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86名听力障碍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进行测查,结果表明:(1)听力障碍中学生在五个生活领域的满意度均值排列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家庭、自我、学校、朋友、生活环境;(2)不同性别听力障碍中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没有显著差异;城市学生的家庭、学校、自我和一般生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农村学生;(3)学习成绩和人缘对听力障碍中学生的学校、自我和一般生活满意度存在交互影响,呈现出学习成绩和人缘好的学生生活满意度较高的总体特点。  相似文献   

2.
为考查高一新生的学校适应状况,本研究采用吴武典编制的《学生在校生活状况问卷》和《高一新生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对山东省章丘市五所普通高中547名高一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高一新生的学校适应总体较好,常规适应表现最好,自我适应表现最差;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生在适应总分及课业适应、常规适应、同学关系适应上要好于男生,男生在自我适应上好于女生;重点学校的学生的学校适应总体水平显著好于非重点校的学生;非住校生的学校适应总体水平好于住校生;学生对班级学习环境评价较高,其学校适应状况也较好;学习成绩为下游的高一新生的学校适应最差。  相似文献   

3.
采用问卷法对1339名中学生进行学校幸福感调查.结果表明:(1)中学生对其学校生活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在学校体验到较多的积极情感的同时,也体验到较多的消极情感.在学校满意度六个维度上的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教学、学校管理、成就感、课业学习;(2)女生的学校满意度高于男生;(3)学习成绩对不同年级学生的学校幸福感的影响不同,但大体趋势基本如下:中学生的学校幸福感随年级增高而降低;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校幸福感低于成绩好的学生.  相似文献   

4.
运用《中学生应激源量表》和《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对431名初中生的心理应激和一般生活满意度进行测量,考察初中生心理应激状况及其与一般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结果发现:(1)男生承受来自教师、家庭环境、同学朋友、社会文化四个方面的压力高于女生。初中生的学习压力呈现出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的趋势。(2)生活在关系很融洽家庭中的学生的学习压力和自我身心压力在三种家庭关系状况的学生中最低,家庭关系不融洽的学生承受来自家庭环境的压力高于家庭关系很融洽的学生。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学生承受来自父母管教方式和自我身心两方面的压力高于生活在几代同堂和核心家庭中的学生。(3)初中生在父母管教方式、同学朋友、社会文化、自我身心四个方面的心理应激对一般生活满意度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特点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运用问卷法对431名中学生的学校生活质量进行测量,考察中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特点并比较了不同亚群中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发现:(1)中学生在七个学校生活质量维度的均值排列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师生关系、机会、社群关系、整体满足感、经历、成就感、负面情感;(2)学习成绩为下等的学生负面情感显著多于学习成绩为上等的学生;人缘越好的中学生负面情感越少;中学生在除负面情感以外的各学校生活质量维度上呈现出人缘越好生活质量越高的特点;(3)不论在何种家庭类型的学生亚群体中,均呈现出负面情感随家庭关系融洽程度的提高而减少,其他维度的生活质量随家庭关系融洽度的提高而提高的总体趋势。在家庭关系为不融洽、一般和融洽的学生亚群体中,核心家庭的学生都倾向于对其学校生活质量做出较高的评价。在家庭关系很融洽的学生亚群体中,几代同堂家庭的学生倾向于对其学校生活质量做出较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青少年行为问卷》和《学生学校情景量表》对450名藏族大学生进行调查,探讨学校环境对藏族大学生问题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学校环境的课业与自我适应维度对学业适应不良有显著影响,常规和自我适应维度对攻击行为有显著影响,常规维度对违纪有显著影响,常规、同学关系和自我适应维度对退缩、神经质和问题行为总分都有显著影响,课业、同学关系和自我适应维度对考试焦虑有显著影响。表明学校环境对藏族大学生问题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7,(40):28-31
本研究以黔南幼专为例,选取300名中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最终发现:1.职校学生学校生活质量分为整体满意度、学校环境满意度、学业成就、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这五个维度;2.学生学校生活质量处于一般水平,其中对学校环境不满意均值较低(<3),而整体满意度、学业成就、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均值一般(30.05),而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整体满意度、学校环境满意度和师生关系三个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的生活满意度受到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影响,为了探讨学校适应在亲子关系与初中生生活满意度关系间的中介作用,采用亲子亲密度量表、初中生学校适应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49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亲子关系、学校适应和初中生生活满意度三者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亲子关系能够正向预测初中生生活满意度。(3)学校适应在亲子关系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路径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其中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2.21%。本研究结果表明,亲密的亲子关系和高水平的学校适应能够提高初中生的生活满意度,有利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生活满意度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问卷法,对长春市三所中学共998名学生生活满意度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总体上,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状况较好;(2)初一和初二年级家庭满意度、学校满意度、环境满意度、自由满意度、学业满意度和一般生活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初三年级;初中生生活满意度状况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3)高中女生友谊满意度、家庭满意度、学校满意度、环境满意度、自由满意度和一般满意度显著高于男生;高一和高二年级在生活满意度的各方面均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运用学校适应问卷对2 956名小五到高三的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学生学校适应水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生源地差异:女生在生理、人际适应方面好于男生,而在学习、社会适应方面不如男生;农村学生在生理适应方面显著好于城市学生,而在情绪、社会和生活适应方面均显著差于城市学生。2.学校适应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总体看,小学生学校适应能力最好,高中生相对最差。3.家庭经济收入与学生学校适应的关系显著,家庭经济收入越高,适应状况越好。4.与父母共同生活的学生学校适应状况最好,而与父亲共同生活的学生相对最差。  相似文献   

