的使命,其凛然正气使我们震撼。我们在赞赏唐睢的同时,不能忘记还有一个也值得我们赞赏的人——安陵君。  相似文献   

8.
读后感属议论文范畴,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读后感是在读的基础上发感想,因此在写法上与一般的议论文有所不同。为了让学生写好读后感,这里笔者谈谈写作时必须避免的四个问题。一、抄录原文,叙多感少。这样的读后感,不是大段地引用原文,中间只夹些过渡性的话,就是以第三者口吻叙述原文中的故事、人物等,写成“读后搬”。如一个学生读了《唐睢不辱使命》,读后感大意这样写道:开始“我”读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心想,安陵君一定会答应秦王,又往下读到“受地于先王,弗敢易”,才知道安陵君因爱国不交换土地;紧接着复述唐睢和秦王的一场舌战,赞扬唐睢不畏强暴的  相似文献   

9.
清代学者钱大昕曾对范雎之“雎”作过考证,他说:“战国,秦汉人多以且为名,读子余切。如穰苴、预且、夏无且、龙且皆是。且旁或加隹,如范雎,唐雎,文殊而音不殊也。”《辞海》对“范雎”也释作“范且”,并指出“范睢”属于误作。同时,许多选有《范雎说秦王》(选自《战国策》)的书,均是作“雎”,而没有作“睢”的。可见是“雎”(ju)而不是“睢”(sui)。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初中语文第五册《唐睢不辱使命》一文中“秦王怫然怒”一句里“怫”字,课本注音为fù。但我查遍词典,并不见fù音,新版《辞海》“怫”字下注有三音:fú,bèi、bó根据此条目的解释,我以为课本中的“怫”。应注音为bó或fú,不知哪个正确。请您给予解答。河南信阳龚立群  相似文献   

11.
《唐睢不辱使命》中有“秦王色挠”一句,课文注为:“秦王变了脸色。挠,屈。”这是值得商榷的。案:“变了脸色”,无非是“勃然震怒”,或者为“神色仓惶”,等等。但用在这里却不够确切。同时,注“挠”为“屈”,在此处也欠妥,因“屈”多是从“不屈不挠”之义而来。如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卷五中有“白杨性甚劲直,堪为屋材,折则折,终不曲挠”句(“曲”  相似文献   

12.
《唐睢不辱使命》中,秦王欲以“五百里”之地易“五十里”的安陵时,曾说:“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这是的“……里”和“十倍之地”,目前的资料上均不解释。大概是因其“浅显”吧。其实不然。“……里”本指长度,这里表示面积。古籍中不乏其例,如:  相似文献   

13.
《教师教学用书》第 118页 :“白起 ,秦国名将。……后为相国范睢妒忌 ,遂称病不起 ,被迫自杀。”把白起称病的原因归于范睢的妒忌而闹情绪。但史料记载表明白起称病不起的主要原因并不是这一因素。《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记载 :“秦大破赵于长平 ,遂围邯郸 ,已而 (应侯范睢 )与武安君白起有隙 ,言而杀之。”上述记载说明由于范睢与白起有矛盾 ,范睢向昭王进谗言杀害了白起。但我们看不出白起装病和昭王想杀之的真正缘由。再看《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记载 :“(秦军攻打韩、赵 )韩赵恐 ,使苏代代厚币说秦相应侯 (范睢 )曰 :‘……今赵亡秦王…  相似文献   

14.
《唐雎不辱使命》中有段文字写唐雎欲以命相拼来挟制秦王,十分生动有力:“‘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其中“若士必怒”中的“若”“必”二字,人们理解往往有误,解“若”为“如果,连词”,解“必”为“真的”或“一定”。例...  相似文献   

15.
《唐睢不辱使命》一开头引秦王告安陵君的两句话:“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对其中第二句目前理解不尽一致,标点也有叹号和问号之别。分歧的重点在“其许寡人”四字。作叹号者多理解为强令语气,作问号者理解为委婉请求语气。前者如南方五省区合编的教学参考资料,将虚词“其”解作“可要”,“一定”,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22课是选自《战国策》的《唐睢不辱使命》,其中有一句话“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该页书下注释⑤是这样解释“其”的: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与之配套的《教师教学用书》在相应的“问题探究”部分中说所谓“其许寡人”就是要服从他,不得违抗,用了发号施令的口气,表现出十足的骄横。另外在“有关资料”部分里也说,“着一命令副词‘其’,活现出秦王的盛气凌人。”我认为这样解释“其”有些不妥。  相似文献   

17.
几一:《H-一生傲) 1川疏影横斜水清浅 一.宫官宜《共吕1分》 (ee)峨写(门盆分)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芳草鲜美. 渔人甚异之。 (引_.夜泊秦淮近酒家。 《5)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6)禅其地之出. (2)(3) 《二:) 2 拐一下洲勺.翻点的闷. 其两滕想比者( 故户枢不t,流水不腐( 4,益其所不能 《三》一侣下文, ‘.分) } 】 】 兜成,一7.《.分》 奋雄不母倪命(节绝) 秦王惊然怒。谓磨且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磨且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予之赶.伏尸百万.滚血千里。” 磨且曰:’‘大王尝闻布衣之赶乎?”秦王曰:.‘布农之怒.亦免冠…  相似文献   

18.
《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编成于春秋时代,共三百零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犬类。“风”又叫“国风”,大都是民间诗歌。教材中的诗经二首《伐檀》、《硕鼠》(高1)选自《诗经·魏风》。《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鲁史写的编年体史书,保存了我国自公元前七二二年以下二百多年间的许多史料。以选入教材的有《曹刿论战》(初5) 《战国策》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为西汉末刘向所编,共三十三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选入教材的有《唐睢不辱使命》(初5)、《邹忌讽齐王纳谏》(高1)。  相似文献   

19.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下简称《列传》)有这样一段记载: 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  相似文献   

20.
《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唐雎胆识超群,英气逼人,以大无畏的精神揭穿了秦王“以五百里地易安陵”的阴谋,以“士之怒”反击“天子之怒”,让秦王不敢小视。从表面上看,唐雎阻止了秦王易地灭安陵的计划,在与秦王的交锋中取得了上风,但唐雎没能从根本上改变安陵国的命运,没有彻底挫败秦王,让他改变灭亡安陵国的想法。秦王是一位具有统一野心的君主,他的屈服只是暂时的,他是想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安陵国的问题,不想通过军事手段来解决问题,毕竟发动战争是要消耗人力、物力的。一旦此计不成,对于秦王来说只有发动战争了。战争一旦爆发,以秦国的实力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