11.
主要运用问卷调查法,在某中等发达城市的四所学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抽取440名小学生、500名初中生、500名高中生共1 440人对其学校生活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总体上看,中小学生生活满意度成负偏态分布,整体水平较高;(2)学业成绩依然是影响学生学校生活满意度最重要的因素;学生在学校普遍缺乏自我展示的机会;自由度较低;(3)中小学生的校内人际关系自我评价较高,但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对中学生和小学生的学校生活满意度影响呈现出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This study is conducted with self-developed questionnaire on 910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imed at describ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cademic subjective well-being and exploring its influential factors. Results show that (1) Academic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s generally low and there exist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schools and grades. Students from non-key middle schools have lower academic subjective well-being than those from the key schools. Grade 2 students in both junior and senior middle schools have the lowest academic subjective well-being. (2) Factors directly affect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cademic subjective well-being are academic experience and the present academic achievements · · with the former playing a major role. (3) Factors indirectly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cademic subjective well-being are social pressure and expected academic achievements, both of which influence students’ academic subjective well-being through students’ academic experience or their present academic achievements.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xperiment, 2004:4  相似文献   

13.
公众对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的满意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2234名中小学生家长为样本,研究考察了公众对中小学教师满意度的总体状况及不同背景的公众对教师的满意度。结果表明:(1)从整体上看,公众对北京市中小学教师的满意度比较高,对教师的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师生关系、教育教学与学生课外学习;(2)教育质量越好的学校,公众对教师的满意度越高,但在不同学段表现出差异;(3)公众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对教师教育教学的满意度越低,但因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同而表现出差异。对于学习成绩中游及以上的学生家长,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对教育教学的满意度明显低于中等教育程度及以下的家长,成绩差的学生家长对教师的满意度在受教育程度上的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辍学1至3年的101名初中辍学学生的调查,发现有47%的学生辍学是因为学习方面的原因,21%的学生辍学是因为家庭经济方面的原因,因为家庭发生突发事件辍学的学生占10%,其余学生辍学的原因包括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亲子关系不良等。可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不良影响是导致辍学的外部客观原因,而学生自身的心理行为问题和学业不良是导致辍学的内部主观原因;不良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是导致辍学的中介因素。因此,应加大政府支持和资助的力度,为防止辍学提供政策性支持,同时,要改善就学环境,加强学校与社区、家庭的合作,重视学习不良的学生,为防止辍学营造良好的周围环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汉、羌、彝族中学生自我概念的特点.方法采用自我概念量表测量汉、羌、彝族900名中学生自我概念的状况,并进行不同层面的分析.结果民族和学习成绩对中学生自我概念的自我总分和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心理自我、自我满意和自我行动五个维度得分有交互作用.除自我批评维度外,汉族中学生自我概念及其余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羌族中学生(P〈0.05),其道德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认同、自我满意和自我批评五个维度上得分也显著高于彝族中学生(P〈0.05);彝族中学生的自我概念总分及其生理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和自我行动四个维度得分明显高于羌族中学生(P〈0.05),而自我批评得分又低于羌族中学生(P〈0.05).女生的自我概念总分及道德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自我认同和自我行动五个维度得分显著高于男生.学习成绩优、良中学生的自我概念总分及其余各维度(除自我批评外)得分均显著高于学习成绩中、差中学生(P〈0.05).结论中学生自我概念存在民族差异、性别和学习成绩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初中生座位安排与学习动机、课堂师生互动的关系,采用学习动机量表、课堂师生互动问卷和教室座位一般问卷,对300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处于优势区的初中生在学习动机、内部目标对象和任务价值得分上显著高于弱势区的初中生;座位调换周期大于一个月对初中生内部目标定向、任务价值和课堂师生互动有显著影响;座位调换周期大于一个月,座位区域与内部目标定向、任务价值和课堂师生互动存在显著相关,课堂师生互动与学习动机、能力把握信心和学习控制信念存在显著相关;课堂师生互动对学习动机回归效应显著,座位安排对学习动机与课堂师生互动的关系产生中介影响。  相似文献   

17.
This study examined relations between the student–teacher trust relationship and school success, including school adjustment, academic motivation and performance. Data were collected from 318 7th‐grade Korea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170 males, 148 females). All intercorrelations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student–teacher trust relationship uniquely contributed to students’ performance through school adjustment and academic motivation. This discussion examines theoretical, empir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trust relationship as a key predictor of adolescents’ school adjustment, academic motivation and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